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
南方人比北方人長命,廣東人最長命
最近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出自世界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討論中國人的壽命。文章說,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過去25年增長了8.5歲,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卻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總體來說: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要長,平均壽命排名前三的,是海南、上海和廣東,排名前十的省份裡,只有兩個北方省份(山東和河南)。
而且,中國的百歲老人,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東南沿海、川渝地區,都是在南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專家認為有好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普遍重口味,喜歡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蔬菜水果相對少吃。
而南方人普遍細嚼慢咽,吃得細致而講究。
這導致什麼情況發生呢?
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狼吞虎咽吃飯的人,常常會吃得更多。而細嚼慢咽的人,因為咀嚼食物更為充分,比較容易得到飽腹感,吃得會更少。
吃得更少的人,更加容易長命。
02
吃得多,死得快
我們常聽老人家說一句話:“人的一生飯量有定數,誰先吃完誰先走。”
以前總覺得這句話沒什麼根據。沒想到最近美國一項長達十年的實驗,居然還證明了這句話。
研究人員將200只猴子分組:一組猴子不控制飲食,讓他們放開了吃、想吃就吃;而另一組猴子,則嚴格控制飲食,只讓吃七八分飽。
兩組猴子的運動量相同、生活環境也基本一樣,十年以後,科研人員觀察到了這樣一個現象:
沒有管制飲食的那一組,很多都長成了體胖多病的油膩猴子,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的比例極高,而且一半都死了;
而嚴格控制飲食的那一組猴子,雖然也是猴到中年,但依舊體態風騷,100只裡面才死了12只。
吃得多,真的死得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3
那個暴飲暴食的女老師,得了癌
如果大家還記得,六年前,複旦大學女老師于娟患癌去世,曾經轟動一時。
於老師當年32歲,海歸博士,複旦大學的優秀青年教師,有一個疼愛自己的老公、還有一個可愛的兩歲小孩,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都做到了完滿。
但2009年,她卻患上了乳腺癌。在巨大的成功之前,突然面臨巨大的生死難關,這才讓很多人都覺得惋惜。
在她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她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法,寫下了一篇《為啥是我得癌癥?》,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讓人警醒的地方。
“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還餵母乳一年;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
那麼為什麼她得癌了?她得出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的飲食習慣:比如說,瞎吃八吃。
“我是個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的人。”
孔雀、海鷗、鯨魚、梅花鹿、麂子、野豬甚至五步蛇,能見到的都被她吃過,該吃的不該吃的都吃了,到了哪怕不好吃也要試一下的地步。
再比如說,暴飲暴食。
“我是個率性隨意的人,做事講究一劍在手快意恩仇,吃東西講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聞名中外,在歐洲的時候導師動不動就請我去吃飯。我很貪吃。在複旦讀書時候導師有六個一起做課題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時候,5個男生沒有比我吃得多的。”
哪怕是身體不舒服、腰疼(其實當時癌細胞已經骨轉移了),還要一天吃掉七個螃蟹。
而且,于老師還嗜葷如命,“每逢吃飯若是桌上無葷,我會興趣索然。”
“我最喜歡玩的遊戲是貪吃蛇。玩來玩去,我竟然是那條吃到自己的貪吃蛇。”
她其實是在反思:她是山東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邊弄潮長大的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她的丈夫,天天吃生蝦生螃蟹,沒事;而她長期吃這樣那樣的,身體就會發生變化。
不是說你吃什麼就能適應什麼,而是說食物到了你的身體內,如果營養不適應,就會引起你身體發生變異。
最嚴重的變異,就是吃出了癌症。
患癌當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食物、環境、睡眠、壓力,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慢慢讓你垮掉。
但是飲食習慣的重要作用,你絕對不能忽視。
04
那個身材矮小的人,竟然不會得癌
我們下面給出嚴格的證明。
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教授瓦爾特朗格,曾經研究過厄瓜多爾一個小村莊裡的特殊人群——萊倫氏綜合症患者。
你可以將萊倫氏綜合症理解為是侏儒症,但朗格教授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萊倫氏患者身材雖然矮小,但他們竟然不會患諸如糖尿病或者癌症!
他們會抽煙喝酒嗎?會,和所有西方人一樣。
他們注重飲食嗎?不會,也和所有西方人一樣。
關鍵在他們體內的生長激素IGF-1,也就是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極低。
由於生長激素少,所以他們長得矮小;但也由於生長激素少,所以他們體內細胞分裂次數也少。
什麼意思呢?從本質上來說,人的衰老,其實就是細胞不斷分裂的過程。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越快分裂的細胞,越快衰老。
從整體來看,人體細胞分裂越快,越容易衰老。
生長激素少的人,他們細胞分裂比一般人緩慢,衰老過程比一般人也慢。而且,由於新細胞的產生緩慢,我們的身體會將能量轉向另外的用途——
修複受損細胞,而且會修複損傷的DNA。修複損傷的DNA有什麼意義?它可以預防癌症的產生。
癌症就是因為細胞DNA受損,導致複制異常,進而產生出了瘋狂分裂的細胞。
因此說,IGF-1的減少,會讓人不僅衰老緩慢,而且身體始終處於良好的狀態。
這跟飲食有關系嗎?當然有。
從萊倫氏綜合症患者的例子,我們可以反推出正常人的情況:
我們吃飯的作用,就是為身體提供能量。身體的能量,主要是用來維持細胞的分裂。吃得越多,蛋白質吸收越多,越會刺激IGF-1的生成和作用。
也就是說,吃得越多,你的身體越有能量,也越有多餘的能量全速邁向衰老,乃至疾病和死亡。
05
黃金八原則
說了那麼多,終於到重點部分了,我們應該怎麼吃呢?
