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4, 2021

哈耶克:人類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

 兆強分享

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人類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 ,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 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主要任教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31-1950)、美國芝加哥大學(1950-1962)、德國弗賴堡大學(1962-1968)等。

哈耶克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對於法學、系統思維、思想史、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他堅持古典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自1944年第一版起,成為了古典自由主義和自由意誌主義理論的闡述中最著名、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這本書被翻譯成超過20種語言出版,累計銷售量超過二百萬本(截止2010年),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學術著作之一,並常被當今的許多評論家所引用。1984年,哈耶克獲頒英國名譽勛位,以表彰其對經濟學研究的貢獻。1991年,美國總統布什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他是自由主義的代言人,他是凱恩斯主義堅定的反對者,哪怕為此保守嘲笑和攻擊。但是最終,哈耶克戰勝了凱恩斯,並且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9年,哈耶克90歲生日時,撒切爾夫人在給他的信中寫道:

很多人寬宏地評價我們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如果沒有那些價值和信念將我們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並為我們提供正確的方向,我們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給予我們的指導和啟迪,是極為重要的。您對我們厥功至偉!

關於國家的職責方面,哈耶克認為: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盡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尤其是幹預自由市場。在他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他說,極權主義獨裁者的崛起是由於政府對市場進行了太多幹預和管制,形成制度上的缺陷,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喪失而最終導致的。

哈耶克說:通往地獄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鋪就的。這一忠告我們應時刻謹記。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論述道: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於屠戶、釀酒師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的自利的打算。這裡,屠夫、釀酒師和烙面師雖然有著利己之心,但客觀上做出了利人之行,因此是值得贊許的。讓利己之心產生利人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競爭。


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左起):哈耶克、羅斯巴德、門格爾、米塞斯、龐巴維克

1,如果一個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只服從法律,那麼,他就是自由的。這樣說無論如何都不過分,那就是,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

2,經驗和利益的結合,往往會向人們揭示出事件中人們還很少了解的方方面面。

3,在這個世界上,平等待人和試圖使他人平等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總是存在。前者是一個自由社會的前提條件,而後者意味著一種新的奴役方式

4,民主在自由之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在約束和奴役之中尋求平等。

5,如果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那麼,從短期著眼,我們就是我們所創造的觀念或思想的俘虜。我們只有及時認識到這種危險,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6,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將把我們引向何處,並不是某一黨派或國家的問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有著最重大意義的問題。

7,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那些大人物們總想試圖將其變成天堂的東西。

8,民主本質上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正確和可靠無疑的。

9,願意放棄自由來換取保障的人,其最終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10,最能清楚地將一個自由國家的狀態和一個在專制政府統治下的國家的狀況區分開的,莫過於前者遵循著被稱為法治的這一偉大原則,而後者不會。

11,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錢會向窮人開放,而權力則將永遠不會。

12,在社會的演變、進化過程中,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13,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私有財產,肯定是人類社會延續最為重要的必要條件。

14,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象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15,一個富人掌權的國家遠遠比一個掌權之後才能成為富人的國家好得多。

16,在還沒有領悟到我們做過了許多蠢事這一點之前,我們將不會變得更為明智。

17,如果都由一個大得遠非一般人所能測度或理解的組織去獨攬一切權力和作出大多數重要決定,我們將絲毫不能維護和培育民主。對此,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適合於小國生存的世界,那對我們大家都會更有好處。

18,我們這一代人突出的特點並不是我們對物質福利有任何反感,甚或對它的欲望有所收斂或抵制,而是相反,我們對物質、欲望的追求往往是不加思考和鑒別的照單全收,以至於丟失了自己的初心和其他最好的東西。

19,聯邦制組織原則只須善為運用,確能成為對世界上某些最為棘手的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

20,有些人爭辯說,我們己經以令人驚駭的程度學會了如何駕馭自然力量,但可惜的是,我們在如何成功地利用社會合作的可能性這一方面是落後了。如果此話就此打住,那麼它是相當對頭的。但是,如果他們繼續作出對比並且爭辯說,我們必須像學會如何駕馭自然力量那樣學會如何駕馭社會力量,那他們就錯了。這不僅是一條通向極權主義的道路,而且是一條通向我們文明的毀滅的道路,一條必然阻礙未來進步的道路。

