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0, 2019

77年前的天安門,你見過嗎?

啟元分享
1941年的天安門,難得一見,請收藏或分給你朋友們看吧!

天安門


安門前的華表



正陽門北的中華門



正陽門箭樓

前門大街


























掌上歷史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故宮的正前方,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不過,在清朝的時候,天安門廣場可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逃離北京時,放火燒了紫禁城,承天門也未能幸免。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紫禁城經過重建後,承天門更名為天安門。

當時的天安門廣場是一塊封閉的T型宮廷廣場。天安門至正陽門(俗稱“前門”)之間還有座大清門(明朝時稱大明門,民國時叫中華門),位置就在今天的毛主席紀念堂。從大清門到天安門的這一段被稱為千步廊,千步廊左右兩側各有廊房共144間,是清朝時中央機關的辦公地,辦公按文東武西的格局,文官在東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這些廊房都是連檐通脊結構,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北面則是天街,即今天的長安街。


長安左門位於天安門東側,大概在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東邊一點。長安右門位於天安門西側,大概在今天的中山公園西邊一點。兩門是通往天安門的必經之路,也是文武大臣進入皇城上朝的必經之路。


長安左門,又叫青龍門。清朝時期,殿試後中進士的皇榜,都是張掛在長安左門外的龍棚內。中進士的舉子從此門進入紫禁城,覲見皇帝加封官職。各地趕考舉子如能進入此門,猶如鯉魚躍龍門。

長安右門,又叫白虎門。在許多人印象中,好像古代殺犯人很隨意,其實並非如此。每年農歷八月中旬,皇帝詔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會同王侯、大學士等,在長安右門內進行秋審。複審過後如無疑問將發回執行。霜降前,將刑部大牢在押的死囚犯,帶入長安右門朝審。確認無疑者綁縛刑場,有疑問者押回大牢再審。凡是押到長安右門的犯人,如入虎口將是九死一生。


19145月,北洋政府官員朱啟鈐主持了舊都城改造計劃。天安門前的千步廊被拆除,原本封閉的宮廷廣場變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開放空間。

1954年,天安門廣場進行了擴建。中華門(即清朝的大清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等建築被拆除。之後,在廣場中心位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廣場兩側建起了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屬同一建築內,即今天的中國國家博物館)。

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天安門廣場原大清門的位置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此後的天安門廣場,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了。

夜讀史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