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0, 2019

後半生的風水,從扔掉這三樣開始

曉悟分享
作者:詩詞君

做人,心簡單點,人糊塗點,生活就更快樂點。。。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輩子究竟有多長,沒人能預測。

幾十年光陰,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不停走下去,任何人都不能給自己量身定做,唯有順其自然。

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心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從年幼無知的幼年,狂妄不羈的少年,追求夢想的青年,至踏進不惑門檻的中年,整個人都在不斷變化中,身不由己。

而到了一定年齡,我們勢必要拋棄一些東西。

亦是我們後半生的風水,從扔掉這三樣開始。



扔掉對子女的束縛

世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獨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所有的父母都想要照顧呵護孩子一輩子,但這不現實。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看過一個新聞,一位23歲的男子在家中被活活餓死,原因無非是父母的過度溺愛。

不要再溺愛你的孩子了,你無私的奉獻只是感動了你自己,但是卻害了孩子的一生。

習慣了被呵護的孩子,不知道這人世間更多的是風雨。

習慣了安逸的孩子,在舒適區裡成了廢人,沒有一點能力。

父母之於子女來說,終究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行,總有一天要說再見,到那時如何要讓他面對人生的坎坷和顛沛流離。


當人到了一定年紀,一定要丟掉對子女的束縛。

子女逐漸長大,已經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不必為子女過於操勞擔憂。

做父母的可以適當地給他們一些人生建議,但不能管得太緊,讓他們有束縛感,畢竟這樣會使雙方徒增煩惱,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不要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兒子、女兒身上,要多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

該花的錢就花,想去的地方就去,該放下的放下,該淡忘的淡忘,背負太多,身體受不了。

人生即便已經過半,還有許多有趣的新生事物要學習呢!

咱可以把心思花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上,讓自己每天都快樂點。



扔掉對金錢的渴望

前一段,李連傑去西藏參加活動的一張照片在網絡上瘋傳。


網友們紛紛感嘆金錢都是浮雲,人生下半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叔本華說:“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或許你有崇高的理想,或許你有卓越的才能,但如果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

這個社會競爭激烈,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能過上好日子,人們沒白天沒黑夜不斷地加班加點,揮霍著自己的身體健康。

可當有一天,錢雖然賺到了,事業成功了,卻發現自己的身體累垮了!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年“過勞死”的人數約有60萬人。

而企業家“過勞死”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至於沒死的,基本上屬於“前半生用健康換金錢,後半生用金錢換健康”。


人到了一定年齡,一定要放棄對金錢的渴望,把它們丟給年輕人吧,自己身體如何自己最清楚,不要等到上了手術臺,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把追求金錢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愛人子女上,你就會收獲一個幸福的家庭;

把追求金錢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養花種草上,你就會收獲一個清澈的心靈;

把追求金錢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運動鍛煉上,你就會收獲一個健康的身體;

......
人生上半場,支撐你拼搏奮鬥,賺錢養家的,是身體;

人生下半場,支撐你不拖累兒女,享受晚年生活的,還是身體。

好好愛惜它,它才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扔掉對過往的糾纏

一位男子不小心將自己新買的運動鞋劃破了,為此他鬱悶了一週。

週末女朋友來了,見男子悶悶不樂,便問其原因。

女朋友知道事情的原委後,生氣的對男子說:

我真的對你太失望了,僅僅一百多塊錢,就買走了你一週的快樂,如此心胸,談何未來!

一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男子茅塞頓開。

“我壓根沒意識到我的快樂竟如此廉價,倘若我繼續糾纏這件小事,我的快樂還將繼續貶值下去。”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和過往糾纏,

因為他們明白,不管過去如何,過去的已經過去,最好的總在未來等著你。

很多事情,既然發生了,就無法改變。

與其憂心忡忡地過,不如釋然,開心一點,坦然一點,面對眼前的一切。

人生起落是常事,生活的好壞應接不暇。

你改變不了過往的結局,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

憤怒和糾結於事無補,不如一笑而過,和生活握手言和。


生活就是一壺瑣碎,盛進歡喜,倒出憂傷。

人生要看透,委實不容易。

有人說,好的人生,就是在做減法,內心越簡單,越輕鬆,越安寧。

放下對子女的束縛,人生更加輕鬆暢快;

放下對金錢的渴望,人生更加通透幸福,

放下對過去的糾纏,人生更加瀟灑自如。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背負太多,只會讓人生的旅途更加沉重。

人到了一定年紀,一定要扔掉這三樣東西。

如此人生的旅途才會更加輕鬆幸福。

曾國藩說過: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做人嘛,心要簡單點,人要糊塗點,生活就能更快樂點。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