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源分享
常言道:“百病先治肝”。肝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它猶如一個人體化工廠,掌管著人體內大部分的新陳代謝、物質轉化等。
肝一旦代謝不正常,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心、肺、脾、腎等器官。
別以為肝沒日沒夜地工作,看似很強大,其實它也有脆弱的一面。
肝最怕的5件事,勸你少做
▶ 愛喝酒
酒精進入人體後,10%會隨著呼出的氣體或尿液排出體外,而剩下90%需要通過肝臟來代謝。
所以,酒精的代謝物乙醇對肝臟的危害很大,所含的毒性高,輕則引起酒精肝,重則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 大魚大肉
有研究發現,一頓高脂肪餐可以改變肝功能,隱藏致病風險。
肝是人體內的蛋白質、脂肪和糖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中心。如果每天大魚大肉,肝不能及時將脂肪代謝為糖,那麼脂肪會積壓肝細胞,造成“脂肪肝”。
▶ 亂服藥
肝是參與藥物代謝的器官,不按照醫生的指導而亂服藥,對肝會造成威脅。
據統計,因藥物引起的肝損害人數,約占住院病人5%以上。
因此,長期服藥的人,最好定期檢測肝功能,避免藥物導致肝損傷加劇。
▶ 長期熬夜
晚上11點至淩晨3點是肝“解毒”的最佳時間,若長期熬夜,會使肝受損。
一項“睡眠時間與日本男女性非酒精性肝病的關係”的研究發現,每日睡眠低於6小時的女性,比睡眠時間在6~7小時的女性,患非酒精性肝病的風險高出44%。
▶ 壞情緒
在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從手腳判斷肝好不好
肝被稱為人體內“最沉默的器官”,是唯一一個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無論它多累、多苦,也不會有明顯、直接的疼痛反饋。
肝不好,一般會表現在手腳上,如果以下的特征一個都不占,說明你的肝很健康!
看手的“5處”
1指甲變色、凹陷
指甲可以看出身體健康與否。一個肝健康的人,指甲會得到充分的滋養,呈現白裡透紅、有光澤,光滑且堅固;而肝不好的人,其指甲會出現異常表現。
一是當肝細胞受到損傷時,攝取、結合和分泌膽紅素的能力會降低,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相對就會升高,指甲、舌苔,甚至眼睛都可能發黃。
二是肝血不足導致指甲變脆易斷、出現豎條和凹陷,應該補充身體營養,不要過度勞累,注意休息。
2肝掌
手掌血色變得不均勻,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片狀出血的現象,就是所謂的“肝掌”。
“肝掌”看上去呈通紅狀,但用手按壓時,會變蒼白,鬆開後又會變回通紅。
3蜘蛛痣
蜘蛛痣指的是中心點略微隆起,周圍有呈輻射形的小血管分支,形態似蜘蛛,按壓後紅色消退的痣體。
它的形成原因與肝掌相同,都是由於肝臟滅活雌激素的功能下降而引起的。
4手背青筋凸出
俗話說“肝主筋”,當肝臟出現肝氣淤堵、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時,手上就會出現青筋突出的現象。
5手指指縫增大
肝臟不好的人,手指的中指會和其他手指出現粗細上的明顯差別。一般是指根變細,中指和兩側手指之間的指縫明顯增大。
看腳“3處”
6腳底出現蠟黃色
健康的人腳底是紅色的,有光澤,若肝功能下降,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正常排出,便會逆流到血液中,導致腳底出現蠟黃色。
7腳底發乾、開裂
當發現腳底的皮膚幹燥,且有裂紋時,證明身體內的肝細胞正在受損,此時會造成內分泌失常。
如果情況持續嚴重的話,將會導致皮膚暗黃、經常出現脫皮等情況。
8腳部腫脹
肝臟負責身體內的水分代謝,它受損則水分代謝能力會出現問題,水分不能及時排出,便會在體內滯留,從而引起足部水腫、腫脹。
夏季養肝:“3茶”“2動作”
夏季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炎熱酷暑,不僅會引發中暑、腸炎等疾病,也容易使肝臟受損。
▶ 決明子茶
決明子性味甘、苦、微寒,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決明子也具降低膽固醇、抗菌和降壓的作用。
方法:將決明子微炒、搗碎,每次用10~2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鐘,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 荷葉茶
荷葉中富含的黃酮類物質,是大多數氧自由基的清除劑,可以間接地減少脂質過氧化物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從而達到保護肝細胞和降脂的目的。
方法:將乾荷葉搓碎後,每次5~10克,用開水沖泡,第一次泡茶的效果最好;每天可沖泡2~3包,最好清晨空腹飲用一次,祛脂效果更好。
▶ 柚子皮茶
泡茶時,應選用表面潔凈、有光澤、質地均勻致密、氣味清香的柚子皮。須記住一點的是,泡茶用的柚子皮不是新鮮的柚子皮,而是處理過的。
方法:先削去青黃色表皮,將白色的“棉絮”內層用開水泡10分鐘,撈起用清水泡一晚上,隔天擠乾水分、曬乾備用即可。
每次用柚子皮6~9克,加適量清水煎煮或沸水浸泡,代茶飲用。
▶ 閉目養神
眼睛與肝臟是相通的,肝臟主藏血,滋潤明目,所以養肝要養目。閉目養神能養陰去燥,特別是飯後閉目20分鐘靜坐,可護肝消食。
▶ 踮腳
每天踮腳10分鐘,期間不間斷,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氧供應。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