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5, 2014

美國如何遏制腐敗 中國如何借鑒?

正德提供!
“鍍金時代”美國社會財富急劇積累。但這個時代恰恰也是美國歷史上政治最腐敗的時期,政黨分贓、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的現象滋生蔓延,最終激起社會強烈的改革要求。

美國歷史上是怎樣通過立法最終遏制腐敗的?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美國經歷了一個所謂的“鍍金時代”。這一時期,美國的工業產值迅速趕超英法德等歐洲強國,與此同時社會財富急劇積累。但這 個時代恰恰也是美國歷史上政治最腐敗的時期,政黨分贓、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的現象滋生蔓延,最終激起社會強烈的改革要求。

“貪污與無法無天的風氣,乃是美國風氣”

1905年,有一名法國人繪制了一幅美國“腐敗地圖”,對美國45個州的政治狀況進行了區分,結果只有6個州政治清明,13個州屬於部分腐敗,25個州完 全腐敗。還有學者專門考察了美國18151975年間的腐敗現象,描繪了一條“腐敗指數”曲線,顯示美國歷史上有三段腐敗高發期,分別是1840年前 後,1857-1861年,1868-1876年(腐敗指數最高)。

與腐敗浪潮相伴的是整個社會浮躁不安,追逐財富成為一切的中心。1873年,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諷刺這個時代:“浮華 而銅臭彌漫,奢靡的泡沫背後,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金子,就連空氣中都充滿陰謀的味道。”著名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則針對當時的社會氛圍寫道,“人民並非純潔無 過”,“貪污與無法無天的風氣,乃是美國風氣”。

這一時期的腐敗席卷美國行政、司法和立法機構,其中行政腐敗最為常見,分肥制、盜竊國庫、違規特許經營等比比皆是。著名參議員喬治•霍爾對那時美國官場的 腐化墮落作過精彩描述:“我在政界聽到政客們厚顏無恥地講述作官的秘訣:在美國獲得權力的真正方式是賄賂那些任命官員,獲得官職後則利用職權實現自我野心 和滿足個人報復欲望”。較之中央政府的政治分肥,地方上的腐敗更直接,紐約民主黨組織坦慕尼協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腐敗大案 不了了之

19世紀70年代初,紐約州和紐約市的議會選舉處於政治組織坦慕尼協會的控制下,它壟斷的市政職位多達4萬個。該協會的老板特威德擔任過紐約市議員和國會議員,他通過立法,推動有利於自己的新城市憲章通過,接著控制了紐約市政工程項目的提案批復大權,借此大收回扣。承包紐約市政工程的商人,有時甚至需要送上65%的工程款才能拿下一個項目。特威德還曾擔任紐約市長,他在主持建造紐約政府辦公大樓的時候,大肆貪汙,40張椅子和3張桌子就折價17.9萬美元,一只寒暑表報價7500美元。

其實1861年時,特威德還一文不名,但不過10年他就集聚了2500萬美元的超級財富,有人甚至認為他的不義之財多達2億美元。特威德和坦慕尼協會被曝光後,受到很多質疑,甚至被調查、控告,但一直安然無事。因為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卡爾多佐等人,也是坦慕尼協會的成員。在這種情況下,上百名與特威德集團有瓜葛的罪犯,即使證據確鑿,也被減刑或赦免。不僅紐約一地如此,據統計,1860-1900年,美國市政債務由200萬美元猛增到14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都與城市老板及其黨徒中飽私囊相關。當時的輿論這樣評價:“美國的城市政府是基督教世界中最糟糕的政府———最奢侈、最腐敗、最無能。”

這一時期還有一起腐敗大案值得一提。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主要股東、馬薩諸塞州眾議員愛米斯於1867年組建了莫比利爾信用公司,並從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聯邦政府詐騙了數千萬美元。為了預防和阻止外界調查,愛米斯不惜巨資扶植代理人進入國會,同時又將若幹股票以每股100美元優惠價格賣給共和黨為主的國會議員。這些股票每股一年的紅利就有數百美元之多。當時的美國副總統科爾法克斯就持有大量鐵路股票。

