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談癌色變”?
剛才提到“癌症”泛指所有“惡性腫瘤”,那“腫瘤”又是指什麼呢?醫生一般會向你解釋說,腫瘤就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新生 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多表現為包塊、腫塊),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非正常的東西,就像是在不良環境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人們往往把身上長了包塊腫塊說成是長了腫瘤,多數情況下這種說法是對的,因為腫瘤多數表現為包塊的形式,但又不完全對,因為腫瘤有時並不一定就形成可見的包塊,比如白血病(也俗稱血癌),而且包塊也可能並不一定就是腫瘤,比如某些炎症也可能形成炎性包塊,外傷也可能形成血腫或水腫包塊,這些當然不能算作是腫瘤。
此外,還有一個大家接觸比較多的名詞就是所謂“佔位性病變”,一般在CT、磁共振、B超等影像學檢查報告中會看到“XX佔位性病變”字樣。“佔位性 病變”是一個比“腫瘤”涵蓋內容更廣的概念,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額外多出來的一個東西,佔據了身體原本某個部位,也就是它佔了別人的位置,它本不該存在,這個東西可以是腫瘤(良性腫瘤或是惡性腫瘤都有可能),事實上很多情況下最後經診斷證實確實是腫瘤,但也可能並不是腫瘤,比如炎症導致的炎性包塊、膿腫,出血後形成的血腫,它們都可以算是佔位病變,但不能算作腫瘤。可見,“佔位性病變”只是一個描述的辭彙,最終到底是什麼東西,必須要進一步檢查才能明確,本質上它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你不能說某個人得了“佔位病”。
“腫瘤”,按照它的性質可以進一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當然還有一種界於兩者之間的所謂“交界性腫瘤”(其組織形態和生物學行為介於良性和惡性之間的腫瘤)。
良性腫瘤
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種良性的疾病,良性的當然就是比較好的,至少是不壞的,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緩慢,一般在其生長地的局部向外面膨脹性地生長,通常不會侵蝕和破壞鄰近的組織器官,也不會向遠處發生擴散轉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對來說比較小,不帶來嚴重後果。但要注意的是,良性腫瘤儘管本身是良性的,但它如果長得很大,可能會壓迫鄰近的組織器官從而影響到這個被壓迫的組織器官,也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特別是如果它長在身體的要害部位,比如長在腸子裡可能會導致腸梗阻,比如長在腦袋裡面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因為腦袋的空間有限,儘管良性腫瘤本身沒有多少有害性,但它可能會壓迫重要的中樞部位,而我們都知道,腦袋裡的神經中樞是總管全身的司令部,受到壓迫可能會出大事。另外還有一點也要注意,少數的良性腫瘤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逐漸轉變為惡性腫瘤,因此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
惡性腫瘤
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癌症”,“癌症”是大家對惡性腫瘤的俗稱,兩者是等同的,很顯然它是一種惡性疾病,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好東西,它的生長速度通常比較快,並具有侵襲性及向遠處擴散和轉移的性質,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可能會導致死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一直以來人們才普遍“談 癌色變”,對癌症心存恐懼。
惡性腫瘤可以進一步從來源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它為“癌”,比如通常所說的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等,大多數 我們所說的所謂“癌症”(惡性腫瘤)指的是這類上皮組織來源的“癌”;另一類比較少見一些的是從間胚葉或結締組織(肌肉、血液骨骼、結締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叫它為“肉瘤”,比如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這類“癌症”(惡性腫瘤)相對比較少見一些。這些“癌”和“肉瘤”字眼,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其實經常聽說過或者在診斷報告中看到過,但往往不知道怎麼回事,聽著也是一頭霧水,可見了解一些關於癌症的基本概念非常有必要。
英文caner和carcinoma翻譯成中文都是“癌”,前者其實是廣義上的癌(cancer),最好是加一個“症”字,也就是翻譯成“癌症”, 泛指所有惡性腫瘤,後者是狹義的癌(carcinoma),最好不要加“症”字,僅指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是具體指的某種癌,比如肺癌、乳腺癌。這樣就不會混淆。大家要牢記一點,所謂的“癌症”是普通民眾對“惡性腫瘤”的一種通俗叫法,如果可以的話,不妨拋棄“癌症”這個通俗叫法,跟著醫生一起稱為“惡性 腫瘤”,這樣概念就更清晰了,不容易弄混:惡性腫瘤,按組織來源的不同分為癌和肉瘤。如此一來,你就知道,當說某人得了癌症,指的是得了惡性腫瘤,是一種泛指,而如果具體到某個部位的癌症,通常在某個器官組織後面帶“癌”或“肉瘤”字,比如肺癌、乳腺癌,比如骨肉瘤、平滑肌肉瘤,它們當然都是惡性腫瘤,用通俗的說法可以說都是癌症。
但有一點必須注意: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其名稱後面都一定會帶有“癌”或“肉瘤”字樣,比如淋巴瘤,並不是良性的,實際上指的就是惡性淋巴瘤,沒有所謂良性淋巴瘤之說,又比如白血病,儘管沒有“癌”字,可它是真真正正的惡性腫瘤,也可以通俗地叫做“血癌”。聽起來似乎很亂,疾病的命名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必細究。在具體細節上,建議普通民眾不要只從字面上進行理解,遇到此類問題一定要諮詢腫瘤專科醫生,千萬不要想當然地“望文生義”錯判病情而延誤治療。
九個生活方式告訴你健康的關鍵
活得長不長,活得質量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對健康的看法,以及你自己生活的方式。
1.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營養過剩一樣中毒
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渴了才喝。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八杯茶行嗎?茶不行,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人,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5.走路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什麼東西都是個度,吃飯是個度,睡覺是個度,鍛煉也是個度。不鍛煉不好,過度鍛煉也會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鍛煉內容可以採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半個小時,光走路就行了,這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走也是有講究的,年輕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麼程度,一分鐘要達到130步。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20次,才能達到鍛煉心臟的目的。達到130步、120次心跳,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6.喝醉一次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
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
7.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有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症50%來自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長壽,夫妻健在的長壽,孤獨的就容易出問題,這是普遍規律。
8.每天健康生活,要做到七個方面
第一,一定要吃好3頓飯;第二,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第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第四,每天要笑,身心健康;第五,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第六,一定要家庭和睦;第七,不吸煙,不酗酒,每天健走。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
9.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
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佔80%,動物性的東西只能佔20%。而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肥胖也來了,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保護心臟,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珍惜生命!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