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5, 2018

漢服之美,一醉千年

漢源分享
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加上紡織業的相對發達,綾、羅、綢、緞、絲、帛、錦、絹 ......每個時期的不同營造了不同的讓人驚嘆的服飾之美


古人云:漢服之美謂之華。

華是一種氣度,

一種民族氣質和民族精神。

一個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困夏心遊賞倦,

也不索香薰繡被眠。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漢族自古就是個相對內斂的民族,對美的追求不是極致的細膩就是低調的奢華,加上紡織業的相對發達,綾、羅、綢、緞、絲、帛、錦、絹 ......每個時期的不同營造了不同的讓人驚嘆的服飾之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夜巒鐘鼓,香山白府,

寄情一鏡紅塵信,不枉人間。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一面風情深有韻,

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無邊愁緒系蒼天,琵琶聲殘歌亦殘。

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這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更是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重要象征。


淡蕩春光寒食天,

玉爐沈水裊殘煙。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流傳出去的服飾傳承依舊,我們有著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服飾卻在時光之中漸漸沈寂。滿清入關後,下令漢族剃發易服,統一換上滿清服裝,至此拉開了漢服文化至今三百多年斷代的帷幕。近現代以來,西風東漸,漢服更成了一種塵封的歷史記憶。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其實,漢服並非都是大家印象中寬袍大袖的樣子。漢服有禮服和常服的區分,我們印象中寬袍廣袖的一般指禮服,而常服則可以是廣袖,中袖,窄袖,甚至連無袖的都有,常服中有一種裋褐(或武術服),就是勞動人民穿著的,在袖口等處做了緊身處理,以便於勞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玲瓏骰子安紅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東風拂落千萬株,儂在花間依杯宿。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 石中火,夢中身。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綿綿青絲,使君多情。

彤管在意,念念不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漢服之美 ,一夢千年...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雲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仙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

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宵漏夜短,

夏夢正長,小暑已至。


淺衣繡新綠,曉風青踏門。

春來仍覺困,花期不待人。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花自染風去,佳人端淑來。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華夏民族是一個生生不息的民族,漢服,也必將回歸我們的生活之中。也許,這就是一個民族傳統服飾的魅力所在。



轉自:伍佰藝書畫網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