1872年,事情終於敗露,結果顯示被騙取的工程款達9400萬美元,實際工程僅使用4400萬美元,其余全被公司高層和大小政客瓜分。由於國會由共和黨控制,涉案議員又眾多,這一沸沸揚揚的“莫比利爾信用醜聞”最終竟不了了之。不過,在1876年的總統競選中,這一醜聞事件極大地扯了共和黨人的後腿。

求官不成 謀害總統

慶幸的是,伴隨著社會財富的擴張,美國的政治社會文明也在前進,反腐敗進程緩慢而有成效。在這一過程中,行政系統反腐走在了前列,而這與一位不幸的美國總統、共和黨人加菲爾德有關。

加菲爾德當選總統前就立誌廢掉政黨分贓制,但在188172日,即入主白宮不到4個月,他就遭一名求官未遂者刺殺。這名兇手認為加菲爾德當選總統有他的功勞。兩個多月後,加菲爾德與世長辭。

加菲爾德之死引起美國舉國憤慨。“每個階級和階層,每天都懷著憂慮、羞辱和憎惡的心情議論這一事件”,歷史學家保羅•範裏普在《美國文官制度史》中寫道。 改革派趁機加強輿論引導。美國《民族周刊》發表社論稱,“我們看到的報刊,沒有不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這種犯罪是‘分贓制’的產物的”。很快,一場改革運動的高潮到來。18831月,美國國會通過《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即《一項管理與改善美國文官制度的法令》,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以能力與功績作為錄用官員的依據,文官不得因為政黨關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職。此後,美國通過系列反腐法律,比如1907年的《提爾曼法案》,首次規定禁止公司和全國性銀行向競選公職的候選人提供捐款;1910年通過《聯邦反腐敗行為法》,開啟美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先聲。

除此之外,新聞媒體對美國反腐也貢獻很大。1870-1920年間,美國獨立性城市報紙的比例從11%上升到62%,而腐敗是新聞熱點中的熱點,吸引了記者們的普遍關注。著名記者林肯•斯蒂芬斯曾從密蘇裏城出發,沿路調查明尼阿波利斯等6個城市的政治狀況,將政商狼狽為奸的現實發表於自己任主編的《麥克盧 爾》雜誌上,1904年又匯編成書《城市的恥辱》,在美國熱銷。斯蒂芬斯等一批黑幕揭發者通過自己的調查和文章,讓全社會意識到了腐敗的嚴重和危害。

多方努力使美國反腐出現了積極的成果。文首所提的美國18151975年間的“腐敗指數”曲線顯示,美國在1914年前後曾經一度出現0.16的最低水 平,雖然在20世紀20年代又增至0.274,但是之後,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體在0.2的水平上,美國剎住了腐敗之風。


zhishi365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美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


依照通行的國際標準,現今世界約有10%的國家腐敗水平最低。但在一個世紀以前,美國腐敗的泛濫程度和惡劣後果也曾相當驚人。

腐敗的概念和類型

對腐敗進行分類的標準很多。大體而言,它可以被分為兩大類,即體制型腐敗和收買型腐敗。

體制型腐敗含義為:政治行為者通過有選擇性地授予經濟特權或限制準入來創造經濟租金,並利用經濟租金鞏固、加強其對政府的控制。這類腐敗的基本特征是政治行為者操縱經濟系統,政治過程腐蝕經濟生活。

收買型腐敗含義與之相反:各種經濟利益集團通過行賄政府官員影響立法司法、政府管制和政策制定,並最終服務於自身的特殊利益。此類腐敗的基本特征是經濟行為者操縱政治,經濟利益腐蝕政治過程。經濟學中討論的所謂“俘虜理論”,即公職人員受賄而成為利益集團的俘虜,便屬於典型的收買型腐敗。

