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7, 2015

是誰建議蔣介石遷往臺灣?居然是...

百目人提供
究竟是誰建議蔣介石遷往臺灣?居然是他


      當年蔣介石的退守之地中,一開始並沒有考慮台灣。(/萬花鏡)

1948年年底,遼沈戰役結束,平津、淮海戰役接著打響。但是,國民黨很快陷入重重險境,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也走到了徹底垮臺的地步,下一步該何 去何從?成為蔣介石必須要解決的緊急問題。在作最後準備的時候,蔣介石選中了兩個退守之地,一是與大陸隔絕的海南島,二是當年他在抗日時期,作過大後方的大西南。這時,浙江大學的教授張其昀卻向蔣介石提出了一個建議:把臺灣作為退身之所。

            退守台灣的建議,是張其昀所提出的。(/萬花鏡

張其昀,浙江寧波人,與蔣介石是同鄉,此時不過是一介書生,時任國立浙江大學史地系主任,是一名地理學家。張其昀向蔣介石力陳:「萬一戰敗,國軍退居臺灣的話,退可守,進可攻;臺灣與大陸隔著一條海峽,憑藉海峽天險和海、空軍軍力,完全可以抗衡中共解放軍。」此前,蔣介石在西南、海南退守之地中,更著意重慶、成都。

         張其昀與蔣介石是同鄉,也是一名地理學家。(/萬花鏡)

因為以蜀地為中心的大西南,軍事地理上易守難攻,其北有秦嶺,東有長江三峽,南有橫斷山脈等,地形兇險,屏障繁多,並且後退有空間,更是八年抗戰的「福地」。海南島雖然次之,但優勢也不少,隔著瓊州海峽,憑海可以抵抗一陣。可是,蔣介石的西撤決定,卻遭到了張其昀的堅決反對。

            張其昀認為,台灣具有許多地理優勢。(/萬花鏡)

張其昀是國民黨圍繞撤退方向的「東撤論」的堅決主張者,他認為西撤川康不妥,並向蔣介石多次說明東撤臺灣的種種優勢:首先,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解放軍的乘勝追擊;其次,臺灣作為「反共救國的復興基地」,有著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越之處,如:

            蔣介石經過考慮,終於接受了其建議。(/萬花鏡)

1.臺灣地處東南部,北回歸線從本島穿過,氣候適合動植物的生長,物產豐富。全島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茂密,糧食等農產品基本可滿足屆時撤退而來的數百萬軍民所需,這點海南島是完全做不到的。

2.臺灣島內部交通便利,工業有「日據時代」留下的基礎,若善於經營,經濟可望起飛。

3.在軍事上,臺灣有海峽與大陸相隔,易於防守,且位於太平洋西緣,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與美國的遠東防線銜接,從戰略地位上考慮,美國決不會棄之不顧。若得美援,臺灣防守就有把握。

4.臺灣島面環海,呈封閉狀態,長期與大陸阻隔,共產黨組織活動較少,又經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整肅,是一塊難得的「淨土」。

張其昀說的確實有道理,蔣介石經過考慮,終於接受了其建議,不久任命心腹陳誠為臺灣省政府主席,同時將兒子蔣經國,任命為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19503月,蔣介石在臺灣複職「總統」後,任張其昀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權重一時。1985年,張其昀在臺灣逝世。

【本篇文章非正式學術論文,如有不同史實觀點,歡迎留言指正】

文章來源:萬花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