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 2019

范生福筆下的老上海風情畫!

大東分享
1939年生於江蘇無錫 著名中國畫、連環畫家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環畫繼承人 生福,字森茀



生福自幼就喜愛連環畫、臨摹連環畫 後拜師學藝,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他的作品大都采用線描的形式 線條瀟灑流暢,剛勁有力 環境景物描繪嚴謹細致 人物刻畫貼近時代,具有典型的性格特征 設色明快秀麗、清雅質樸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他熱愛連環畫 無論是連環畫的興盛時期或是遭遇瓶頸時期 他從未放下畫筆 一直堅守在連環畫創作這一陣地

箍桶師傅 箍桶匠又稱圓作木匠,舊時民間專門制作與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

 賣棉花糖 那時的棉花糖是用機器腳踏出來的,小販們用竹簽在上面纏繞,不一會就出又香又甜的棉花糖,惹得早已口水直流的孩子們伸出手,排隊搶購。

西瓜攤 到了夏天,就會有西瓜商販在街頭擺攤,把西瓜切成小船形放在圓木上,有的還罩上紗罩,手拿蒲扇,一邊吆喝,一邊趕蒼蠅。

餛飩擔 上海灘的餛飩擔也是一大特色。挑著餛飩擔的小販,跑街穿梭於大小弄堂叫賣。擔子的一端擺滿蔥、醬油、胡椒粉、蝦皮等湯料,抽屜裡放生餛飩。另一端是爐子,遇有吃客,現煮現賣,味鮮價廉,引人駐足。

賣糖粥 小巷弄堂裡,小販一邊挑著擔一邊敲著梆子,邊喊篤篤篤~ 賣糖粥, 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子儂格肉,還子儂格殼。 張家老伯伯,明朝還來哦。孩子們聽其聲就知道賣糖粥的來了,吃上一碗嘴裡甜甜的,肚子裡暖暖的。

縫窮婆 縫窮婆就是女人們在街邊縫縫補補,裁縫做新衣,她們縫補的顧客多半都是窮人,所以就叫縫窮。

老上海織婦 上海農民大多以種植棉花為主,並以紡織紗布為副業,舊時上海農村家庭手工織布業就很發達。織婦在屋裡伴著織機聲,雙手不停地編織著,勞累了一夜,天明趕趟集市,這些織布就可以為家裡換回米和鹽。

補碗 補碗是一種細巧的手藝,補碗師傅用一種十分細小的鉆頭,在破碗兩邊各鉆兩個小洞,然後把銅釘嵌入小洞內,再用特制的小榔頭敲平,一只破碗又可以用了。

端午裹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節,也叫端陽。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五月初,家家為過端午節而忙著裹粽子。過端午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從小菜場買來菖蒲、艾蓬,紮在一起,掛在門口,表示壓邪。

大餅油條脆麻花 上海人的早點,多半是大餅油條,清晨,還有一些小孩或老嫗手挽竹籃,籃裡除大餅油條外,還有脆麻花,上面蓋一塊白布,走街穿巷叫喊大餅油條脆麻花,給那些忙家務的主婦和趕上班的打工者帶來方便。

削刀磨剪刀 磨剪刀來,鏹菜刀……”聲音故意拉得老長,且夾帶點韻味,間或手中的兩把菜刀相互磨擦蹭蹭作響,這就是人們熟悉的獨特的吆喝聲,以前穿街走巷,聲音在長長的胡同弄堂裡回蕩,磨刀人只有一條特制的長凳,一端置磨刀石及小水罐就可以招攬生意了。磨刀也需要熟練的技巧,磨出刀來刀鋒犀利。

生煤球爐 上海人燒飯煮菜用的幾乎全是煤球爐。每天天蒙蒙亮,弄堂裡便傳來了劈哩叭啦生煤球爐的聲音,上海人一天的生活由此開始了。

說書先生 說書先生舊時以說書為職業的藝人,上海人指的說書先生乃蘇州評彈。評彈是評話和彈詞的總稱,藝人們在茶樓、書場演出,藝人們百聽不厭的書目,吸引大批書迷。蘇州說書先生最早是在上海老城隍登場。

破布頭換糖 舊時弄堂裡常有挑著擔的小販吆喝破布頭換糖聲。擔子的一頭放著一塊用麥芽糖制成的大糖餅。小販根據你破衣爛布多少,就切多少糖給你。窮苦孩子平時哪有糖甜嘴,一年裡也難有一回用破爛布換糖吃。

紅頭阿三 1884年,上海租界內出現一支由印度人組成的巡捕隊伍。印度巡捕身材高大,皮膚黑黝,頭纏紅布,上海人叫其紅頭阿三紅頭阿三是英國人的忠實看家狗,整天警棍亂舞,讓上海人、攤販、黃包車夫等吃足苦頭。

小僕歐 指的就是小勤雜工。老上海的大飯店、旅館、舞廳門口,都會畢恭畢敬站著一個頭戴橄欖帽,上身紅制服,紅條白褲,腳穿一雙黑皮鞋的拉門小郎,小僕歐每天站10小時,有客人進出就要為其拉開幾十斤重的玻璃大門。

旗袍高跟鞋 上海旗袍,在那聲色各異的老上海弄堂中,似乎此物只應這裡有。是那個時代上海女人的一個標誌。

老上海摩登女 舊上海十里洋場的繁華和傳奇,歐美時尚之風的勁吹,賦予上海女性得天獨厚的優勢,她們最早接納並吸收了西式服飾的元素,創造出獨特的海派服裝。

搓麻將 在老上海,搓麻將倒是蠻少去棋牌館的。大多去搭子裡房子最寬敞、條件最好的人家,有保姆阿姨的話還能張羅張羅茶水點心,真真叫一個愜意!