從相當意義上講,體制型腐敗和收買型腐敗可以被視為“腐敗色譜”的兩極,現實中形形色色的腐敗大都兩者兼有之,區別在於哪一種腐敗的色彩更濃重些。一般而言,體制型腐敗色彩越重,損害就越大。而美國歷史上的腐敗現象主要表現為收買型腐敗。

“行政腐敗”及其他

在美國,帶有濃重收買型腐敗色彩的典型實例,是一種被稱作“政治機器”的政治組織和以其為中心的制度安排。政治機器興盛於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20年代。它不是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而是通過老板和各利益集團的幕後交易來運轉的,由於利益均沾,這種收買型腐敗在全美甚囂塵上。至1890年,政治機器已控制了美國20個大城市中的一半以上,並支配著當時絕大多數的美國城市政府。政治機器制造出的腐敗歸為行政、司法、立法腐敗三種類型。

行政腐敗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分配公共職位。每一個被政治機器掌控的城市,都擁有眾多政府部門和成千上萬可以被用於犒勞或施惠的工作職位。僅就紐約市而言,19世紀七八十年代由該市的政治機器坦慕尼協會所壟斷的市政職位多達4萬。不僅如此,機器老板還牢牢控制著市議會席位和地方檢察長的任命權。

二、偷竊國庫。政治機器具有自我保護的優勢,即在方便公職人員攫取好處的同時,還使這種攫取變得更加安全和隱蔽。有了這種庇護,一些利欲熏心的政治家和官僚便敢於鋌而走險,貪汙受賄。前紐約市議員和國會議員威廉特威德任坦慕尼協會老板期間(18681871 ),紐約市腐敗達到了頂峰。據不完全統計,他直接或間接盜取國庫的金額不少於3000萬美元(按1870年美元價格計算),甚至高達二億美元。

三、泄漏與利用內部信息。任何與城市建設規劃有關的內部信息,如高架橋的搭建、高速公路的鋪設、街心公園的改造等,都可以被政治家和官僚肆無忌憚地加以利用:預先廉價買入附近地皮,在市委員會將計劃公布於眾,該地皮價值攀升後拋售,以套取巨額收益。

四、在政府采購中巧取豪奪。譬如,以簽訂政府工程項目采購合同的形式將巨額財政支出轉移給私人企業;許多城市的財政資金被存入與政府關系良好的商業銀行;城市醫院的藥品和貧困居民的救濟物資供應權被特定企業壟斷;街道清掃、垃圾收集等市政服務被外包給指定承包商,其中,見不得人的贓款或回扣都進入了腐敗官員們的腰包。

五、違規出讓特許經營權。通過出讓特許經營權從私人企業獲取賄賂和回扣的現象,在19世紀末的美國政府官員中是司空見慣的。

六、實施彈性管制。在管理被禁止或受限制的行業時,公職人員通過向私人集團大開方便之門聚斂了巨額財富。

而司法腐敗和立法腐敗與行政腐敗相比毫不遜色。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美國,通往司法公正的道路被金錢和權力堵塞,政治機器影響並操縱著各州和地方法官的選派過程,並把持著法官席位的任命權。於是,許多法官紛紛淪為政治機器的幫兇或傀儡,而不再是司法公正的代言人。由坦慕尼協會老板特威德挑選的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卡爾多佐就是多次司法腐敗案件的主謀之一。在其包庇下,上百名與特威德集團有瓜葛的罪犯被減刑或赦免。此外,工商業巨賈通過行賄立法者、法官和陪審團幹涉判案過程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敗現象高發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美國這一時段的腐敗濫觴於經濟對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團對官僚集團的收買和控制。它們之間的關系類似於經濟學中的“委托-代理”關系。政府之所以成為被俘獲的對象主要是因為它的手中握有大量公共資源,其中包括財政預算支出,諸如土地和礦產等公共財產、非中性的法律規章制度的設立等。

