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盡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看胸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釋義:
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懼不安。
感悟:
心胸的寬廣與否是區分君子小人的標誌之一,而心胸是否寬廣並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後天的培養與自身的努力。
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的胸襟寬廣,對人寬容,沒有仇怨。小人的心裡時常有鬼,永遠惴惴不安。
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釋義:
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感悟:
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對待眾人,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排斥異己,結黨營私。
孔子說過: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這也是人之常情,現實生活中,關鍵是如何用好“制度反腐”這把利劍來規範“一把手”的權利與義務。
看利益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釋義:
君子看重的是道義,而小人看重的卻是利益。
感悟:
君子明白大義,最終能成就自己的私利,小人只懂私利,最終失去的是自己的大義。
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而小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獲利。
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問題或者做選擇的時候的最大區別。
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現實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如此而為呢?
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釋義: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
感悟:
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愛之心,凡是別人的事情符合道義的,君子不僅樂見其成,更願意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達成美好的目標。
但如果是不合道義的,君子一定不會為虎作倀。
看言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釋義:
君子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同流合汙而不和諧。
感悟:
君子能夠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見,與人赤誠相見、肝膽相照。
小人或是隱瞞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思想,陽奉陰違。
當然,在實際學習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並非易事,稍有不慎就會落得一個“刺頭”的雅號而成為圈內不受歡迎的人。
看氣質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釋義: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們“主要看氣質”。
君子氣定神閑,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帶有攻擊性,充斥著驕矜的氣息。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喪事情緒低。這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
而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唯有不斷努力不斷奮鬥,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因此,適度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志向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釋義:
君子日日長進向上,小人日日沉淪向下。
感悟:
向上即是向善,不斷改正錯誤,追求道義;向下即是不知改過,不知修身養性,日見其頹廢。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向上走總是困難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結果卻是毀掉了自己。
看追求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釋義:
君子戀念仁義道德,小人戀念田宅鄉土;君子戀念法令制度,小人戀念小恩小惠。
感悟:
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則唯利是圖。
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憂慮的東西都不一樣,所采取的行動自然也就不一樣,最終的結果更是天壤之別。
如果你自然與君子存在差距,不妨這麼想:對我等平民百姓而言,做君子也好,為小人也罷,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一個守法誠信與知足常樂的公民。
看人品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釋義:
孔子說:“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感悟:
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強的特質,尋找自我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而小人則從來不會檢討自己,總是把錯誤和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則永遠不會有進步。
看抉擇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釋義:
君子走投無路時,仍然堅持原則;換了是小人,就胡作非為了。
感悟:
能否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然堅持原則和底線,不僅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也是真君子和偽君子的區別。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人们嘴巴常説;先小人後君子。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