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5, 2015

改變你的命運 美研究證實「善惡有報」

山泰提供
——原標題:古代積善理念的現實意義

吉林日報/千百年來,這種善惡果報的思想一直深刻影響著中國人。「因果規律」說明,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逃不了「因果」,造善業得善報,造惡業得惡報。而且,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內容,並不是宿命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則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你做了善事那定能享受福報,做了惡事等待你的唯有災殃。科學家發現,不同的善惡之念對人的身體帶來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出自《易經》的《坤卦·文言》。這句話的含義是:一個人多做好事,多積陰德,就算有些不順利的事情,也會逢凶化吉,慢慢變得好起來,不僅如此,還會給後世子孫帶來很多喜慶、福澤。相反,一個人多做不善之事,壞陰德的事做多了,即使本來人生一帆風順, 也會逢吉變凶,慢慢變得不好起來,不僅如此,還會殃及後世子孫,給子孫帶來禍殃。

這句話揭示的主要思想:其一,因果思想。崇善即昌、從惡必報,亦即俗稱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由此因得此果,即為因果。世界一切事物都處在因果聯繫之中,依因果法則而生滅變化,所謂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裡面,已經體現出了因果報應的思想,我們從《周易》、《左傳》這些經典中就可以看到。佛教傳入中國後,其因果報應之說迅速融合 了中國本土的報應觀念,發展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因果報應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長期而廣泛地影響中國人的整個精神世界。

千百年來,這種善惡果報的思想一直深刻影響著中國人。因果思想其實就是自然規律。如天冷了,你就要加衣服,如果你違背了這個規律,你就感冒。因果規律說明,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都逃不了因果,造善業得善報,造惡業得惡報。而且,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實際上,如果人們能夠真正相信因果,就不敢再造惡業,社會也就自然安定和諧了其二,這句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內容,並不是宿命論。

宿命論指人生中早已註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禍福、貧富貴賤等,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無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人間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註定的,由上帝或上天預先安排,是人無法改變的。然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恰恰認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你做了善事那定能享受福報,做了惡事等待你的唯有災殃。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進行了科學探討。科學家發現,不同的善惡之念對人的身體帶來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心懷善念的人,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相反,當心存惡念時,神經系統的負向系統被激活,正向系統被抑制,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遭受破壞。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曾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研究人員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其側重社會取向的價值觀,富有哲理的哲學觀,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觀。這句話在世界觀方面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方面,它是和諧的。凡此都與現代社會的觀念有著相似或相通的地方。

古代行善積善理念,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倡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發展和生存的規律。


作者:衣艷芳
摘自吉林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