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0, 2018

【漲知識】一問三不知,到底是哪“三不知”?

誠意分享
“一問三不知”是怎麽來的呢?為什麽沒說一問四不知呢?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


一問三不知,現指怎麼問都說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一問三不知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沒說一問四不知呢?這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



它本來是出自《左傳》,據記載,晉國的荀瑤率領軍隊攻打鄭國時,荀文子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衷('字,三代'字有中心一解)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段記載在古書中首先提出了三不知的說法。荀文子說話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進攻謀略,是開始、中間和最後終結(始衷終”)都弄得了如指掌明白清楚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難嗎?

所以,從這段話可以理解,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局都全然不知。明朝人姚福在《清溪暇筆》一書中的說法也印證道:俗謂忙遽曰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蓋本《左傳》。



一問三不知是指事情從始對終三階段全不知曉,囊括了世間萬事的來龍去脈,加則累贅減又不足。剛剛好呢!

說的是公元前468年,晉國的大夫茍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後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於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齊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晉國吞並鄭因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陳成子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



鄭國的向導子思說:晉國的兵馬就在敝國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來告急,敝國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齊軍早日到達。如果再不行進,恐怕要來不及了。

陳成子披著雨篷,拄著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了的舀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了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

晉軍統帥茍瑤見齊軍軍容嚴整,心裡有點害伯,便對左右的部將說:我占蔔過攻打鄭國,卻沒有占蔔過和齊國作戰。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部將們也贊成他的看法,主張撤兵。



茍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使者說:我們的統帥讓我向您解釋:這次晉國出兵,其實是為了替您報仇。

您陳大夫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文出來的。陳國雖然是被楚國滅掠的,但卻是鄭國的罪過。所以,敝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的原因,同時間問您是否在為陳國憂愁。

陳成子聽了使者的活,知道這是茍瑤編造出來的說言,十分生氣他說:欺壓別人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像茍瑤這樣的人難道能夠長久嗎?齊國的使者走後,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



陳成子聽了嚴肅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茍寅自知失言,後悔地說: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怎能不碰壁呢?”幾天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其實放現在,當面臨一件特別著急的事情時,要是當事人還一問三不知真的讓人很抓狂。



GO


“一問三不知”是不知道哪三樣?
中國文化知識100題,都來漲漲知識吧!

“大禹治水”治的是什麼水?“一問三不知”是不知道哪三樣?《紅樓夢》的別名又是啥?“美”字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這些都是基本的文學常識,都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現在,老師、家長們可以讓孩子來做一做這些試題,看看祖國的文化他們到底了解多少?










教師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