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有個鄰居劉姨,超能幹,經營著一個棉布店,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去店裡做活,晚上十點才回家。
她手也巧,做什麼都好看,我媽每次從她那改衣服、做被子,回來都讚不絕口。
當時小鎮上大概有十幾家棉布店,她家人氣最旺。
照說這麼聰明能幹,日子應該過得不錯吧?
然而並沒有。
她家的房子破爛不堪,窗戶玻璃從沒完整過,吃的穿的用的,都遠不及普通人家。她一直想換個大點的鋪面,也始終沒能如願。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她家一直是負債狀態。很奇怪,每次省吃儉用攢錢還了債,就會發生要花更多錢的壞事,家裡被盜、老公車禍、兒子搗蛋打壞了同學、她自己重病求醫……
每回她家出事,人們說起來都是一個字:邪。
有個算命的,說她財運雖好,但八字太凶,容易破財,所以注定過不好。
我那時小,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有的人心靈手巧、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日子卻那麼凄慘。
02
直到今年初,我聽說劉姨的兒子盜竊入獄,她四處求人幫忙卻無濟於事。很多往事重新浮現,我才終於有點懂了。
她兒子小時候也很聰明,但不愛學習,經常逃課,幾乎不寫作業,是老師眼裡的問題孩子。老師喊劉姨去學校溝通,她說店裡一堆活等著,去不了。老師去家訪,她總不在家,有次老師等到晚上十點多才等到她,再三囑咐她要管好孩子。
她答應著,但第二天又是孩子還在睡就走了,孩子睡著了才回來。
她老公又常年在外地,可以想見,一個脫離了父母管束的孩子,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
其實她家裡其它所謂“破財”的事情,也都有跡可循:家裡的鎖壞了,她顧不上修,於是招了賊;她幹活太勞累又顧不上吃飯,所以胃也不好,眼也不好,腰也不好,關節也不好……
所以,劉姨的苦命,不是因為八字凶,而是她只顧眼前,忽略了長遠。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人如果目光短淺,命是不會太好的。
關於時間管理,有個著名的四象限理論,說人每天面臨四種事:
緊急又重要的,
緊急但不重要的,
重要但不緊急的,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
安排好這四種事,人生才會好。
緊急又重要的事,比如寫畢業論文,重病去醫院,老闆喊你談事,這必須第一時間去做,我們都知道。
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比如聽歌追劇玩遊戲,要放在最後做,我們也知道(當然,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
讓我們迷亂的,是“緊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順序。
緊急不重要的事,比如朋友喊你逛街,陌生人來訪,手邊待處理的活。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讀書,鍛煉身體,提升技能,教育孩子……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劉姨,放下了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去做緊急不重要的事。
說起來貌似很合理:手邊這麼多活要做,客人一會兒就要來拿衣服了,哪有時間鍛煉身體、陪孩子寫作業?
但事實是,如果你被緊急的事拖住,忽略了重要的事,那麼重要的事遲早變得特別重要特別緊急,讓你不得不花費大得多的代價去彌補,而且未必彌補得了。
鍛煉、保養身體看起來不緊急,你不做,最後落一身病,又痛苦又花錢又耗費精力。
教育、培養孩子看起來不緊急,你不做,最後孩子不走正路,你賺多少錢也挽回不了。
防火容易,救火難。如果你整天只顧救火,不花時間防火,那麼這輩子估計就會永遠十萬火急,焦頭爛額,千辛萬苦卻百般不如意。
04
我有個師妹,做事認真踏實,我很喜歡。前段她說工作不順心,想跳槽,正好我一個做外貿的朋友需要助理,待遇優厚,我就推薦了她。
但最後這事兒沒成。
師妹很惋惜,解釋說,大學時忙著做兼職、談戀愛,沒什麼精力學英語,更別提考駕照了。
我也很惋惜。不能說她不對——也許當時兼職賺錢、投入戀愛對她來說確實是緊急的事,考六級考駕照雖然重要但不是必需,所以暫緩去做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顯然,這個選擇影響了她的發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投入到了“緊急不重要”的事,就沒辦法兼顧“重要不緊急”的事。
而很多時候,正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拉開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05
那麼如何判斷一件事是“重要不緊急”還是“緊急不重要”呢?
我有個特別簡單的辦法:想一下,這件事對你十年後的人生有沒有影響。
大學兼職,確實能賺點錢,但這點錢,對十年後的你,無足輕重。
而學英語考駕照,卻會對之後的工作有很大影響。
同樣,現在多接待一個客戶,多做成一單生意,可能也不錯,但十年後,這份錢也並沒有多大意義。
而有沒有保護好健康、培養好孩子,卻會影響你一生。
所以,人要學會掌控精力的分配,別被眼下貌似非做不可、實則然並卵的事情牽制,騰出更多時間,去做關係長遠的、真正的大事,去讀書,去鍛煉身體,去規劃未來,去提升技能,去教育孩子,如此,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輕鬆。
有個故事,說某人在很吃力地鋸木頭,舊的沒鋸完,新的又送來,越堆越多,不斷加班。朋友提醒他:你的鋸子鈍了,所以效率太差,磨利再鋸吧!
他說: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時間磨鋸子?朋友問:那你什麼時候磨呢?他說:等我鋸完所有木頭再說。
我們一定一定,不要做這個鋸木頭的人。
作者:李月亮,專欄作家,新書《你來了,我就不挑了》熱賣中。微信:李月亮(ID:bymooneye),深解入情讀感、人性,探有尋品質、有量力的生存之道。歡迎關注。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