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1, 2019

美國父母從不打小孩,同樣也可以教育得很好

碧瑤分享
打孩子的父母,說穿了就是懶得教。

「不打不成器」這句話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30歲以上的人都是一路被打大的,在許多家長認為「打你是為了你好」的想法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有時候卻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甚至會影響這些孩子們長大後的人格發展跟個性。

如果當你正打算要教訓你的孩子之前,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

在美國,對於孩子有嚴重的打罵都是違法的行為,如果你在盛怒之下甩了孩子一巴掌,或是打了一頓他的屁股,可能第二天就有官方人員來將孩子帶走,送到收養機構,而你也會因為虐童罪而入獄。


而且如果小朋友在學校跟老師或同學說他昨天被打,老師們也有義務要通報兒童保護單位,所以在華人社會中,在大街上打小孩的場景,在美國的公共場合是見不到的。

當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讓父母們怒火中燒,而且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獎勵跟懲罰一起進行的,懲罰也是教育過程中讓孩子了解自己錯誤的一種方式,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這些父母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們呢?


獨處(Time Out)跟限時(Time Limit)就是他們常用的兩種懲罰方式,例如,一位美國母親,家中有著3個小孩,分別為4歲,2歲半,還有1歲。2歲半的女兒正處於第一階段的叛逆期,美國人形容為「糟糕的2歲」(Terrible Two),經常會發脾氣跟亂丟東西,甚至會在搶玩具的時候咬人。

某一次小朋友都在一起玩的時候,2歲半的女兒把正要過來的妹妹推倒了,還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當媽媽出來看見後,看到她正在咬著妹妹,立刻將她抱起來,然後放在樓梯上說「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You need to time out


2歲半女兒坐在樓梯上,同時也哇哇大哭,但是她並沒有自己走下來繼續玩,只是坐在那邊哭,而媽媽又回去廚房忙著她的事情,並沒有理會她的大哭。

大約10分鐘後,她不哭了,媽媽才走過來,問她知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她點頭說「不應該咬妹妹」,媽媽稱讚她勇於承認錯誤,而且講了道理給她聽後,讓她從樓梯上下來,親了她一下,女兒又開心地去跟妹妹玩了。


另一個例子,有一位10歲大的男孩凱德,長得非常可愛,有禮貌又懂事,而且遇到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顧,而詢問了他的父母後才知道如何有著這麼好的教育,有一次他們出去遊泳,凱德正在跟朋友們一起玩水,一時興奮,就直接往不能跳水的區域直接跳下去,凱德的媽媽看見後,提醒了他一句,但沒多久後,凱德又跳了一次,媽媽立刻板起臉孔,叫凱德離開遊泳池中。


當凱德上來後,媽媽指著旁邊的一棵樹,要求他坐在樹下10分鐘不可以再到水裡去。凱德雖然不太高興,但也乖乖地坐在樹下,等10分鐘過去後,媽媽才允許他重新到水裡去,而且凱德也從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而在美國的公園兒童遊樂場常看到一種現象,當孩子們玩得很高興時,到了該到回家的時間了也不願意回家,無論家長怎樣催促也不肯離開。

美國媽媽大多不會不斷地嘮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們說:「孩子們,再玩五分鐘就回家!」通常這時孩子們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五分鐘過後,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


但是要如何讓這些孩子這麼聽話呢? 

當你一開始對孩子們說:「再玩5分鐘就回家好嗎?」孩子們因為沒有時間觀念,往往就會立刻答應,但是當5分鐘到的時候,小朋友通常會耍賴說「還要玩」,而這時候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說話要算話」,不管小朋友如何哭鬧,就算大哭大叫也不能妥協。

經過幾次以後,小朋友們慢慢了解了「限時」的概念,就會乖乖地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想玩的或是該做的事情。


玩是孩子最熱愛的事,剝奪玩的權利來作為懲罰手段,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下次也容易吸取教訓。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為孩子總是會跟大人對抗的,且孩子總是很會察言觀色,如果他一直哭鬧家長就心軟下來,或者嫌煩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又或者因為孩子不理會自己的斥責而作罷,破壞了自己訂立的規則,那孩子下次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對付家長。

要有效做到「Time out」和「Time Limit」,必須要從嬰兒期做起。

許多美國的媽媽通常負責著家務跟照護孩子的生活,而且通常都有著幾個孩子一起,但是美國媽媽們似乎帶孩子看起來輕鬆很多,把小朋友往玩具房一放,就可以專心做家務。往床上一放,孩子就直接睡到天亮,放到餐桌前,就乖乖吃飯,其實一切都跟與孩子從小訂定的規則還有執行力度是否強硬有關。

