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5, 2019

我自問沒做過什麽壞事,除了忽略媽媽煲的湯

桂瑤分享
長大後出外打拼,日日奔波,才知煲湯不易,媽媽的手藝真好。

圖片|山倉林食 ©

生在廣東,從小聽慣一句話: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

一日三餐,四季的餐桌上永遠有一鍋媽媽煲的靚湯。

煲湯費時費力,講究水質的乾凈,食材的本味。以前不知煲湯難,直到自己長大後出外打拼,日日奔波,才知煲湯不易,媽媽的手藝真好。

圖片|風一樣的嬸子 ©


圖片|山倉林食 ©


前陣子放假,帶著孩子一同回去看父母。幫母親收拾廚房時,看見她拿著一本硬殼黑色筆記本。我問她是什麼,她笑著說那是她的秘籍。

說完,笑著打開,紙張早有些許泛黃,竟是母親一筆一劃寫下來的煲湯食譜:

茶樹菇排骨湯……茶樹菇50克,排骨200……五指毛桃煲雞腳湯,健脾益氣……冬瓜薏米老鴨湯……老鴨半只,薏米一把……”

這些都是我從小喝到大的四季靚湯,翻著翻著,回憶突然翻滾而來……

圖片|秦帆攝影 ©



愛是一碗百綠藏紅

春天的餐桌上,常常會出現一碗枸杞葉湯。

無論我幾點起床,媽媽端到桌子上時,那碗湯永遠都是碧綠的菜葉,幾點朱紅枸杞,像春天的小花蕊。

我好納悶,為什麼這個湯總是很燙。媽媽卻總是說:這才鮮甜,慢慢喝,清肝明目。

我一直覺得煲湯這事兒很簡單,直到後來自己總是把枸杞葉湯煮成黑墨色。

在打電話求救母親時,她細心叮囑我說:枸杞葉一定不可以煮太久,差不多兩分鐘就得關火,而且要選好一點鮮一點的水,不然會有漂白粉的味道,掩蓋了湯本身的味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下我才知道,春天的水混雜,媽媽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叫父親去山上挑泉水下來,如果沒有清冽泉水,春湯她是不做的,她說水混湯苦,孩子一定不愛喝。

同時為了保證我喝到的湯是最鮮甜的,她會先準備好食材,再去叫我起床,看我刷牙洗臉的速度,再拿捏好時間開始煮湯。

以前總覺得煲湯是獨屬於母親的玄學,後來才明白,媽媽對我的愛,是把她能做到做好的都給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愛是一碗藕斷絲連

在夏天的餐桌上,蓮藕排骨湯是常客。

母親常說:百湯水為先。所以無論做什麼湯,她都很講究水的質地和口感。比如煮夏天的湯時,她常將清水先盛在缸裡,靜置了的水能去掉暑氣和雜質,這樣煲湯才能下火氣。

白瓷大碗裡盛著淡藕色的湯,滾圓的蓮藕,和齊整整的排骨,清甜可口,甚解夏天的煩膩。

圖片|吾關(北京潮生活) ©


但一碰到蓮藕,我只覺得崩潰:怎麼總有那麼多絲咬不斷?

媽媽卻總是夾著蓮藕塊,說道:這就叫藕斷絲連,人與人之間情感大致就是如此,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兒時不覺,搖頭晃腳,碗凈湯乾。

可長大後,胃裡似乎被種下某種解不開的基因密碼,夏暑時節,非得喝上一碗蓮藕排骨湯鎮鎮暑氣。每當咬上那口蓮藕時,離家千萬裡,才覺思念與愛一絲都不曾斷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愛是一碗川貝雪梨

高中讀書時,每逢秋天換季,我總咳嗽。

喝枇杷露,太甜。喝咳嗽水,味道太怪。那時,也不知自己為何嘴那麼刁,如今想想可能是母親的手藝太好,讓我的味覺如此敏感。

可比我更敏感的,是媽媽的耳朵。秋夜一聲咳,她便夜裡匆匆起身,守在爐火前忙碌著。將雪梨細細切開,銀耳和川貝放入其間,秋水寒,她便用爐火小煮溫熱,然後才倒入梨中,小火文煮三小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隔一天我總能喝上媽媽煮的川貝雪梨銀耳湯,那時總當甜品喝,不覺它有多珍貴,只驚覺漸漸我再也沒有咳過一聲。

直到多年以後歸家,秋天夜裡起身,撞見母親守在爐火前打著小盹,才知深知這碗川貝雪梨的秘密。

媽媽愛我,她總在我不知道的時光裡,時刻為我準備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愛是五百里路後的重逢

工作後第一個春節,回家時已經過了飯點,但一進家門,就聞到熟悉的飯菜香。

剛上桌,母親便盛了一碗蟲草花烏雞湯給我。

我爸在一旁調侃道:為了煲這碗湯,你媽非得讓我大冬天去挑泉水來煲,說好水才能煲好湯。都煲一整天了,最關鍵我想偷喝一口都不行,得等你來開鍋,喝最鮮的那一口呢!

圖片|叮叮笑笑生 ©


人間值得嗎?那一刻我有了答案。一路風塵,一年的焦慮和憂愁,在那一碗湯裡,在和家人團聚的夜裡,統統化作溫柔的羈絆。

也許就是從那一天起,我看懂了母親的愛。

春夏秋冬,四季輪換,在那數十載的光陰裡,媽媽就這樣把愛盛放在湯碗裡,即便她的孩子總是忽略。但如此綿柔的愛,總有一天會被理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大家常說,不講究的生活不值得一過。

精致的生活,不外乎在於用心二字。

用心煲好每一碗湯,用心對待每一個人,用心選擇每一種生活,你來世界一趟,有人深愛著你,你也終將學會深愛他人。

來源:物道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