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7, 2018

花生和它一起煮,勝吃無數補藥!

曉剛分享
被老祖宗譽為“長生果”的它,全身上下都是寶:果、殼、芽、衣,都可以吃,而且各有用處,可護心、可補血、可降脂……


這“長生果”就是花生!它還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其因美味而且不可忽視的藥用和保健價值,一直在食物界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每天一把花生果
護心臟、清血管、穩血糖


現代研究發現,吃花生多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能減少35%。這是因為常吃花生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讓心臟更健康。

還有研究發現,如把飲食中的一份紅肉換成花生,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21%

花生中的鈣質也是也很豐富的,無論孩子、孕婦,還是老人,保證每天吃一定量的花生,都可以幫助強健骨骼。

1、平穩血糖:早上吃一把

早上吃一把花生,有助於平穩一天的血糖,因為花生會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2、保心臟:炒菜換用花生油

炒菜可以換成花生油,或者每餐吃十幾顆花生,以保證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

花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使肝內的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促進排泄,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3、消除反酸:嚼花生

胃部反酸時,吃510顆生花生,能有效緩解胃酸的情況。


花生殼煮水代茶喝
降脂、降壓、還止咳

我們吃花生的時候,都是把花生殼丟掉的。


殊不知,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來說,花生殼不但簡單易得便宜,效果更是驚人,是一味再好不過的“藥”了。

1降脂:花生殼黃精茶

花生殼100克,大棗5顆,黃精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可健脾益氣、化痰除濕、調血脂,對血脂異常症有一定療效。

2穩壓保心臟:花生殼水代茶飲

常用花生殼煮水代茶飲,有助於減慢心率、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簡單來說,就是保護心臟、平穩血壓、減少病痛。

花生衣不要丟
補血、健脾、提氣色


其實,裹在花生米外面的那層薄薄的花生衣也是寶貝,它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增加血小板含量、改善血小板質量等作用,同時能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對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出血、血友病等,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貧血有明顯的療效。

中醫認為,花生衣,甘、澀,平;入肺、脾、肝經;有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花生紅衣能夠補脾胃之氣,有養血、止血的作用。

一般認為,紅色的花生衣作用較強,紫色、白色的花生衣作用相對較弱。另外,用花生衣進行食療時,不要希望一朝一夕就有顯著的成效。要達到較好的效果,一般需要堅持服食3個月左右。


1、補血:蜜汁花生棗

紅棗100克、生花生仁100克,溫水浸泡後放鍋中加適量清水,小火煮到熟軟,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黏稠停火。

也可用高壓鍋煮30分鐘左右,蜂蜜可待花生仁、紅棗熟後入鍋。


2、健脾消脂:花生紅棗薏仁粥

帶衣花生、紅棗、赤小豆、薏苡仁各40克,紅米30克,一起熬粥喝。

花生芽隨便吃
降血糖、降血壓


我國一些地區,有把花生發芽後食用的飲食習慣。

現代研究發現,花生在發芽過程中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更易於吸收;油脂含量降低,並且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有助於降血糖、降血壓,比三七效果還好。

吃花生芽也很簡單,和其他豆芽一樣,熱炒、涼拌、涮火鍋都很美味,也可根據各人的喜好搭配食用。

一種吃法對付一種病
更多花生吃法送給你


養肝:花生豆漿

花生、大豆一起榨汁喝,有較好的降血脂、延年益壽的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此外,豆漿也有補虛潤燥、清肺化痰之功效,兩者一起,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胃:花生豬肚湯

將一個豬肚清洗亁凈,分成五小份,每天可以做一份。把豬肚放入沸水中煮上10分鐘,拿出來後再刮洗一遍。

再將豬肚切片與洗凈的10餘粒紅皮生花生放入砂鍋裡,加些清水,大火煮沸,然後用小火煨上3個小時就煮好了。


活血補血:花生大棗湯

準備花生米60克、大棗(亁棗最好)60克。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棗一起煮爛,每天一次,相當於每天的一頓飯,連湯汁一起吃。

4類人不宜吃花生


花生營養那麼好,那多吃準沒錯吧?等等!如果你是以下這4類人,那麼就不宜吃花生了。

1、脾弱便溏者

花生中含有約45%的油脂,腸炎、痢疾、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花生後,會加重腹瀉,不利於疾病恢複。

2、高脂血症者

花生中脂肪含量較高,高脂血症者食用後,會增加血脂量。

3、有瘀腫者

花生中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食用過多花生,會出現瘀血不散,從而加重瘀腫。

4、膽囊切除者

花生中含有的脂肪需要膽汁去幫助消化,膽囊切除後,膽汁不能貯存,就會增加肝臟分泌膽汁的負擔。

花生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長生果”,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下次再不要輕易吐掉花生衣、扔掉花生皮了。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