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5, 2018

《養生堂》控糖新法則

桂圓分享
糖前期的判斷指標是多少?專家介紹糖前期的患者有一個明顯的病症就是高胰島素血症。當胰島素抵抗發生後,代償性地出現胰島素分泌增多,就出現了高胰島素血症。從糖前期發展到糖尿病,大概需要10幾年的時間。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養生堂》控糖新法則(一)

專家: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 楊文英

糖尿病並發症究竟離我們有多遠?為什麽有的人還沒有查出糖尿病就先得了並發症?家住北京的老賈今年40多歲,身體一直保持的還不錯,2015年入伏後的一天,平時就愛吃麺條的他,中午又吃了一大碗。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過了2個小時當他午睡醒來後,突然感覺心臟難受,家人趕緊送去醫院。經檢查,老賈患有糖尿病,而且已經出現了心血管並發症。老賈很奇怪,自己怎麽得的糖尿病呢?而且怎麽這麽快就出現了並發症呢?請聽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為您講述《控糖新法則》,敬請關注。 
 

前期的判斷指標是多少?專家介紹糖前期的患者有一個明顯的病癥就是高胰島素血症。當胰島素抵抗發生後,代償性地出現胰島素分泌增多,就出現了高胰島素血症。從糖前期發展到糖尿病,大概需要10幾年的時間。如果我們不關注糖前期,那麽在這10幾年的時間裡,血液一直處於高糖狀態,一直在破壞著我們的血管。高胰島素血症對身體的影響是:血壓上升、甘油三酯上升、體重增加、動脈硬化程度加速。
  


哪些人有可能邁入高血糖的風險呢?專家介紹年齡每增長10歲,風險增長68%。甘油三酯每上升50mg,增加28%。血壓每升高10mmhg,增加17%。肥胖:BMI大於25,增加1.2倍。如何通過運動和飲食遠離高糖狀態呢?



《養生堂》控糖新法則(二)

來自中日友好醫院大內科主任、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本期做客養生堂,講解改變飲食順序便能有效控糖的好辦法。同時楊主任自己也是患有糖尿病20年的“資深糖友”,但她不僅血糖常年控制在餐後8mmol/L以下,更是沒有任何並發症,70歲了依舊健康有活力,那她到底有什麽控糖的秘訣?怎樣省心又省事的安排一天控糖飲食?



專家介紹,胃的功能是研磨,而吸收食物最主要的器官是在小腸,所以為了平穩血糖,不讓血糖快速升高,減少小腸的吸收非常有效。就拿糖尿病患者最怕的粥來舉例,一碗粥進入腸胃後由於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也就是血糖升的高。但如果先吃一些蔬菜,哪怕是喝粥也因為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所以變得吸收率低,導致葡萄糖釋放緩慢,所以通過改變飲食順序,便人為將高升糖指數食物變成了低升糖指數食物,並且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波動,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先菜後飯,血糖減半;先飯後菜,血糖翻番”



除了美國和日本的試驗數據,楊文英主任也帶領團隊做了一系列改變飲食順序有效降低餐後血糖波動的研究。現在楊主任自己也通過改變飲食順序的方法,近一年來在每天的晚餐中增加了一碗原來從不敢喝的豆粥。即便如此,這個試驗真的適合所有人使用嗎?節目現場選取了兩位患有糖尿病的觀眾,進行了“先菜後飯”與“先飯後菜”的試驗,那到底結果會是如何呢?敬請收看《控糖新法則2》。





如何簡單的計算自己的一日的主食量呢?楊主任介紹了自己小妙招。以悅悅舉例,她的身高為168,只看後兩位數約等於7。所以她一天可以吃的主食就為7兩,如果您是一米五則是五兩,一米六就是六兩。另外要根據自身胖瘦程度,再上下浮動一兩,比如悅悅比較瘦,最多可以吃8兩的主食。而如果您身高一米八,體重一百八,則最多也只能吃7兩主食。



楊主任現場介紹了簡單好記的食品交換份,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省心的安排一天飲食總量。那什麽叫食品交換份呢?其中雞蛋一個、 牛奶一杯、瘦肉一兩,這些各算一份,魚肉和豆腐則是二兩各算一份,男性一天共五份,女性一天共四份,再加上蔬菜一斤,以及您的主食量,就是全天的飲食總量了。


北京時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