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6, 2017

楊天衡:不倡繁體字的詭計 讓漢字美落入他家嗎?

華夏分享
作者:楊天衡

——君若不倡繁體字 休怪他人繼大統

中國若把推廣繁體字視作敵人的詭計,禮失求諸野,難保若干年後人們倒要在外國方能體驗漢字之美。簡體只是工具,繁體方是藝術,是不爭之事實。龍的傳人跟「龍的傳人」,分別可大了。


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無非想民眾學會欣賞中國,繼而增加對國家的歸屬感,最終擁護統治者,但民眾的聰明之處是懂得把欣賞華夏文化與承認政權分割,有洞見之人更會道破那個推崇國民教育的統治者,偏偏是消弭華夏文化的推手。砸孔廟之類的文化摧毀工程,我們尚可當是歷史污點拋諸腦後,但放眼現代中國的文化保育政策,卻徒有其名而無其實。真正的傳承者在民間,人人自發自救。

有報道指近年 大陸吹起一股學繁體字的風氣,一線城市諸如北京和上海都有不少二三十來歲的好學者報讀書法班,學習繁體字之美,也對整個漢字傳承重新反思。而早在去年兩會期間,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提案,並公開倡議孩子們學習繁體字,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不能丟。可惜,統治者未必有心推動相關建議,不了了之。

大陸吹「民國風」的報道是由台灣媒體放出來的,繁簡之爭已不是單純的文化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中華民國政府一直自視為中華文化的真正繼承者,而台灣人亦以學習和書寫繁體字為正統,建立起自豪感,亦即增加了對民國政府的歸屬,反之把中共推行全國的簡體字視為異端,有人(包括香港人)把繁體字稱為正體字,簡體字稱為殘體字,以昭正外之別。姑勿論以上立場的論據,大陸政府對國內推行繁體字早已存有戒心,正如香港人對本地企業使用簡體字極為反感,同理皆視為文化侵略,多加提防。

/網路

撇開敵我意識,單以文化保育來講,簡體字的推廣非常成功,在 大陸完全繁體字的地位如江河日下。中共宣稱漢字簡化有助降低文盲率,大有削足適履的意味,但最艱難的時期過去了,中國人的升學率和識字率已與其他發達國家看齊,滅文盲的功能似乎已站不住腳。反而是礙於約定俗成,懶於推動全國人民齊學繁體字的大工程。繁比簡優勝之處是減少了字義混淆,簡體濫於借代一直是最大弱點,以致發發不分,後後不分,蕭肖不分等等,連繁簡轉換軟體也難以一校而准,這種混淆也算是一種文盲。所以,令同音異義的字分家是首要任務,亦合乎政府宣稱降低文盲和便民溝通的要旨。

其二,學習漢字總是學繁知簡,而沒有學簡知繁,簡體字的演化本來借鑒行草,是以前知識份子加快書寫速度所創,但不知原字的字型就難知簡化,正如畢卡索工於寫實方可筆走抽象。學習繁體字有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漢字是象形方塊字,知本型則知本義,對學習中文比簡體字更有裨益。官方短期可以繼續使用簡體,但漢學一科里怎能略過繁體不談?

/網路

第三,是文化傳承。你留意一下中國的領導人用毛筆提款,均書繁不書簡,證明他們肯定了繁體字的價值。然而,小官有樣學樣,紛紛揮毫附庸風雅,卻一寫露餡,繁簡混雜不在話下,有些更創造出不存在的簡體字,貽笑大方。中國人最講面子,中國一方面擱置繁體推廣,另一方面部分中國人仇恨的日本卻不斷推崇漢字之美。你當然可以詆毀說:「日本的文化都是由唐代剽竊過去吧。」但如果剽竊者做得好過原創者,你中國人情何以堪?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加杭州G20峰會,在酒店留下的一張字條令到一眾 大陸網民驚艷。「感謝!平成2895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簡短的鋼筆好字竟把堂堂本國大員的「書法」比下去,歷屆日本首相的墨寶隨即成為搜尋熱門,被用來取笑華官水平之不濟。

此刻,中國若把推廣繁體字視作敵人的詭計,禮失求諸野,難保若干年後人們倒要在外國方能體驗漢字之美。簡體只是工具,繁體方是藝術,是不爭之事實。龍的傳人跟「龙的传人」,分別可大了。

東網



一則網路回應

現時常用的中文字不會超過 8 千餘字,而簡體字約有 2200 多字,其中整體改變的只有 482 字,因此大多數大陸客在閱讀正體字時,不會發生任何問題。

下面這是來台灣當交換學生的大陸青年,回大陸後所寫下一段深值玩味的話: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超過 5000 年,但在文字保存上,最完整的並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很多文化的斷層,經過文字簡化後,已然失去原先造字的應有精神與風貌。

這位大陸交換學生,舉了下面這些字為例:
 

親卻不見,  愛而無心,  產卻不生,  厰內空空,

麵內無麥,  運卻無車,  導而無道,  兒卻無首,

飛卻單翼,  有雲無雨,  開関無門,  鄉裡無郎。

而在大陸文字簡化成簡體字的過程,有些卻是簡化不了的:

仍是魔,   還是鬼,   還是偷,

還是騙,   還是貪,   還是毒,

還是黑,   還是賭,   仍是賊!

網絡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