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6, 2016

據說這是上海最好吃的50道菜(2)

素素分享
上海美食!可解饞。
 

26. 四喜烤麩——烤麩,是一種面制品。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面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面筋,經過發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麩色醬紅,香濃醇,鹹中帶甜。


27. 烘山芋——“烘山芋”亦稱烤白薯、烤地瓜,烤紅薯,上海人特別喜歡吃,進入冬季,上海街頭隨處都可見到外鄉人的烤山芋爐子,寒風中立在街頭,青年男女圍在 爐邊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爐。山芋經儲存入冬,則澱粉轉化為糖,甜度增大,烤食格外香甜,遠遠即可聞到烤山芋的焦香,吸引著路人的食欲。


28. 德興館燜蹄面——百年老店,創建於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他家的燜蹄面,蹄髈酥、湯汁鮮,面條也勁道。


29. 油面筋塞肉——就是把肉餡塞進油面筋.肉餡要肥瘦適中,細斬粗切。香菇和冬筍(或荸薺)也切成極細的碎丁,伴以姜蓉,蔥碎,生抽,料酒,,糖調味,做成 餡料。春天的時候,加了薺菜,那就更好吃了。很小的時候我一頓就能吃下3個油面筋塞肉,再用香濃的醬汁就著白飯,我可以吃上兩大腕。


30. 小紹興雞粥——小紹興雞粥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小吃。小紹興雞粥就是用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


31. 油豆腐線粉湯——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裏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32. 春卷——在老早,春卷可只有在年節那幾個月才吃得到。小菜場有人現做春卷皮子:矮凳煤爐,抓一團面在鐵板上饒一圈,一張薄薄的春卷皮子就做好了,而那團面,卻無絲毫粘連,牢牢的還在小販手中握著,煞是有趣。至於餡料,黃芽菜香菇肉絲,可謂是最經典的上海味道。


33. 肉絲炒年糕——年糕幾乎是每家每戶一到過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來年節節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膩,入口有嚼勁,一點都不粘牙。


34. 爆魚——爆魚又稱熏魚,是人們非常喜愛的特色魚制品。它的制作工藝和配料簡便,色、香、味俱美,宜於直接食用。


35. 七寶白切羊肉——七寶老街白切羊肉出了名,所以基本上家家熟食店都賣白切羊肉。很多人到七寶去就是為了嘗一嘗那邊的白切羊肉的。白切羊肉和一般熟食店裏買的不一樣,熟食店裏買的是冷凍的羊肉,但是白切羊肉就不一樣了。白切羊肉貴在兩個字——新鮮。


36.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炒好的辣醬上澆 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37. 羅宋湯——上至飯店,下至食堂,上海人家家會燒的湯。羅宋湯的主角是番茄,卷心菜和洋山芋。海派羅宋湯的另外一大改造,是加入紅腸,紅腸燒的羅宋湯,因為家常便宜,逐漸流傳。


38. 糖醋排骨——是糖醋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眾喜愛的傳統菜,它選用新鮮豬子排作料,肉質鮮嫩,成萊色澤紅亮油潤,口味香脆酸甜,頗受江南一帶食者的歡迎。


39. 菜泡飯——對上海人來說泡飯是一種情懷。隔天的剩菜剩飯加上一碗水,放在鍋裏煮上幾分鐘,簡單又營養。幾十年如一日,對泡飯的情有獨鐘是上海每一代人的感受。


40. 炒螺螄——童年的記憶中常常用牙簽把小小的螺螄肉跳出來,肉雖小卻無比的有嚼勁。吃完後看到蠻桌子的螺螄殼,舔舔手中留存的螺螄味,那種感覺特別滿足,好想再來一盤。


41. 雞鴨血湯——伴著少許時件(心、肝、肫、腸,被稱作“時件”),許多豆丁大小的血塊,會順著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頓時通體舒泰,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覺得“適意”。


42. 南匯水蜜桃——南匯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匯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43. 上海冷面——極有上海的特色,首先便是語言上的,這"冷面"一詞,除蘇滬語系外,別的地方都叫"涼面"。冷面的調料,講究花生醬與香醋的搭配。酸鹹適度,厚薄相宜,入口順暢而不凝滯。一切都要剛剛好。再配上美味的澆頭,絕對是三伏天裏最大的享受。


44. 開洋蔥油拌面——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面條一起拌著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面,面條有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則是噴噴香。一碗好味道的拌面在手,桌子上即使有再多的小菜,保證你看也不會看一眼。


45. 糟毛豆——上海幾乎人人會做的家常菜,即方便又好吃。雖然已經有點歷史了,但每次吃都很有上海的味道。


46. 麻球——上海最著名的大眾化傳統名點。最早始於清代,近100年來,在上海極為盛行。如今用料、制法都有所變化,形狀也有大小不同。色澤金黃,皮薄香脆,甜糯適口。


47. 素菜包——它是以香菇、豆制品等素蔬為原料,用植物油制成餡料,采用發酵面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創於上海功德林菜館,如今已成為上海素菜館和中式點心店聞名的夏季時令名吃。


48. 蟹殼黃——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


49. 條頭糕——還是一個字:“糯”,在入嘴的瞬間,豆沙、糖桂花和糯米混在一起,似乎達到了幾種食材混合的最佳比例。糯而不爛、甜而不膩、綿而不幹,而且一口可吃下,恰到好處。


50. 青團——綠綠的松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主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吃,流傳了很久的習俗。

上海熱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