Saturday, June 30, 2018

中國式飯局 熱情毀了多少人的健康?

仲華分享
中國式飯局,毀了多少人的健康?!飯局上這種人,都不是真朋友!


中國式飯局裡,總有人不停地夾菜、倒酒、勸吃。

其實這種熱情,有時候不僅讓客人有壓力,也會傷害客人的健康!

1、來,再喝一杯!



勸人喝酒,就是勸人得癌!

所謂無酒不成席,國人聚會應酬,少不了酒。飯桌上,勸酒是中國人表達好客熱情的一種方式,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但如果你知道,多喝一口就離癌症更進一步,你是否會放下手中的酒杯,或者不再勸酒?

英國科學月刊《成癮》(Addiction)(英國老牌醫學-精神病學雜誌,影響因子4.97)刊登的一項綜述文章指出,酒精可以致癌,並且至少與七種癌症相關:

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

除了這七種癌症,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酒精還會導致皮膚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而且,飲酒量越大,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越大。

酒精和癌症如此相關,能做到的就是:能不喝就別喝,要喝也要盡量少喝。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成年人適量飲酒限量是:

成年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

(相當於啤酒不超過1瓶,或葡萄酒不超過250ml、或38度的白酒不超過2兩,高度白酒不超過1兩);

成年女性一天的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

(相當於啤酒半瓶多一點,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別超過1兩。)

2、來,趁熱吃!



趁熱吃,毀了多少人的食道!

中國人偏愛熱食,喜歡趁熱吃,也喜歡勸別人趁熱吃。食道癌成了中國最普遍的四種癌症之一,發病率位居世界首位,與這種飲食習慣恐怕不無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在《柳葉刀》發布研究報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很多人愛吃火鍋,剛從火鍋裡涮出來的,馬上就往嘴巴裡送。長期這樣吃過燙的食物,損傷了食道黏膜,容易引發慢性食管炎。

反覆燙傷可構成黏膜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長此以往會誘發癌變。

試試這麼做:

1熱茶熱湯冷點再喝。用七八十度水剛泡出來的茶,不要立馬喝下,等上幾分鐘。

2.吃飯要慢慢吃,不要狼吞虎咽。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要狼吞虎咽,特別燙嘴的別急著囫圇吞下。

3、來,多吃肉!




大魚大肉吃多了,病就近了!

“就吃那麼點,再吃點吧!”飯桌上,這可能是聽到最多最熟悉的話。

主人的本意可能是好的,希望客人吃飽、吃好,不要太拘謹,但現在普遍的問題不是吃不飽、吃不好,而是吃太飽、吃太好了!

根據中國肉類協會2015年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是63公斤/年,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所建議的人均27.4公斤/年一倍以上。特別是,中國人還尤其愛吃紅肉。

但吃肉過多,對身體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們攝入過多肉類,尤其是紅肉,會容易引發與超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等慢性病。

再者,肉類中還含有嘌呤鹼,易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生成尿酸,易引起痛風、骨發育不良等疾病。

肉要適量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人均禽畜肉攝入量40~75g,也就是大約1個手掌大小的肉量。多燉蒸,少煎炸。

4、再吃點水果!



吃飽了再吃水果,胖!

?飯後上一份果盤十分常見,美其名曰“消食水果”“飯後果盤”。這也算中國式飯局的一個特色了。但是,飯後再吃水果,其實是妥妥地增肥,原因如下。

已經吃下肚的食物,腸胃正忙於消化,再接著吃的水果,反而會導致攝入的能量過剩而使人變胖。而且,這樣做還可能讓胃不舒服。

因為水果中的糖可直接被小腸吸收,而正餐時所吃的主食、肉類等混合性食物中含澱粉、蛋白質較多,需要在胃內停留一段時間才能被消化。

如果餐後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混合性食物會阻塞消化快的水果,影其消化吸收,易出現胃脹、泛酸等不適。

5、吃飽了,去K歌!



吃飽了唱歌,嗓子破了!

?飯桌上吃飽喝足了,有人會提議:去K歌!但吃飽了去K歌,是對自己和朋友的身體不負責!

這是因為,吃得太飽去K歌,會使聲帶黏膜充血水腫,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急性聲帶炎,說話時聲音嘶啞、喉嚨痛,嚴重的甚至會失聲。

而且,飯後唱歌同樣也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吃飽後胃容量增大,胃壁變薄,血流量增加,此時唱歌會使膈膜下移,腹腔壓力增加,容易引發消化不良,胃腸不適等疾病。

6、吃飽了,去洗澡、去泡腳!



有三高,可能要命!

酒足飯飽後泡個熱水澡,或者用熱水泡腳?危險!

酒和熱水的刺激,會導致體表血管擴張,大量血液從內臟轉移到體表,腦、心、腎等重要臟器會因此出現缺血缺氧,很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有三高的人和老人一定要提高警惕。

而且泡澡後人會大量出汗,丟失了大量體液,容易導致血黏度高,繼而形成血栓,誘發意外。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