經濟的高速增長、政府規模的急劇膨脹及地方政府支配公共資源之能力的加強,是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18701913年間美國CDP總量增長了2.4 倍,10年間人均財政收入增長2.45倍。政府舉債總額在19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間擴大了近15倍。經濟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公職人員在腐敗交易中可攫取的財富必然增長。

腐敗高發的另一導因是與工業化進程相伴的迅速城市化,具體表現為大批移民湧入城市。至1900年,美國50個主要城市中的移民人口已占城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有些城市這一比例甚至高達48%。新移民急切需要擺脫卑微的身份,因此,他們更多關註的是能否通過選舉這一權力或利益再分配過程來改變自身命運,而不大在意政府官員的誠實品格與廉潔作風。在他們眼中,效忠代表自身利益的某個人,帶來的實惠高於效忠抽象的法律和道德準則。新城市移民的這種趨利心理隨即被政治機器加以利用。

19世紀末的美國,金錢腐蝕權力的發展勢頭愈發不可遏制,實業和金融巨頭聚斂了大量財富。憑借手中的金元,他們瘋狂“收購”公職人員持有的政治權力。結果,社會成員間財富分配的極度不均,導致了貧富階級之間或不同階層與行業之間討價還價能力的嚴重失衡。當“強盜貴族”們侵犯弱勢群體權益時,他們往往可以通過買通法官或操縱司法程序而逍遙法外。於是,在金錢的利誘下,治理者最終淪為那些慷慨行賄的被管制者的俘虜,從而使“強盜貴族”們逃脫了本應履行的賠償責任,而弱勢群體的應得利益卻無從保障。

如何擺脫腐敗侵擾

通常意義上講,提高腐敗交易的成本、減少腐敗行為的收益,將有效地抑制腐敗。公職人員面對的腐敗交易成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法律的懲罰、公檢法的查處、黨派或利益集團間的利益沖突、新聞媒體的披露、公共力量的監督。

健全法律和司法體系是防止腐敗的重要制度保障。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彭德爾頓法》確立了一套以功績制為核心的文官選拔和獎懲機制,打破了政治機器壟斷職位任命權的局面,從而重挫了分贓交易者的囂張氣焰。此後,為保證政府廉潔、防止金錢對選舉的滲透和腐蝕,國會相繼通過了一系列與抑制腐敗密切相關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聯邦公職候選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競選經費公開法(1910年)、聯邦反腐敗行為法(1925年)和禁止聯邦文官參與政黨活動的哈奇法(1939年)等。這些法律反映出廉潔而高效的政府應遵循的三個原則,即高度透明性、強烈的責任感、權力限制。隨著美國對政府道德標準的不斷修訂,其所謂“現代公共道德管理體系”亦開始逐步走向成熟。

對腐敗行為的制約,更離不開監督執行這些法律規章的獨立機構。20世紀以來,近80%的公共腐敗案件是由聯邦檢察機構依據《腐敗行為法》提出訴訟的。可見,聯邦檢察機構對各州和地方官員腐敗行為的稽查和偵破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勢均力敵的黨派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並形成的相互制衡與監督,客觀上成為抑制腐敗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新興經濟利益集團(比如制造商)的崛起和壯大,大大加快了美國反腐敗過程。與房地產開發商、釀酒商和有軌電車公司業主等既得利益集團不同,制造商集團沒有同市政府共謀勾結的願望。相反,他們站在了改革陣線的前沿並構成了一股重要的反腐力量。被稱為“第四權力”的新聞媒體在美國反腐敗鬥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遏制腐敗的過程中,通常是由新聞媒體對腐敗事件或腐敗人物的披露為先導。
公共監督力量主要指由公民自身組成的具有意願、且敢於直面譴責腐敗的社會群體。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積累,國民教育水平和素質普遍提高。公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高漲,公民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進入20世紀,以消除政府腐敗、改善政府管理、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為宗旨的進步主義運動掀起了公共部門的改革浪潮,地方事務由選民公決決定、參議員直選等制度的確立,均對於推動美國政治的進一步民主化、降低公共部門的腐敗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反腐的幾點思考