賣梔子花白蘭花 每到熱天,都會聽到梔子花——白蘭花輕輕軟軟的叫賣聲……它普通得只配鋪在竹籃子裡沿街叫賣,卻受到不同身份的婦女的喜愛。它令人感覺純潔、素雅、有生命。無論佩在何等人的衣襟上,雖不耀眼奪目,卻顯得自然大方,透出平易脫俗的氣息。

削水片 一幫男孩隨地撿起瓦片或薄薄的石片等往河水中漂削,一般技巧好、力氣大的小朋友,削出瓦片可以在水面上跳躍式的形成五個以上漣漪。如技巧和體能差一些只能削出幾片水花。

撐駱駝 撐駱駝,現在也有叫跳山羊,是弄堂裡男孩的專屬項目,當駱駝的要彎腰,雙手撐住膝蓋,後面的小夥伴排隊快速從他背上躍過,人多時,場面煞是好看、壯觀。

馬路音樂家 新店開張或生意清淡時,老板就從軍樂隊請來樂師,在店門前,一個吹喇叭,一個敲銅鼓。吹吹打打招來顧客。

鬥蟋蟀 每年秋濃,大人小孩都愛養蟋蟀,以鬥蟋蟀為樂事。鬥敗的,或腿殘被棄,主人也只好撅起屁股再去弄堂、田間尋找。

茶館 茶館是中國傳統的消遣飲食行業。每天早上茶客雲集,喝茶聊天、會友談心、談生意、做買賣,還有提著鳥籠的老茶客。偶爾也有流氓借此吃講茶,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黃包車 黃包車也叫東洋車。黃包車夫靠雙腳奔跑拉車的苦力,他們風霜雨雪,嚴寒酷署,天天拉,十分勞累。為了養家糊口,這些生活在底層的黃包車夫還要受地痞流氓欺詐淩辱。

三輪車 三輪車是由自行車和黃包車組合而成,是一種客貨兩用的人力交通工具。三輪車問世,備受青睞,它比黃包車快,可以多載人。

賣叫哥哥 蟈蟈兒,上海人叫它叫哥哥。七月間,弄堂小巷裡常有賣叫哥哥的小販,每個籠子裡放一只,買回家往門楣上一掛聽蟈蟈,甚是愜意,天越熱它越叫得歡。

獨輪車 獨輪車是古老而原始的、只有一個輪子的小車。車夫雙手緊握手柄,為減輕臂力負重,用粗繩掛在身上借力,行走時既要把握車座的平衡,又要觀察前面路徑。獨輪車簡單輕便,十分適合在小路、田埂中行駛,相當於一種載人載物的交通工具。

黃浦江上小舢板 一條黃浦江,把上海隔成浦西浦東兩塊,人們要過江就得靠擺渡舢板。民國初,地方當局在擺渡舢板的船篷上用白漆統一標明編號,發營業許可證,這是官渡。私渡(俗稱野雞船)是沒有營業許可證的,但收費便宜。

典當 典當是以收取衣物等動產為質押,向平民進行放款的高利貸行業。典當的營業範圍很廣泛,金銀首飾、衣服、照相機等一切能值上幾個錢的都可以當。贖還時要付利錢,還有很多附加費。贖不起,即歸當鋪所有,當鋪可另出高價變賣,利上加利。典當兇如一把刀,窮人越當越窮,當鋪越來越富。

小癟三 小乞丐,上海人叫小癟三,又稱小叫化子,是社會最低層的一群流浪兒,他們受凍挨餓,無家可歸,以乞討求生。

算命瞎子 舊時,封建迷信思想普遍流行,命運之說,男女老幼都虔誠地信奉著,為了迎合人們這種心理,江湖上出現了算命、看相、測字等行當。算命先生大都是瞎子,他們手持竹棒探路,一手敲著小銅鑼,在弄堂裡低聲吆喝。

報童 每天淩晨和下午二點鐘左右,許多報販或報童都來這裡批發各種報紙,然後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路叫賣。報販很辛苦而所得微乎其微,少拿報紙怕不夠賣,多拿了怕賣不掉,退報難,還白費力氣。

