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雞,大家可能再熟悉不過了。據估測,世界上有至少190億只雞,是人類人口總數的三倍多。與此相比,在家養食用牲畜中位列亞軍的牛的數量只有 14億。人類宰殺最多的動物就是雞,每年被殺的雞的數量比其他所有被殺的陸棲動物的總和還要多。單單在美國,每年就有70億只雞命喪黃泉。雞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以下,小編選取了10則有關雞的故事,讓大家對這個熟悉而陌生的朋友有更多的了解。
10. 古人養雞不為吃
什麽?養雞不為吃?!聽著讓人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近期,考古學家稱人們養雞的初衷並不是食用。大約7000年前,人類為了一項臭名昭著的鬥雞“運 動”,開始抓野雞在家馴養,雞成為史上最早被人類家養馴化的動物之一,而這種被抓的東南亞紅原雞就是現代家雞的祖先。隨著現代工業化養殖技術的發展,雞的食用價值不再受限,這種卵生禽鳥迅速席卷世界,出現在各國餐桌之上。
歷史上,鬥雞運動一度相當流行,不過現在人們意識到該行為之殘忍,很多國家已將其列入非法行為。盡管如此,鬥雞這種所謂的運動就像賭博、吸毒、非法槍支交易一樣,仍在地下屢見不鮮。參與鬥雞的雞都經過特殊培育和馴養,體內註滿了類固醇,腳上嵌有長達7.5厘米如匕首般的鉤子。為了防止對手的攻擊,它們身上的毛都被拔光,頭上的雞冠和頸上的肉垂也被全部切除。爭鬥往往會造成單方或雙方雞慘死,各種骨折斷骨、啄瞎眼睛、還有戳破的肺,慘不忍睹。
9. 雞肉關稅(The Chicken Tax)
冷戰時期,美國養禽業迅速發展,迫使原先昂貴的雞肉價格下跌。於是,美國養殖者開始以低於進口國本地禽類的價格外銷廉價雞,這激起外國養殖者的怒
氣,他們譴責美國生產者的削價出售行為損害了其利益,還宣稱美國雞肉裏註滿了化學制品,有些西德人還誹謗美國雞體內註射了砒霜。隨即不久,法國、西德、還有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對美雞肉征收高額關稅,使得美國出口歐洲的雞肉量下降了至少25個百分點。
這項舉措嚴重影響了美國的農業利益,一名阿肯色州參議員甚至在一次國際性的核問題會議上打段講話,抱怨不公平的雞肉關稅。1963年,林登•約翰遜 總統(President Lyndon Johnson)宣布對進口美國的澱粉、糊精、白蘭地酒和輕型卡車加征25%的關稅,以此來回擊歐洲其他國家對美征收的高額雞肉關稅現象。
對輕型卡車征收關稅使得眾多像大眾汽車這樣的歐洲汽車公司遭受嚴重打擊,因為當時他們的產品剛剛進入美國市場,前途一片大好。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
(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甚至威脅約翰遜總統,說如果不采取措施以限制大眾汽車進口,他們就舉行大罷工,而回擊“雞肉關稅”正好成為限制大眾汽車進口的一個絕佳契機。
美國今天仍然有這種“雞肉關稅”(即1963年美歐之間因美國雞肉出口歐洲而引起的貿易戰,美國作為報復加征的進口稅)。盡管美國此舉保住了其輕型
卡車生產者在本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但也同樣限制了這些生產者在海外基地生產的卡車的引入。福特公司曾給在土耳其工廠生產的汽車上安裝車窗和車座,以此來鉆雞肉關稅的空子。因為這樣一來,輕型卡車便能以“客用汽車”的身份進口到美國,從而免去25%的加征稅收。
當這些“客用汽車”進口到美國後,拆掉車窗和車座,就可以搖身變回輕型卡車出售(梅賽德斯(Mercedes)和道奇(Dodge)公司也采取此取 巧行為)。同樣,斯巴魯BRAT也曾改造出一種車身有兩張朝後塑膠座椅的車型,以此規避針對輕型卡車課征的25%進口稅,因為兩張安裝於車鬥的塑膠座椅可使BRAT以轎車車型申報,從而僅課征2.5%的進口稅。不過美國之後修訂了關稅內容,有效遏制了BRAT“鉆空子”。
8.關於肯德基的雞肉陰謀論