美國可以說把收買型腐敗發揮到了極致,在隨後的日子裏腐敗還確實得到了比較有效的治理。或許從中可以引申出一個命題:和體制型腐敗相比,收買型腐敗雖然罪孽深重但卻易於治理。腐敗高發的時間、地點和領域,大都有規律可循。美國歷史上腐敗最嚴重的時期恰恰是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工程建設、新興產業部門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土地批租及特許經營權發放,往往成為商人集團和腐敗分子貪婪目光聚焦的對象。

美國的腐敗由猖獗走向溫和、並長期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恐怕還在於沖突的利益或利益集團間的競爭,其中既包括壟斷財閥間的激烈爭奪,又包括公共部門間的制衡掣肘,還包括當時愈演愈烈的階級鬥爭,以及新聞媒體作為一個擁有獨立利益之集團的出現。

治理腐敗是一個過程。如果腐敗的嚴重程度和工業化城市化速度之間的相關性命題被證實,如果人均收入和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減少腐敗的長效藥,如果懲治腐敗的社會共識有賴於重大突發事件,那麽腐敗治理問題也就需要時間和等待時機。

重大的、突發的歷史事件往往會導致影響深遠變革,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發生的幾次經濟危機引發了大規模工人運動和所謂“進步主義”運動,就促成了一系列反腐敗法及相關法律和機構的出臺,並最終孕育出了美國較為完善的反腐敗體系。但這就有了一點聽天由命和物極必反的味道。

zhishi365 網警通知:因此文有明顯制度比較傾向,是境內外別有用心的人相互勾結以此否定現行反腐倡廉機制,涉嫌攻擊“自我完善、自我約束、自我反腐、廉潔自律”的先進機制,煽動不明真相的廣大人民群眾明白真相,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自本通知之日起,轉發本文的樓主要在24小時內,就進到派出所報到,並積極配合相關調查,逾期將嚴厲打擊。

官僚體制下遏制腐敗是個天大的笑話

用貪官來培植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貪財來實己腰包,這就是玩權術的藝術。


貪官,反貪官-政治權力的藝術
宇文泰是北周開國的奠基者。當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挾天子令諸侯”之時,遇到了可與諸葛亮和王猛齊名的蘇綽。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二人密談三日三夜。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不解的問:“為什麽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而你又沒有那麽多錢給他們,那就給他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用我給的權得到了好處,又會給我帶來什麽好處?”

蘇綽答:“因為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那麽,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麽你還怎麽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著不解的問道:“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麽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權術的精髓所在。要用貪官,就必須反貪官。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宇文泰聞聽此語大惑,興奮不已的說:“愛卿快說說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你話的貪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其二、官吏只要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貪墨為借口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所以,‘反貪官’是你用來駕禦貪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反貪官’這個法寶,那麽你還怎麽駕禦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會引來民情騷動。所以必須用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他又對宇文泰說:“還有呢?”

宇文泰瞪圓了眼問:“還有什麽?”

蘇綽答:“如果你用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麽辦?”

宇文泰一驚,這卻沒有想到,便問:“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系黎民。讓民眾誤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責任都推到這些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任用貪官的元兇。你必須叫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麽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麽辦?”

蘇綽答:“宰了他,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名而得搜刮民財之惠。總之,用貪官來培植死黨,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貪財來實己腰包,這就是玩權術的藝術。


zhishi365

用貪官以培植死黨,

除貪官以消除異己,

殺貪官以收買人心,

沒貪財以實己腰包,

這就是玩權術的至高藝術境界!

轉自365知識網“見識 價值 正能量”
                               底下點擊  Older Posts  看前一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