例如,一個朋友的兒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常常一玩起來幾小時都不停,父母常常因此而罵孩子,但孩子卻只當做耳邊風。就算家中有客人來訪,他的兒子也對客人視若無睹,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電腦螢幕上。

他的媽媽說:「你已經玩了很久了,再玩15分鐘不要玩了。」孩子沒吭聲。15分鐘過去後,媽媽並沒有任何說法,孩子也把剛剛的限制給忘了。

又過去了30分鐘後,媽媽做好飯端出來,看孩子還在玩遊戲,就開始大喊:「你這眼睛還想不想要啊,都玩一上午了!快來吃飯啦!」孩子還是沒有反應,媽媽端了一碗湯放到兒子的電腦桌旁,說:「喝掉!」然後開始向書房裡的爸爸吼叫:「你能不能管管你兒子,他都玩一個上午了!」。

爸爸聽到後走出來,摸著兒子的頭說:「不要玩了,吃完飯我們去遊樂場玩怎樣?」兒子聽到後,哦了一聲,馬上把湯喝掉,但是眼睛還是盯著電腦螢幕,然後又拼了命的玩了幾分鐘後,才不情願地跑到餐桌上來吃飯。

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媽媽並沒有為兒子從小訂立一些規則,或者是自己沒有按照訂立的規則嚴格執行,讓小朋友不把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

而父親也沒有採取任何懲罰手段,卻反而用滿足孩子其他的願望來中止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這樣反而容易導致孩子霸道無禮,只會一味放縱自己並認為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當然。

對於美國媽媽來說,她們帶孩子的方式或許看起來非常狠心,有時逛超市的時候,會看見一些媽媽在專心為自己挑衣服,而一兩個月大的寶寶卻在籃子裡哭個不停,媽媽就好像沒聽見一樣。


有時候不明白為什孩子哭了這些媽媽不去抱。後來才知道這就是美國媽媽稱之為「哭就放下隨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的道理,其實也是對嬰兒哭鬧「Time Out」的一種懲罰方法。

如很多美國夫妻為了不影響夫妻生活,孩子三四個月大便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並讓孩子睡整夜。如果你問她們是如何做到的,孩子那小不會哭著要喝奶嗎?

她們會說,嬰兒哭是對肺部呼吸的鍛鍊,只要控制不哭超過45分鐘就不會有問題,而寶寶通常哭15分鐘左右就會自動睡著了,下次她知道哭也不會有人來抱就不會再哭了,而是會一放到床上就會乖乖睡覺。也因為知道晚上不會有奶喝,白天自然會多喝奶。

而例如吃飯問題,美國媽媽通常是安排寶寶坐到高椅上吃飯,孩子愛吃就吃,不愛吃就算。只要離開高椅,便不會再給孩子吃了。這樣就會養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飯的習慣,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那就沒得吃要餓肚子了。孩子嘗過餓肚子的苦,自然便會乖乖在規定的地方吃飯了。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飯時,美國媽媽通常也不餵了,隨便孩子自己吃,很多孩子剛開始自己吃飯都會吃得一塌糊塗,媽媽們也無所謂,只要他們能自己動手吃就好了,再加以一些如何用湯匙叉子之類的引導,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吃飯技巧,一兩歲就能自己吃飯不需要家長餵了。

在華人的世界中,總是擔心孩子吃不多吃不飽長得不夠好,所以孩子不想吃了還要追著餵,或者吐出來了還要塞回去,其實這樣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厭食。

其實孩子餓了自然便會吃,孩子不想吃的時候表明他還不餓,強迫孩子吃只會有反作用。這就是為什華人寶寶通常嬰幼兒時期很多都比美國寶寶長得胖長得壯,但到了5.6歲開始,美國孩子就開始突飛猛進了。

當然這一切也跟食物類型不同有關,中國人給寶寶吃大量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條容易造成肥胖,而美國人給寶寶吃大量奶製品以長高長壯,同時也有跟飲食習慣有關。

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對於孩子們的成長會比你多塞許多食物給他更有幫助。

當孩子們上了幼稚園,一定會有一個哭的過程,哭過幾次後,他們就會了解,到了放學的時候,媽媽自然會出現,他們就會開始參與園內的遊戲跟交朋友,也不會再哭了,甚至會每天吵著要去上學。

而如果剛開始幾天看著孩子哭得那慘而不忍心,然後不讓孩子上幼稚園了,那孩子永遠學不會獨立自主,永遠對父母依賴並無法長大。只要夠狠心,孩子沒有培養不好的。


所以,有些時候,一味順著孩子,讓他們予取予求反而是害了他們,身為父母的角色,就是有責任讓孩子們培養良好的習慣跟獨立的方式,這樣一來,不只可以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建立規則跟習慣後,父母們也可以更輕鬆,不用每天追著孩子跑。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