如果說時下能有什麽事激起廣大民眾的關註,那就非炸雞的陰謀論莫屬了。坊間流傳著這麽一個故事,說是政府發現某連鎖快餐的原料並非真正的雞肉,於是強制其將品牌名稱由“肯塔基州炸雞(Kentucky Fried
Chicken)”改為“KFC”。
該言論稱,根據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研究,結果表明KFC的雞經過多次變異,已經失去了雞的屬性,充其量也就只能叫做“轉基因生物”。反正不管是什麽,它們肯定已經不
能算是雞了。這種生物沒有喙,沒有羽毛,也沒有腳,只能依靠通過管子往其體內註入血液和營養成分來維持其存活。它們經過基因變異,使得骨架縮小,肉增多。
故事聽著讓人毛骨悚然,還好,這都不是真的。實際上,肯德基改名的原因是為了跟進日益豐富多樣的菜單,避免給顧客造成“肯德基只賣炸雞”的印象,而且,原名中的“炸”也容易讓顧客覺得肯德基的食物不健康。當然,他們或許僅僅是想改一個更加簡單好記的名字。還有,陰謀論中的主角新罕布什爾大學也在其官網上聲明,他們從未進行過此類實驗。
7. “雞”槍(The Chicken Gun)
“鳥擊/鳥撞(bird strike)”非科技術語,指鳥類與飛機的相撞事故。雖然大多數鳥的體重都不到3.5千克,但如果在高速飛行的環境下同飛機相撞,會給飛機造成巨大損害,後果不堪設想。20世紀60年代,曾有一架飛機同一群歐掠鳥發生撞擊事故,導致飛機的三個引擎遺失,造成60余人喪生。
為了驗證飛機各部分在鳥擊時的不同抵禦力,一些具有安全意識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雞”槍(又稱火雞槍、雞大炮、公雞發射器等),“雞”槍以高達 1,674 km/h的速度瞄準靜止的飛機發射雞胴體。當一種新型飛機發動機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須經過“射雞測試”,才能獲得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安全證明。不僅是發動機,飛機的其他部位,如擋風玻璃、機尾、機翼等也需要經過該測試。同理,工作人員會使用大炮將“黑匣子”以高速射向地面,以檢測其是否合格(大多數“黑匣子”應該能夠承受3500倍於地球重力的力量)。
曾經有報道稱,一名缺乏經驗的工程師在發射“雞”槍時,忘記將雞胴體解凍,造成嚴重事故。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發出聲明稱事故原因是“發射的雞胴體未解凍”。但是經過一再調查,發現事故並非因未解凍而致,而是由一只因嗅到雞肉的味道而誤入槍口的貓所致。
6. 科威特戰爭時的雞(Kuwaiti Field Chickens——KFC)
2003年入侵伊拉克算是近些年來最復雜的一次軍事行動了,這一點雞也可以證明。戰爭開始前,便有人擔心伊拉克可能會使用化學武器,可是損壞的石油設施產生的廢氣會影響化學探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再加上有些探測設備本身就很容易發生故障,不由得使人提高了警惕。
為了應對這一系列不確定性,美國軍隊決定攜帶一籠子活雞,跨越邊界,前往伊拉克。之所以選擇雞,是因為雞的呼吸系統相對較弱,易於感知化學毒素攻
擊。(油田工人以前工作時也常帶著一只金絲雀,以便第一時間發現油氣泄漏。)如果小雞突然死了,士兵便會立馬戴上防毒面具。通過雞還能判斷什麽時候摘下面 具比較安全,聽著就像升級版“適時摘面具”策略。但是這項計劃最後還是沒能實施,因為在到達海灣還不到一星期,總共43只雞就死了41只,一些美國海軍陸 戰隊還曾想過在海灣當地購置一批雞來實施該計劃。
第一次海灣戰爭也曾利用雞探測毒氣。據說有一天士兵醒來後,發現小雞都死了,大家驚慌不已,懷疑是遭遇了毒氣攻擊,不過事後發現小雞是凍死的。於是,於是士兵就把這些雞吃了。
5. 逮捉家禽機(Chicken Harvesters)
在家禽廠裏,最煩人的工作莫過於逮雞了,逮完以後腰酸背痛,還容易引發腕管綜合癥(Carpal tunnel
