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林語堂
鳴遠高中那年,有次要上西貢文化部去領回受檢的書籍,印象𥚃應該是魯迅的"吶喊"、"彷徨"、"且介亭雜文" 或者 "兩地書"吧。檢閲員問知不知道什麼叫做"左傾幼稚病"? 看過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嗎?我説家裡有訂閲讀者文摘,知道總編林太乙是他女兒....
魯迅與林語堂,好比天平的兩端。一個激憤,尖利,吶喊聲如雷灌耳;另一個則是靜逸,沉著,令人思緒飛揚。他們對文學的態度甚有差異,林語堂提倡「幽默」,反對新文壇人物的艱澀偏激性攻擊,於是與魯迅先生的喚醒酣睡之人的心態甚是相左了。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中華民族水深火熱之境地,確實極其需要魯迅先生這般的吶喊!有人提到,林語堂離開中國是因為魯迅對其的文字攻戰,其實不然。魯迅逝世後,林語堂曾非常沈痛地寫下那篇「魯迅之死」——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
魯迅與林語堂,好比天平的兩端。一個激憤,尖利,吶喊聲如雷灌耳;另一個則是靜逸,沉著,令人思緒飛揚。他們對文學的態度甚有差異,林語堂提倡「幽默」,反對新文壇人物的艱澀偏激性攻擊,於是與魯迅先生的喚醒酣睡之人的心態甚是相左了。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中華民族水深火熱之境地,確實極其需要魯迅先生這般的吶喊!有人提到,林語堂離開中國是因為魯迅對其的文字攻戰,其實不然。魯迅逝世後,林語堂曾非常沈痛地寫下那篇「魯迅之死」——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
民國先生 ----- 魯迅
民國先生 ----- 林語堂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