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22

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總結了幾條,簡直不要「太扎心」!

桂康分享

大家肯定或多或少的都有這樣的感受:年味越來越淡了,找不到從前過年的感覺。

穿新衣裳、放爆竹、貼春聯、包餃子、走門串戶拜年、拉家常、發紅包、囤年貨、掛燈籠、趕大集……一派熱鬧祥和的新年景象,這些都是“年味”。


“年”,還是那個“年”,但不知道從幾時起,明顯感覺“年味”淡了很多,似乎越來越冷清了,再也找不到之前過年的感覺。那“年味”究竟被誰“偷走”了呢?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

一:年味被爆竹偷走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去過年,家家戶戶放鞭炮,從小年到正月十五,鞭炮聲不斷,地上的鞭炮紙皮怎麼掃也掃不乾凈,尤其是大年三十0點一過,鞭炮聲此起彼伏,儀式感滿滿,在鞭炮聲感受年味是最直接的。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出於環保或安全方面的考慮,大大小小的城市紛紛加入到“禁燃”的隊伍中,允許燃放爆竹的城市在變少、禁燃區域在擴大,大家已經很難聽到鞭炮聲了。都說“爆竹聲中辭舊歲”,沒了爆竹聲,年味自然就淡了很多。


二:年味被高物質生活水平偷走了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啊!猶記得我小時候,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餃子,大魚大肉吃在嘴裡那叫一個香,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快給肚子補補油水”。去鄰居家拜年,必須抓一把瓜子、花生、糖果,回到家攢起來慢慢“消化”。

現在呢,生活水平提高了,頓頓大魚大肉,想吃什麼就買什麼,之前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食,現在平日生活裡也能吃到,大家對“過年吃好吃的”的期盼已經沒有那麼高了,年味被高物質生活水平偷走了。


三:年味被手機偷走了

過年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或者飯桌前,談笑風生,聊聊天、拉拉家常、開開玩笑、做做總結、展望一下未來……好不熱鬧。

如今呢,手機普及開來了,幾乎從老到少,人手一部手機,或者玩遊戲、或者刷視頻,“自娛自樂”,家人之間交流的機會更少了,人人都變成了“低頭一族”。

再就是拜年,我小時候天不亮就起床拜年,生怕一天走不完鄰居、親戚,即便路再長,也要登門拜年,大街小巷,拜年的人成群結隊。現在,一個短信、一個電話,道一聲“新年過來”,粘貼複制來的拜年語一發,就算是拜年了,再也找不到之前的感覺了,我們的年味就這樣被手機、網絡偷走了。


四:年味被快節奏的生活偷走了

過去,生活節奏很慢,尤其是農村,過年時節正值農閑,也很少有出門務工的,一到過年,人人都放下手頭上的活,“一心一意”的過年,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縱有千金也不換。

而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各種各樣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了,外出務工、加班等在過年時也是常態,來不及好好地過一個年,又要轉身投入到“賺錢”的常態中,年味被快節奏的生活偷走了。

五:年味被豐富的文化生活偷走了

之前過年,想必大家最期待的就是春節聯歡晚會了,歌曲、雜技、相聲、小品,這些作品基本只能在春晚上才能看到,尤其是八九十年代,電視基本收不到幾個臺,節目非常有限,一部電視劇翻來覆去的播。

如今,文化生活更豐富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隨便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在網上或者電影院就能看到,小品、相聲似乎也沒有那麼“逗樂”了,甚至都是平日里網上的段子拼湊的,再也笑不出來了,年味被高質量的、豐富的文化生活偷走了。


六:年味被親戚、兄弟姐妹偷走了

之前,親戚多、兄弟姐妹多,從初二開始就開始走親戚,初二走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姨媽家、初四走姑姑家、初五走叔叔大伯家……一走親就是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表兄弟也多,飯菜分兩三桌,大家圍坐在一起好不熱鬧。

如今,親戚也少了,也很少走動了,獨生子女也多了,大家各樂各的,走親訪友的頻率沒之前那麼高了,年味被親戚、兄弟姐妹偷走了。


七:年味被疫情偷走了

以往,過年就是回家團聚的“信號”,無論身在何地,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只要過年,背起行囊就往家裡奔,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家人團聚,過一個團圓年。

這兩年,疫情鬧得一些人回不了家,提倡“就地過年”,之前再尋常不過的“團圓”,如今似乎是一種奢望,年味被疫情偷走了。


最後:我心中的的年味是貼春聯、放鞭炮、囤年貨、發紅包,是團圓、是歡聲笑語、是走親訪友、是夾菜喝酒、是春晚;而如今,也許是時代在進步,也許是生活水平更高了、精神食糧更多了,年味反而更淡了,不知道是好是壞?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