賣長錠 每年清明,每月初一月半,黃昏過後,總有肩挑長錠的小販,穿街走巷,低聲叫賣長錠!長錠!賣長錠的都是女人,而且多半是浦東人。長錠是紙錢中獨特品種,清明上墳,除香燭、酒菜、糕團外,再有長錠。七月半是鬼節,家家戶戶在家祭祖,燒長錠,孝敬亡靈。

五香茶葉蛋 將雞蛋煮熟,蛋殼略敲碎,與茶葉一起煮,有的還放些整塊豆腐乾,煮時散發出陣陣茶葉香味,引人食欲。上海弄堂口馬路旁,尤其是傍晚,就會有賣茶葉蛋的小販,擺攤叫賣,價廉物美。

扡腳師傅 浴室,上海人叫混堂。混堂裡除了洗澡外,還有擦背、捏腳、捶背、扡腳等服務。扡腳師傅一盞小燈、一副刀剪,給浴客割取腳上的老繭雞眼,細細扡挖,非常舒服。

單人吹打樂隊 舊時,商店大減價,為吸引顧客生意,精明的老板就請一個有能耐的吹鼓手吹號、擊鼓、打鈸,手腳並用,甚是鬧猛。

香煙攤 街頭、弄堂口、小酒店旁的小香煙攤,有整包的,也有拆包一二支零賣的,攤上還備有火柴供買煙人點煙用。這種小生意只有孤苦老人才肯做,獲利實在太微薄。

收舊貨 上海弄堂裡,收舊貨的叫聲一年四季不斷,這類收舊貨的小販,只要轉手能賺錢樣樣都收,有時運氣好,還能收到名家字畫、古董。

賣扯鈴 扯鈴是用竹子和木材制成的玩具,把木頭鏇成葫蘆形的圓柱,兩端各安上一個圓盤,圓盤為木質,兩層中空,周邊鑲上竹條,並鑿有若干孔隙,再取木棍系上線繩,繞在圓柱上,上下扯動,發出嗡嗡之聲,十分好聽。

猢猻出把戲 街頭的猢猻戲,大多是外地流入上海的。猢猻者,猴也。耍猴人手舉著旗,一面敲鑼,一面唱,猢猻應著鑼聲或表演翻筋鬥,或表演倒掛金鉤,戴好面具穿戲衣引人開心,最後伸出爪子向人要賞錢。

賣唱女 舊時,城鎮酒肆、茶樓都有賣唱者,賣唱者皆為一男一女,中老年男者操琴,姑娘唱曲,一曲唱罷,姑娘上前乞求賞錢。

篾匠 竹匠店分闊篾、細篾與圓作三種。闊篾制作農具,細篾制作日用品,圓作制作家具。篾匠以劈篾技術論高下。毛竹經過篾匠砍、劈、削、磨,編結成日用品,如竹籃、竹筐、竹簍、洗帚、淘米蘿、竹筷、提籃等,品種繁多,價廉耐用,受人歡迎。

滾鐵圈 利用舊的腳桶、馬桶箍或自行車鐵圈,再用一根較硬的鐵棒,一頭彎成L狀,玩的時候把鐵棒的彎曲部分嵌入鐵圈內,用手推著鐵圈往前走,邊推邊滾邊跑,越推越快。

造房子 這是以前弄堂內女孩子愛玩的一種遊戲。在平地上畫一塊長方形,再在中間畫出面積相等的格子,最上面畫一個三角形,表示屋頂。玩的時候只要把磚頭丟入第一格,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跳進房子內,把磚頭踢向第二格,但磚頭不可以碰到線或出格,否則就算失敗。如此一格一格踢過去,直踢到屋頂就算勝利。

踢毽子 踢毽子又稱打雞,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歷史悠久。踢毽子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深受青少年喜愛,尤其是女孩子。毽子的踢法很多,基本有盤、拐、繃、蹬四種,還有花式踢法。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只需一條三五米長的橡皮筋繩就可玩此遊戲,深得女孩子喜愛。她們邊跳邊唱著兒歌,還能跳出各種花式動作。

范生福曾說:上海是一座傳奇的城市,從開埠到上海解放這一百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年後的今天,昔日上海的舊影在逐漸離我們遠去,回味那些歲月,仿佛發生在昨天。

2017年,《畫說老上海》榮獲首屆東升杯全國連環畫征稿大賽創作類二等獎。

范生福對於生活來說,自幼殷實生活的體味,童年遊戲之情趣,加之成年以後耳聞目睹滬上各種民風民俗,以及對各類行當的切身感受和近距離接觸,久而久之記憶彌深,形成揮之不去的老上海情結。始終激發他的創作沖動,畫家終於將其記憶中的經歷感悟,繪成了一幅幅具體而生動的,上海灘往昔的民風民俗彩色工筆畫作。

范生福表示:前輩大師們的作品采用漫畫誇張手法,我就發揮我的特點,用寫實求真的工筆重彩進行繪制,刻畫力求細致,盡量把細節交代清楚,力求形象資料完整,去再現老上海各階層的社會眾生相。這50幅圖人稱是重彩連環畫,稱其連環畫是有點道理的,因為這裡有故事。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