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2, 2021

6個養生誤區,坑人……你信過沒?

恬麗分享

很多時候您認為的養生,其實是在養病,不正確的“養生”方式反而折壽,快來看看常見的養生誤區有哪些?您是否踩中了?

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不少人“沖在養生第一線”

各種補品買不停

飲食嚴格控制

鍛煉不能少

……

有些行為看似是在養生

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了“彎路”

誤區一:熱衷於吃補藥養生

近年來,人參、鹿茸、靈芝、冬蟲夏草等高檔滋補品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受到很多養生愛好者的追捧。

但專家表示,一方面,像肥胖、三高、心血管等疾病,本就與平時的飲食滋膩密不可分,因而患這些病的人群其實並不需要滋補。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人來說,虛不受補,服用滋膩的補品,不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胃腸負擔。

建議

對於普通人來說,均衡膳食足以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

另外,若是要進補,首選那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藥、紅棗、花生等,而且一定要辨清體質再吃。

誤區二:老年人每天吃鈣片

人老之後對鈣質的吸收與利用下降,而且在代謝過程中流失也會比較嚴重,所以相對更容易出現缺鈣的現象。

而為了避免骨質疏鬆,很多人都熱衷於吃鈣片補鈣,甚至有些人還總覺得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對骨骼越好。但凡事過猶不及。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不僅不會強壯骨骼,還可能危害健康。比如,補鈣過量會明顯抑制鐵、鋅、鎂、磷的吸收,還可能導致血液中鈣含量增加,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增加血管鈣化、心臟病的風險。

建議

是否需要吃鈣片、適不適合吃鈣片、需要吃多少,這些最好還是先咨詢一下醫生意見,切勿自己盲目補充。

誤區三:油鹽不進降壓降脂

研究發現,長期攝入過多食鹽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而食用油吃得過量,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加速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出於對這兩點的擔心,一些“健康意識強”的人索性不吃油鹽了,想要徹底杜絕風險。

但這樣的做法反而適得其反,過度限鹽,會造成鈉攝入不足,使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導致水分進入細胞內,誘發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率加速、惡心嘔吐等問題。

完全不攝入食用油,不僅會導致一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的缺乏,也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有平穩血壓、血糖等作用,但它只能從外界獲取。

建議

減鹽、控油才是真正的養生。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不超過6克,食用油用量在25~30克之間。而三高人群可以再低一點。

誤區四:早上鍛煉身體好

清晨太早鍛煉身體,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弊大於利。

雖然早上人少、車少、汙染少,但太早鍛煉,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只會加重其身體負擔。因為人體在四五點時基礎代謝水平最低,此時強行調動身體機能很容易導致虛耗,也更容易摔傷、扭傷。

建議

冬季戶外鍛煉最好選在太陽升起後、有明顯暖意時,大約在上午9點之後最為適宜。

誤區五:馬路邊上散步晨跑

想要保證身體健康,加強活動鍛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散步也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但是在馬路邊做運動就不對了。

在馬路邊散步,機動車尾氣、空氣中各種可吸入顆粒物等的濃度都相對較高,長期如此,對於散步者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都會形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建議

即使是散步,也得盡可能選擇好環境。比如地勢平坦的公園、湖邊等地。

誤區六:缺牙不管

隨著年紀的增大,很多中老年人都會面臨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的問題。據統計,我國老年人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牙齒缺失,其中全口無牙者約占20%!有不少人認為年紀大了缺牙很正常,不用管。

但你可知若缺牙長時間不修複,鄰牙缺乏支撐,會向缺牙的方向傾斜,慢慢形成“牙歪歪”、“牙鬆鬆”,最後只會越掉越多,造成惡性循環。

而牙齒缺失直接導致咀嚼功能下降,增加胃腸消化食物的負擔,不利於通過飲食攝取足夠營養。不僅如此,缺牙者的咀嚼減少,腦部血流量隨之變少,會影響大腦生理機能,導致記憶力減退。

建議

因此,牙齒一旦缺失,一定要及時修複,千萬別不管不顧。

最後提醒大家

真正的養生

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做到以下幾點是必須的

1

好心態是養生的基礎:好的心態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2

食物多樣化是養生的根本:養成低鹽低糖的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粗糧,控制紅肉、肥肉的攝入量,並根據自身情況適量攝入堅果、奶制品等。

3

保持適量運動對養生很重要:運動是生命的動力,也是防病的有效手段。

建議每周進行不低於五次的中低強度的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散步、遊泳、慢跑等。運動要註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4

定期體檢是養生的一部分:人一生中難免會有小毛病,定期體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疾病並進行治療。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