21,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動中都受到事前規章的約束。這些規章使得個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預見到當局在某種情況下,會如何使用它的強制能力,再根據這種預見規劃他的個人事務。

22科學教會了我們謙卑,我們根本不可能全知全能,無所不通,這就像一切偉大宗教的教誨一樣:人不是神,也絕不可能變成神,在神的面前,人必須俯首稱臣

23,只有競爭普遍發生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個別生產者必得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價格的變化但不能控制價格的變化時,價格體系才能完成這種職能。


24,自由——服從共同的抽象規則;奴役——服從共同的具體目標。

25,技術文明越是進步,我們對物或工具的研究就越會獲得更重要且有影響的地位,這種地位與對人及其觀念研究的地位相對應,這對應著的兩種類型的研究之間的分裂就變得越發嚴重:一種類型代表的是這樣的人,他們最大的雄心是把自己、及其周圍的世界改造成一架龐大的機器,只要一按電鈕,其中每一部分便會按照他們設計的運行;另一種類型則是以這樣的人為代表,他們主要關心的是人類心智的全方位發展,他們從歷史、文學、藝術或法律的研究中認識到,個人是人類發展、演化過程的一部分,他在這個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自發的,心甘情願。他協助創造了一些比他或其他任何單一的頭腦所能籌劃的東西更偉大的事物。可悲的是,我們目前單純的科技或文化教育未能提供的,正是這種身為社會演進過程一分子的意識,這種個人的努力相互作用的意識。

26,在一個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國家裡,反抗就等於慢慢地餓死。"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舊的原則,已被"不服從者不得食"這個新的原則所代替。

27,在競爭的社會裡,窮人的機會比富人的機會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這一事實絲毫也不影響另一事實的存在,那就是在這種社會裡的窮人比在另外一種專制獨裁的社會裡擁有很大的物質享受的人要自由得多。

28,經濟變化往往只能影響我們的需求的邊緣或"邊際"。有許多事情遠比經濟上的得失可能影響到的事情來得重要,對於我們來說,它們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受經濟波動影響的生活上的舒適品,甚至超過許多生活必需品。和它們相比,我們在經濟上是否拮據一些或是否寬裕一些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大重要性。

29,社會主義所允諾的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一種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人們認真想要達到的唯一目標,並不是絕對意義的平等,而只是"較大的平等"而已。


30,過去50年中壟斷組織不斷發展,競爭法則的領域愈來愈受限制,這個歷史事實當然是無可爭辯的——雖然這種現象的程度常常被大大地誇張了。重要的問題是,這一發展是技術進步的必然後果,還是大多數國家所遵循的政策的後果。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這種發展的實際歷史強有力地使人想到後者。但我們必須首先考慮一下,現代技術的這種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使廣泛領域中壟斷的發展不可避免。

31,一個秩序之所以可取,不是因為它讓其中的要素各就其位,而是在這個秩序上能夠生長出其他情況下不能生長出的新力量。

32,經濟價值對於我們之所以沒有許多東西那麼重要,正是由於在經濟事務上,我們能夠自由決定什麼對我們比較重要,什麼對我們比較次要的緣故。或者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是由於在現在的社會中,必須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乃是我們自已。

33,自由主義者對社會的態度,像一個照顧植物的園丁,為了創造最適宜於它成長的條件,必須盡可能了解它們的結構、所處的環境以及這些結構、環境是如何起作用的。

34,社會主義者信仰兩種截然不同甚至也許是相互矛盾的東西:自由和組織。

35,當代種種事件不同於過去的歷史事件之處,就在於我們不能確切知道它們會產生什麼後果。

36,政府不能亂印鈔票,因為這樣會造成經濟環境趨於惡劣,實業出現寡頭化,導致金融系統或金融企業成為社會中的特權貴族;事實證明,多年的加印鈔票往往使得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工資漲幅遠遠比不上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速度;而懲罰儲蓄導致沒有儲蓄,拉大貧富差距;還有中小企業破產、失業率增加和金融系統、房地產領域的泡沫會一起導致並加重社會整體經濟的周期性蕭條。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