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9, 2018

感冒的三個真相,不要再白白的吃藥了

民生分享
感冒的三個真相,不要再白白的吃藥了。。。

隨著近日氣溫急劇轉低,感冒高發的季節即將來臨,各種預防、治療感冒的良方又開始受到大家關注。感冒到底是怎麽回事、感冒後應該怎麽辦,美國的一項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感冒的三個真相”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201010月發布的一份《感冒白皮書》,為我們揭露了有關感冒的三個“一”真相。

第一個“一”:感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征”,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感冒;

第二個“一”:一般來說,感冒的症狀會持續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

第三個“一”:感冒的起點,應該是出現症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在你的體內駐紮。 

更確切地說,感冒病毒會在體內潛伏1848個小時,然後突然爆發。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包括咽喉腫痛、打噴嚏、鼻塞流涕、身體疲倦。在英文中,由於“感冒”和“寒冷”為同一詞,很多人都覺得感冒是“凍出來的”。“事實並非如此。不管你是衣服穿得太少、光腳走在地上還是頭髪沒吹亁就出門,這些都不會導致你感冒,但是會導致抵抗力下降,讓病毒們有機可乘。”美國註冊護理師菲利斯·布朗說,相比之下,亁燥更容易帶來感冒,因為身體黏膜的抗病毒能力會因為缺水而下降。

感冒攻擊每個人的次數也不一樣。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兒童每年會感冒810次,上學的孩子會達到12次之多,這不是因為他們抵抗力差,而是因為孩子們關系更親密,病毒傳播的幾率大。相比來說,“冷漠”的成人們每年得感冒24次,女性多於男性,30歲左右的女性最易中招,因為她們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年過60以後,感冒次數會減少,平均每年1次。


“亂吃藥不如休息好”

《感冒白皮書》同時指出,很多人並不知道,感冒其實沒得治。有些人會服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根本不能消滅病毒,胡亂吃藥可能會加重病情。感冒藥的主要功效是緩解症狀,讓你感覺好受點、休息好點,但並不能縮短病程。那麽,究竟哪些事情是感冒後必須做的?美國“健康播報網”認為,以下9件事必不可少。

第一步:找一張床。感冒後,最好給自己找張舒服點的床躺下來。不要想著去上班,也不要強忍著出去聚會、玩樂或者運動。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劉又寧說,睡覺就是“最好的感冒藥”,每天一定要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請假在家休息12天,這樣可以少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第二步:補點維生素C。不管是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還是吃點富含維C的水果,比如棗、橙子、獼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 一般來說,酸味重的水果維C含量都不少。喝橙汁在補維C的同時,還能消除口腔中的不適感。

第三步:吃塊黑巧克力。它不僅能補充抗氧化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還顯示,其中所含的可可堿有止咳功效。

第四步:打開加濕器。秋冬季節亁燥的空氣會讓呼吸道感到不適,在床邊或沙發邊放置加濕器,可以讓你呼吸更順暢。使用前,最好徹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過其散播。

第五步:吃流質食物。熱湯和熱粥都是不錯的選擇。幾百年來都流傳著雞湯治感冒的說法,英國學者發現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雞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減少咳嗽,而且熱湯和熱粥的蒸汽也有助於緩解鼻塞。

第六步:換個大水杯。保證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電解質飲料。

第七步:遠離乳制品。劉又寧表示,奶酪等較難消化的奶制品,感冒時最好別吃,但是可以適當喝些牛奶。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喝些酸奶。

第八步:服用非處方藥。布洛芬、撲熱息痛或止咳糖漿等非處方藥都能減輕感冒的症狀。劉又寧說,雖然這些藥不能抗病毒,但能讓你感覺好受些。

第九步:耐心等它過去。你的病需要7天左右才會自行消失。但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或急劇惡化,最好去醫院請醫生診斷。


“對付感冒三件寶”

感冒雖然不是大病,但持續不斷的症狀卻讓很多人坐立難安。對此,《感冒白皮書》針對喉痛、咳嗽、鼻塞三大症狀,給出了緩解的小竅門。 

喉痛:淡鹽水。將7.5克鹽溶解在250毫升溫水中,緩慢漱口可以緩解咽喉腫痛,每隔68小時漱口一次。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它們可能會加劇呼吸道亁燥。吞咽較硬的食物,最好慢些,以免劃傷咽部。如果聲音沙啞,就避免在嘈雜的環境中說話或大聲叫喊。還可以準備一些含片或噴霧,症狀較重時使用。

咳嗽:止咳糖漿。咳嗽是身體清除外源性物質的一種手段,但劇烈的咳嗽會影響睡眠或導致胸痛。最好的辦法是,在咳嗽劇烈的時候喝點止咳糖漿。

鼻涕:熱蒸汽。擤鼻涕的時候最好使用軟紙巾,這樣可以防止鼻子被蹭破。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標準是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以免對耳膜造成損害。如果鼻涕難以擤出,可以“聞聞”熱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感冒其實沒的治,無論是否吃藥病情最多持續一周,吃藥只會使病情加重。


醫食參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