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 2014

金庸古龍梁羽生 在90後眼中的存在感

洪十三提供!

探討這個話題,是在如是背景下:今年是金庸誕辰90週年,古龍離世29週年,亦是梁羽生仙逝第5年。金古梁營造的那個韻味江湖,似乎正在遠去。然而由范冰冰與黃曉明主演、4月底即將登陸院線的《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造勢造得轟轟烈烈,曾因1977年版《三少爺的劍》成名的爾冬升籌拍數年幾經波折的同名電影今年春天終於開機,百度金庸貼吧由一名90後發起的手抄金庸全集活動得到了超過300名金庸迷的響應,一時間成為了網上的熱議話題。
 
這一切讓人恍然覺得,金古梁和他們所代表的武俠黃金時代猶在眼前。看得人不禁疑惑:金古梁這3位武俠作家,在現實中還有多大的影響力?在今天影視劇集、小說、遊戲的主要受眾群——那些90後眼中,曾伴隨7080後度過青春歲月的金古梁,究竟有著怎樣的存在感?


  
    金庸,本名查良鏞

1924.3.10-

  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以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的成就,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同時,他還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

  1924.3.22-2009.1.22

  生於廣西蒙山縣,1949年隻身前往香港謀職,任職于《大公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創作了30余部武俠佳作,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古龍,本名熊耀華

  1938.6.7-1985.9.21

  生於香港,1950年定居台灣。他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共創作了5772本精彩的武俠小說,開創了近代武俠文學的新紀元。而他本人以浪子形象嬉遊人間,嗜酒如命,英年早逝,年僅48歲。

  90後金古梁迷網路調查結果

為了求證金古梁在90後粉絲眼中有著怎樣的存在感,我們聯繫了金庸吧資深吧友留貽_襄女、古龍吧吧主我就是這樣愛春,以及梁羽生吧資深梁迷慕清流,請他們幫忙在貼吧裏發起了針對90後的調查問卷。在為期3天的活動裏,吧友們踴躍討論,最後共收到回貼近3000個。其中3個貼吧的90後也各具特色,金庸吧熱情友愛、自尊感強,古龍吧自由隨性、不拘小節,梁羽生吧最是彬彬有禮、體貼入微。我們根據回貼的內容做了盡可能確切的統計,以下即是這次網路調查的一些趣味總結。






前有狂熱女粉絲眾籌為男神都教授慶生,後有狂熱90後金庸迷手抄作品集為偶像祝壽。310日,百度貼吧金庸吧吧友在京舉行手抄金庸作品集,賀金老九十大壽活動。自20133月發起活動至今,已完成15部作品、34本小說、8411384字的抄寫,其狂熱程度讓人驚駭。本次活動由金庸吧吧友留貽_襄女主持,用詩意盎然形容其發言稿毫不為過,略顯武俠氣的開場白和段落排比的疊加,落在金迷群英耳中自然代入感十足,但作為看客的外人,怕是被雷得不輕。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怕是難免要道一聲腦殘粉,更有好事者情緒激動地問浪費這麼多時間抄書,你爸媽造嗎

  7080後們似乎難以讀懂如今90後們表達情感的方式。《Monday》編輯部同儕們來自五湖四海,遍佈各年齡層,談及抄書一事,幾位以過來人自居者喟嘆追思起少時發哥的令狐沖、爾冬升的三少爺和劉松仁的張丹楓;而那些90後滿是膠原蛋白的面孔,則鮮少能參與到話題中。這讓人不禁疑惑,曾伴隨7080後們成長的金古梁,以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無數人價值觀的傳統武俠,在90後們的世界裏到底有著怎樣的存在感?

  數年前,金庸是否能進語文教材一事曾爭論得沸沸颺颺,最終,《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被編入語文讀本第四冊 選讀教材。然而,武俠小說由父母眼中的閒書”“毒瘤,一躍成為高大上的語文教材,它們在學生黨中的普及度卻沒有相應提升。從本刊接觸到的90後處得知,選讀作為不用考試的教材,通常不被納入講授範疇,強大的升學壓力也不允許他們投入時間在此類無用的閱讀上。若說金庸作品因近年被頻頻翻拍仍能保持一定的傳閱度,那麼古龍和梁羽生,在絕大多數90後眼中則不知其為何人了,他們已分不清范爺扮演的《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是誰的作品,不知道那 位來自台灣的東方菇涼真的不是一位菇涼,且菇涼的官配也不是令狐少俠,而是總也缺乏安全感的蓮弟。

  狂熱如金古梁吧中的江湖兒女,無視如吧外的路人,90後內部對待傳統武俠的巨大分裂,其現象實在奇妙,因此,《Monday》發起了針對貼吧中90後金古梁迷的問卷調查。回復問卷的吧友中,8成左右表示,會每天到貼吧報到,因為身邊同齡人能與之交流傳統武俠話題的極少,留貽_襄女在發言中說:生活中能夠找到一個(同好)畢竟太難太難……這裡絕大多數吧友都是因為喜歡金庸小說,而在現實中知音難尋,才慢慢摸索到貼吧裏來的。吧友們也曾嘗試向同齡人推薦金古梁的作品,但收效甚微,同齡人普遍選擇更輕鬆的娛樂方式,比如韓劇、美劇、內地都市婆媳劇”“抗戰劇等等;同時,90後也是手遊、網遊 的主力軍;即使有閱讀習慣的同齡人,男生也多選擇玄幻修仙、盜墓、種馬等類型的網路作品,女生則偏愛都市言情、穿越架空、宮鬥宅鬥等長篇。即便仍有不少金古梁的作品在2010年後重被改編成影視劇,但多被冠以劇雷之名而走紅,難免使90後形成武俠就是打打殺殺,低俗無趣的偏頗印象。因此,既然大家得不同,倒不如關起門來各萌各的,互不打擾,腐女宅男,各自做夢。

