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衡分享
作者:逍遙子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知道滿足,就不會自取其辱;知道停止,就不會陷於險境,如此這樣便能長久。
有為有不為,是君子的修養;拿捏得好分寸,是智者的從容。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凡事適可而止,才會有圓滿的結局。
01
止語
《易經》說:“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簡而言之,就是過從口出的道理,不可以不慎。
居上位的人,說話不周會失去人心;處下位的人,說話不周會損害自己。
有個人請客,時間過了不少客人還沒有來。
主人很著急說:“該來的怎麼還不來?”
一些客人心想:“這麼說,我是不該來的?”
於是紛紛離席走掉了。
主人很疑惑說:“不該走的,怎麼又走了?”
剩下的客人心想:“這麼說,我們才是該走的人?”
結果大家都走掉了。
如果不是他那麼碎嘴,也不會得罪了滿場的嘉賓。
古人云:“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聽話的人是誰。
寧可無言,也別話多,話說得越多,越是在自找煩惱。
懂得止語,才能把無妄之災解於無形。
02
止欲
《道德經》講:“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真正的富足,不是填滿了欲望,而是學會了知足。
人在欲望里只會越陷越深,引來無窮的災殃。
從前有對貧窮的老夫妻,老人打魚抓到一條神奇的金魚。
金魚答應老人,用實現他的願望,換回自己的自由。
老人一無所求,老太婆卻一味索求。
她要一個木盆,因為家里的木盆實在爛得不能再用。
緊接著,她要一座木屋,要成為貴婦,要成為女王。
金魚統統滿足了她,她卻還想做大海的主人,讓金魚永遠臣服。
金魚忍無可忍,把老太婆打回了原形。
司馬遷說:“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她本可以止於貴婦,甚至女王,因為不懂止步,結果一無所有。
《道德經》中講:“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真正智慧的人,稀世的珍寶,不覺得珍貴;追求的境界,叫無欲無求。
貪婪是惡,多欲為苦,人生在世,要懂得知足。
03
止行
《道德經》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腳想站得更高,反而會跌倒;跨大步想走得更遠,反而會變慢。
急於求成,不如謀定而後動,天行有常,欲速則不達。
古代有個年輕人拜師學劍。
師父傳他一套劍法,告訴他勤學苦練,三年可成。
年輕人覺得太慢,問師父:“如果我晝夜不歇,幾年可成?”
師父說:“晝夜勤修,十年可成。”
年輕人大奇,又問:“如果吃飯喝水也在練劍呢?”
師父說:“三十年後,或許可成。”
精進沒錯,但要張弛有度;努力沒錯,但需勞逸結合。
北宋道學家呂本中說:“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
世間萬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播種就會開花,開花就會結果。
但春華秋實,冬藏夏長,沒有一環可以跳過。
人生在世,講究水到渠成,歲月悠遠,耐心是最豐厚得寶藏。
▽
人生境界,如果用年齡劃分。
三十而立,是立馬橫刀百無禁忌;四十不惑,是明晰世事了然自己。
五十知天命,是順其自然;六十而耳順,是再無拂意。
唯獨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行於可行,止於當止,隨心所欲,任意東西。
知止可以修身,可以養性,若你學會知止,定然未來可期。
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