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1, 2021

越俗,越年。

仲華分享

來源 | 誰最中國(IDshuizuizhongguo1

那種滿滿足足、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如今真想跳進這裏頭,把自己埋在這暖和的俗氣裡,痛痛快快地過一個好年。

——越俗,越年。



前幾日去朋友家吃飯,一進門就看見餐桌上擺著滿滿兩盤子的瓜子花生,我問他,“怎麼想著吃這些,多上火。”朋友答,“瓜子花生,過年必備啊!”

是啊,過年不就是一撥人接著一撥人地圍坐在沙發上嗑瓜子嗎?



沙發前的茶几隨時堆滿各種炒貨、乾果、零食、水果,背景音是回放了不知多少遍的春晚小品,裏屋的廚房熱火朝天地做著菜,小孩子在外面變著法兒得瘋玩嬉鬧。

好像一切俗氣、吵嚷的場面,到了過年,就變得合理、不過分。甚至,越俗,越年。要的就是這樣的氣氛。


屋裏屋外要貼得紅紅的,上菜必須盛得滿滿的,各種聲音劈里啪啦鬧鬧的……而年,好像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之下,一天一天越來越近,年味亦隨之一點一點,越來越濃。

過年,真的就只想當個俗氣的人啊。


01

年,滿滿足足的俗。

錢鐘書在《論俗氣》裏講:俗氣不是負面的缺陷,是正面的過失。他認為,雖然每個人認為的俗各不相同,但一定有一種共性的體驗,即一樁事物、某種特色、成分過量了,超額了,太滿了。滿,是俗的一種特性。

然而過年,就是要滿滿的、足足的。

印象中,小時候流行過一種梅花形狀的多格盤,幾乎家家都有。平日鮮少用得上,一般都擱在廚櫃最深處,一年到頭,大概也只有過年才派得上正經用場。

花瓣似的一格一格的拼盤,一格放花生、一格放紅棗、一格瓜子、一格南瓜子……還有桂圓乾、荔枝乾、西瓜子、山核桃、散裝的糖果等等,臘月謝年前後,大人們採購來年貨就要把多格盤裝得滿滿的擺出來,任誰想吃隨時抓一把,或是待客時招呼客人吃,哪格吃淺了再隨時拿存貨滿上。

總之,近一個月的年,梅花拼盤就日日都要滿滿的,一直等到過完年,盤子再次收進櫥櫃裏。

一樣被填滿的,還有家裏的盆盆罐罐。

平日閑放在廚房各處的不銹鋼盆、玻璃罐、陶土壇,也是到了年前才終於有用武之地,統統被裝得滿滿的。

大土壇子裏浸著新打的年糕、小土罐裏腌著鹹菜雪里蕻,還有熏的、鹵的、煎的、醬的、腌的……年前總要空出幾天來,家裏的大人們聚集在廚房,忙活過年的各色“備用小菜”。

小孩子則跑進跑出,一會兒從煎魚的筷子裏攔來一塊熏魚,一會兒從炸丸子的漏勺裏偷去一顆肉丸,好像竈神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千萬不能讓嘴巴閑著、肚子空著,隨時隨地都要滿滿足足。


02

年,紅紅火火的俗。

想起年,第一印象總逃不過紅。

尤其街上平日賣雜貨的鋪子,到了年節,裏裏外外就都成了紅色。

頂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紅燈籠,大大小小的紅色中國結,布藝做的紅辣椒、紅鞭炮;臺面上是一打一打的紅色福字、對聯、窗花;還有各種風格花樣的紅底利是封,哄小朋友的花花綠綠的紅布偶、老虎枕頭……老遠就能望見紅晃晃一片。


然而紅色,尤其是正紅,總很難跟雅扯上關系,一大片都紅的時候,難免顯得俗氣。

想到小時候過年買新衣,每年雷打不動一件紅色的新棉襖。等到青春期,叛逆越發嚴重,就對紅色產生了抗拒心理,於是等到自己可以給自己挑新衣服的時候,不是黑的、就是灰的。

反而,到了近兩年,又回過頭自己給自己買起過年的紅衣服來。

因為紅色,穿著熱鬧、喜慶,帶著一股熱乎勁兒。

前陣子,去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家,發現她把家裝飾得極為溫暖,毫不避諱用一些熱鬧的紅色,紅色的餐盤、鍋具、擺件、畫框……人在其中,竟也能從心理層面,感受到某種溫暖的慰藉。我想,這大概就是色彩有意思的地方。


中國家庭過年要用紅色裝點各處,門框、窗戶、人,即使不像一個老學究、老古董一樣,去追究紅色與年獸在遠古時期的諸多關聯,光是從現代人的心理感受出發,穿一穿紅衣服、掛一掛紅福字對聯、貼一貼紅窗花,也不失為是一個好的選擇。


何況,這些過年的儀式感本身,也能讓人在瑣碎的俗常中感受到某種帶著熱乎勁兒的幸福感與小確幸,又何妨紅一點、俗一點呢?


03

年,熱熱鬧鬧的俗。

人群聚集到一塊兒,七嘴八舌地說著些家長里短的事。這樣的場面,俗氣卻有年味。

舊時,兄弟姐妹幾家人要麼住在一個院子,要麼就鄰近住著,一到過年,各家只要敞開家門,幾家就又成了一家,來來往往,從這家吃到那家,從那家玩兒到這家。



這邊搓著麻將,那頭包著餃子,老人曬著太陽聊著以前的舊事,小孩子們在院子裏跑來跑去,這樣的場面,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不像現在,親戚幾家,遠則相隔重洋、或分居南北不同城市,即便都在一個地方,也住不同的街道小區。關上防盜門,年味就只在小小的幾居室裏,雖也溫馨,但卻少了一點酣暢的熱鬧。


年俗,也是熱鬧事兒。

南方老家過年,臘月二十幾的時候,要選一天謝年。這一天定要起得很早,燒大鍋竈,把雞鴨魚肉早早備好,擺在一個個大紅色的供盤上。幾個葷幾個素,怎麼搭配,幾時點香,幾時燒經……彎彎繞繞的規矩說法,繁瑣卻熱鬧。


曾和同齡的朋友說起,要是哪天等到我們這一輩人需要承擔起謝年的責任,不知道還有幾家能做好這些零碎事。


熱鬧除了民俗,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世故人情,誰家今天請了什麼,給小朋友包了多少紅包,要怎麼不動聲色、來來回回地平衡好這一切,好像都在熱熱鬧鬧、嘰嘰喳喳的氛圍裏進行著。

以前會覺得這些事聒噪繁瑣,直接省了多省事兒,如今倒是覺得,這樣俗氣的熱鬧竟也有一種幸福在。

一家人能聚到一塊兒,就是歡喜年啊!


或許是年紀漸長,也或許是這一年太過波折,反而人心好像不自覺地沉了下去,到了底處。往日裏那些並不在意、甚至有點嗤之以鼻的市井日常、世故人情,於此時看來,都好像在放著溫暖、親近的光。


年裏的俗氣,便是如此。

那種滿滿足足、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如今真想跳進這裏頭,把自己埋在這暖和的俗氣裏,痛痛快快地過一個好年。

越俗,越年。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