找了很多資料,我總結了一個“黃金八原則”,你只用看這一個總結,就知道該怎麼吃了:
黃金八原則:
1、餓著要比撐著好,瘦的要比胖的好
這句話是年近90的腫瘤學家孫燕院士說的。
實際上你不需要每一頓都吃得那麼飽滿,每天只吃七分飽就夠了。
怎麼判斷自己吃了七分飽?那就是按照你自己的用餐規律,如果在兩餐之間不需要吃其它東西,一天只需要三餐,那就證明你上一頓吃的是七分飽了。
度的把握,你要自己慢慢嘗試、慢慢適應。
2、適當飲食的開始,是減少一口
怎麼鍛煉自己吃七分飽?那就是從減少一口開始。
什麼叫一口呢?比如說,八粒開心果是一口,十粒花生米,也是一口。如果吃餃子,半只餃子就是一口。
如果你吃什麼都注意少吃一口,你吃什麼都無所謂。就像年近90歲的中南海門診部主任王敏清醫生說的。
不要愧對自己的嘴。愛吃肉就吃肉,愛喝酒就喝酒。喜歡吃就吃,吃什麼都無所謂,只要每次都少一口,別貪多,吃到七分飽就沒問題。
3、晚餐哪怕不吃,也絕對不要吃過飽
哪怕你午餐無法做到控制,那麼請你一定要控制你的晚餐。
美國一位健康專家曾說:“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維持生命,四分之三是維持醫生的收入。”
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它說明了一個道理:好好對待晚餐的重要性,比你吃什麼都重要。
晚餐千萬不要吃太晚,在七點之前最有益健康。因為人體的排鈣高峰在晚餐後4、5小時,如果晚餐吃太晚,人睡著的時候,尿液無法排出體外,容易形成結石。
4、多吃素,少吃肉
國外大學的研究表明:素食者患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一般人群要低,平均壽命比非素食者要長四到五年。
而且,在非素食者中,紅肉消耗量更大的人群,在總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癌症致死率的風險更高。
在肉類裡,雞鴨魚都屬於白肉,而豬牛羊都屬於紅肉,培根、香腸、臘腸等都屬於人工肉制品。
因此,多吃素,少吃肉;如果要吃肉,吃白肉比紅肉要好,肉制品別吃。
如果覺得自己吃太多肉了,要相應多吃纖維類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因為纖維可以減少亞硝基化合物的產生,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飯前喝湯,細嚼慢咽
南方人在吃飯之前,一般會喝一口湯,湯入口腔、食道、胃裡,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方便固體食物的進入。
而且,喝湯能夠增強飽腹感,減少進食量。
人的胃部向大腦傳達飽脹信息的時間,是二三十分鐘。細嚼慢咽,能夠增加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感受,提高飽腹感。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同等的飯量下,細嚼慢咽的人飯後感到饑餓的時間會大大推遲。
6、每天吃夠12種食物,每周吃夠25種食物
你不用擔心吃得少會對營養攝入有影響,只要你保證自己能夠攝入多樣的食物。
每天的食物包括穀薯類、蔬菜水果、肉類蛋白、大豆堅果等,一天吃夠12種食物,或者每周吃夠25種食物,你的食譜就足夠均衡了。
7、拒絕甜品,拒絕零食,拒絕奶茶
我們寫過《奶茶,比毒品更可怕》、《網紅食品,比地溝油更可怕》,如果還沒有讓你足夠警醒的話,建議你找來看看。
我們之前說過,如果你在兩餐之間不感到肚子餓,你的食量才是適當的。希望你能夠鍛煉出自己的合適食量
8、多回家吃飯,少在外野浪
你永遠都不知道外賣、餐廳裡的食物,為了做得鮮美吸引,放了多少不該放的東西下去。
能回家吃飯的,盡量回家吃飯;不能回家吃飯的,盡量選靠譜一點的餐廳吃飯。
有句話說得很好: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所以,在吃飯這種事兒上,不要太用力去吃,更加不要用命去吃,不值得。
因此,不管是誰勸你“多吃點”,你都要清醒地知道:這種愛真的是有毒。吃得多真的不好,吃得恰當、吃得健康才最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