  然而,對於貼吧中的金古梁迷,根據整理的問卷回復,他們的武俠夢,究其本質,和7080後並無甚差別。江湖仍在,俠骨猶存,美人依舊,只或許70後心中的黃蓉是翁美玲的嬌俏,90後眼裏的黃蓉是林依晨的機靈,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理一樣適用於對武俠原著的詮釋。熄燈後打著手電躲在被子裏如癡如醉的經歷,並不因出生於哪個年代而有所不同,這種迷醉與執著,往淺了說是看見心中女神的選角胖得慘不忍睹而心頭憤憤,往深了說是對冷兵器時代契約精神的嚮往。所謂結拜兄弟,僅數面之緣便可在少室山將背後交付,攜手抗敵;所謂決戰,便是在紫禁城之巔的生死關頭仍等待對手心靜;所謂悲劇,難勝於一個背負家仇的厲姓女子,寧肯珠碎玉裂的淒美,也不願瓦全茍活的庸俗,最終死於愛人的懷裏,空余追憶。更遑論貫穿金古梁作品中浩瀚的中國古典文化及民俗,梁生鍾愛納蘭容若,金老通貫儒釋道(還有美食),古龍擅長書畫,喜歡金古梁的90後們也較之同齡人更熱愛中國古典文化,他們從中懂得了人生、情感和愛。

  有個有趣的現象,80後曾形容90後是腦殘的一代,各種看不慣,正如當年被70後說成是垮掉的一代,各種嫌棄。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代的成熟必會伴隨著話語權的爭奪,包括對前一代的反駁,對後一代的困惑。對於那些90後裏的金古梁迷,7080後們可能也存在著種種誤解。誤解一:他們只看武俠劇,不讀原著,不知道東方不敗是男是女。經過調查統計,僅在金庸貼吧一處,通讀過金庸15部原著的90後佔到47%,是個相當高的比例。誤解二:他們是看著2000年之後張紀中、于正等人拍的武俠劇長大的。實際情況是,由於各大衛視經常播放TVB八九十年代拍的武俠劇,他們對武俠劇的認知與大部分 80後是重疊的,只不過有更多的90後認為,張紀中拍出了武俠真味,而90%以上的人認為,于正拍的東西很扯”“毀原著”“完全不能接受。誤解三:處於浮躁年代的他們只是看個熱鬧,缺乏深入的研究。其實你曾做過的武俠夢,他們一樣正在做,他們為自己的熱愛付出的,一樣不曾比你少,書中人物精神上的孤獨與漂泊,他們感同身受。在國人信仰普遍缺失的情況下,金古梁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承擔了重要的精神導師角色。如果這都不算愛,還有什麼好悲哀!

  當年那段滿腦子幻想、整日與白衣俠客翩翩少年為伴的歡脫歲月,在已經慢慢變老7080後看來,就像一場美麗的白日夢,只不過後來有了現實中的種種牽絆,不再具備做夢的條件,只能偶爾拿出來回味。更多的人以為自己是清醒的,其實正活在另一種形式的白日夢裏,比如那些催人奮進的成功學、教人長命百歲的養生課、各種性感而美好的偶像……說白了,凡是有偶像和粉絲的,哪個不是白日夢呢?現在的90後,只是有了更多白日夢的選擇而已。想想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內地娛樂資源匱乏,觀眾們何曾見過這麼多飛來飛去的型男靚女?理所當然地被征服了。就像饑餓的時候得到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哪還有埋怨和挑剔?

  早在2009年,《電視劇》雜誌就做過一期封面專題《江湖再見》,講的是武俠劇不可避免的江河日下,而同時式微的還有自上世紀80年代在內地興起的持續了將近20年的武俠熱潮。武俠這種類型的文藝作品誕生於中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的內核並不鮮見:幻想人類力量的延伸和對英雄人物的角色代入。然而現在青少年已經有了意淫程度更加徹底的瑪麗蘇穿越和玄幻小說,有了角色代入更加容易的網路遊戲,真的還需要武俠嗎?關於這一點,古龍吧的一位古迷給出了他的思考:俠是胸中一股意氣,註定不能長存。現代人可能越來越不需要童話式的個體拯救,而是要學習在善惡交織的世界裏生存,所以像宮鬥這樣的題材才會這樣火吧!

  於是觀眾們就無奈地目睹了一種怪現狀:無論大銀幕、小熒屏,都充斥著各種邏輯混亂、劇情狗血、改編無節操、除了人名一樣其他什麼都不一樣的武俠影視劇,而且被罵得越兇收視率越高,票房越被刺激。金古梁的旗號雖然不如往昔風光,但畢竟縱橫數十年,余威猶在,可嘆如今卻成了盛產雷片雷劇的重災區。一種文化,要靠製造爭議口水和話題才能維持熱度,本就是強弩之末的表現,這是所有武俠迷都不願看到的現實。儘管金古梁所代表的武俠精神在90 中間並未隕滅,但再流行的文化也不能永久長存,更遑論置之死地而後生。江湖已遠,唯我策馬獨行,只要心中的火種還在,也許還有再見的一天。

來源:精品網
                               底下點擊  Older Posts  看前一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