syndrome)。由於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雇主們往往很難雇到或留住專業逮雞的工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逮捉家禽雞應運而生。這種機器在30秒內最多能捉到200只雞,一小時內最多能捉到8000只雞。用機器逮捉小雞,聽著讓人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但實際上,因為機器不會抓住雞的腿和翅膀,所以雞很少會擦傷或受傷。實驗證明,相較於人工捉雞,使用機器反而可以降低雞腿骨30%的損傷率和雞翅膀11%的損傷率。
4. 中國絲羽雞/烏骨雞(Chinese Silkie
Chickens)
跟普通雞不同,中國絲羽雞的肉呈黑色。因為其體內含有一種叫作“fibeomelanosis”的黑肉基因,該類基因會增加色素細胞的表達,使得雞骨、雞肉、甚至雞體內的器官均呈黑色或深藍色。在中國,絲羽雞又稱“烏骨雞”,意為“烏色骨頭的雞”,常用作藥補。雖然名為“中國絲羽雞”,但其是否真的源自中國暫還未得到證實。
絲羽雞除翼羽和尾羽外,全身的羽片因羽小枝沒有羽鈞而分裂成絲絨狀,羽毛蓬松柔軟,摸起來似絲綢,因而得名絲羽。絲羽雞性情溫馴,而且還可孵化其他禽類,如火雞和鴨子,因而受到養殖者的熱捧。
3.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早在公元前384年,便有人提出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亞裏士多德認為兩者同時出現,而霍金則認為蛋生雞。這似乎是個典型的“循環引用”:
只有知道答案才能推衍出答案。不過,似乎也沒那麽復雜。200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叫做“Ovocleidin-17(OC-17)”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加快蛋殼的成型。如果沒有OC-17,就無法形成雞蛋,而如果沒有雞,就沒有OC-17。所以得出結論,雞比蛋先出現。不過,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 稱,該研究並不是為了解釋雞和蛋孰先孰後的問題,而且,因為蛋的出現可能比恐龍還早,所以該結論仍待進一步驗證。
2. 選擇性宰殺雛雞(Chick Culling)
選擇性宰殺雛雞是指一種殺死不想要的雞的行為。動物權利團體曾發起名為“請善待動物”的秘密行動,發現在愛荷華州的一家孵化場裏,每天竟有15萬隻雛鳥被人為殺死。剛一孵化,雛雞就被按照性別分揀至不同區域,雄性雛雞和病態或體弱的雌性雛雞會被無情“處死”。在美國,通常會采取“及時機械殺傷”的處死方式。工人將分揀出的雛雞活生生丟到粉碎機裏,雛雞數秒便被絞碎。絞碎的肉末通常會用作肥料或給爬行動物做食物。
粉碎法聽著很殘忍,但實際上這要比英國和其他有些地區采用的毒氣法更人性化。毒氣法是指將雄性雛雞放置在一間充滿二氧化碳的密閉小屋內,而這種方法往往需要兩分鐘雛雞才會死去。之所以要將雄性雛雞殺死,是因為它們既不能孵蛋,又不像肉雞那樣增重快,因此無利可圖。
1. 呆若木雞
小雞催眠(Chicken Hypnotism),也稱“緊張性靜止行為”,指因恐懼而導致的一種精神性緊張狀態。通俗來講,就是小雞覺得自己要死了,所以變得渾身僵硬,一動不動。
抓住一只雞,用手在其喙前象征性地比劃出拉它脖子的動作,小雞立馬就癱了。用這種方式嚇唬火雞、鵪鶉、奶牛和馬等動物,也屢試不爽。
當人用手比劃出拉脖子的動作時,小雞的註意力全都集中到人手的動作,就像被催眠一樣,變得癡傻發楞,甚至當人把它的腿放開以後,小雞都意識不到。這種僵直的狀態有時持續30秒,有時則可能持續30分鐘,甚至有時候,如果不是註意力受到外界分散,小雞會一直處於發楞的狀態。這樣對待小雞貌似有些殘忍,不過有時候這也許是避免小雞掙紮和受傷的最佳選擇了。
新鮮娛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