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偉分享
作者:韓九叔
來源:國學文刊(ID: GuoXuewenkan)
俗話說,“事非干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生活中的紛紛擾擾,大多源於一顆愛管閑事的心。
有人說,“天下本無事,管的人多了,就變成了麻煩事。”
美名其曰“熱心腸”,其實給別人帶去困擾,把事情弄複雜。
少管閑事,給別人舒口氣,自己也樂得自在,才是真正的雙贏。
*-1-*
有一種“忙”,叫幫倒忙。
現實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狀況是,“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家瓦上霜。”
多少人,放著自己千瘡百孔的生活不管,孜孜不倦於“問候”別人的生活,以為給人幫了大忙,其實總在幫倒忙。
荒謬的是,內心還竊喜,期待別人感懷在心,給自己送來回報。
《莊子•應帝王》裡講了一個故事:
南北海有兩位帝王,名叫倏和忽,他倆常常去中央的帝王混沌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
倏和忽很感動,商量著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看、聽、吃、呼吸,唯獨混沌沒有,不如我們幫他鑿開七竅吧。”
最離奇的是,當倏和忽鑿完七孔,混沌竟然一命嗚呼。
本來,混沌沒有七竅過得很舒坦,倏和忽非要“己所欲,施於人”,硬生生把命搞沒了。
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閑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突然跳出一個人,大喊一聲“你活得不對”,不逼得人跳腳,已是修養極好。
柴米醬醋的生活,有人嫌棄太平凡,有人卻甘之如飴,沒有什麽對與錯,只有值不值得。
光想著改變別人,並非成人之美,而是“成人之惡”;這樣的“好意”,沒有人消受得起。
*-2-*
有一種愚蠢,叫對他人評頭論足。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自視甚高,輕易對他人評頭論足,是一種惡意的傷害。
相當於把人拉低,然後劈頭蓋臉一頓說教。看似發掘出優越感,其實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如同聽到有人晚上上班,白天睡覺,便暗自推測,心生鄙夷,其實對方只是一名夜間看護。
放下偏見,杜絕斷章取義,才能看清真相,避免傷害無辜之人。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五六十歲的中年女士,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香水襲人,說話大聲嚷嚷,照顧著生病的丈夫。
大家心生厭惡,總是在背後指手畫腳,話說得很難聽。
後來,她的丈夫出院了,大家才知道,不是女士故意惹人討厭,而是她的丈夫因為疾病,眼睛、鼻子和耳朵都不好使。
她只好頂著委屈,穿艷麗的衣服,噴濃重的香水,說大聲的話,讓丈夫看到她、聞到她、聽到她,避免恐懼。
俗話說,窺一斑而知全豹。更多的情況卻是,“窺一斑而不知全豹。”
自命不凡的人,總是懶得看清真相,就一副無所不知的模樣,強行介入別人的生活。
還要論是論非,給別人的人生“一錘定音”,以為自己有資格當一名判官。
結果,真相一出來,彰顯自己的無知是小事,給人帶去不可磨滅的傷害就是大事。
對於別人的事,可以不認同,可以討厭,但太把自己當回事,顯露的還是自己的愚蠢。
遇事時心存一份善意的沈默,是一個人最高的教養。
*-3-*
少管閑事,活好自己。
古人說,“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別人的生活,不管是糟糕還是美好,維持淡然就好。
太過上心,很可能會上癮,產生一種“捨我其誰”的幻覺。
待到幻想破滅,才發現自己的瞎操心,蹉跎了無數時光,卻讓對方苦不堪言,就太遲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自己都活不明白,反而跑去當別人生活的指揮官,豈不可笑?
自己做事都沒有主張,卻越俎代庖議論別人,豈不嘩眾取寵?
不如把管閑事的時間,用來充實自己,取悅自己;留一份愜意,專注走好眼前的路,自己看人觀物的境界才會提高。
對於別人,則始終保持一分距離和關注,但不必過分打擾。
待到千帆竟過,許多人會發現,由於沒人多管閑事,活著的壓力突然少了很多:
可以不必過於擔憂他人的眼光,而畏手畏腳,活出了自我的精彩。
原來,所謂的少管閑事,不僅省心省力省煩惱,還無形中還給世界以繽紛多彩。
*-4-*
《菜根譚》有言,“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少管閑事,少操閑心,生活就沒有那麽累人。
不自找麻煩,多心思花在自己身上,才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負責好自己的人生後,有能力再去關心別人,福氣便會不請自來。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