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印分享
最大的不孝,竟然是讓父母“有吃有喝,不用幹活”?
“有吃有喝,不用幹活,您到底在不滿什麼?”很多年輕人總是這樣抱怨父母!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
年輕人對待老人,要保護,要孝敬,要給他們讓座;兒女們對待年老父母,要讓他們“享福”,不讓他們做飯、洗碗,做家務。
初心是好的,但行為上,往往容易矯枉過正。形成一種老人就是“老朽”,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偏見。
年輕人一心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讓他們安度餘生,就是最大的孝敬。
卻不曾想,這種“廢物式”養老,不僅會加速衰老,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隨著物質生活提高,絕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夠自理的。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一個人最害怕的是什麼?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說,不是年齡的衰老,而是到老了不知道該做什麼。
老奶奶有三個兒子,幾家輪著養老,兒子兒媳照顧也算周到。鄰居們都說她有福氣,可是老奶奶卻明顯不開心。
說起原因,老奶奶嘆氣道:“孩子們什麼都不讓我做,感覺自己像是個廢人。”
有人說老奶奶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點作。可實際上,多和幾位老人聊聊天,就會明白老奶奶真正的想法。
人到老年,如果生出“沒用”的感覺,真的很糟糕。假使每天都能有事情做,或許老人就不至於有“沒尊嚴”或者“不被需要”的想法。
老奶奶年輕時吃過很多苦,早年喪夫,她一個人將三個兒子拉扯長大,並分別給他們娶了媳婦。好在兒子們孝順,兒媳也都和她客客氣氣。
自從老人七十多歲生了一場大病後,孩子們不放心她一個人居住,兄弟幾人商量後決定輪番為老太太養老,這樣不至於在一家住久了感到煩悶。
然而孩子們的本意是好的,但事實上老奶奶卻覺得在兒女家極其不自在。因為每去一家,因為害怕照顧不周,大家任何事情都不讓老奶奶做。
有時候老奶奶想幫忙做飯,兒子卻擔心廚房地滑她會跌倒,拿刀切菜會傷到手......無論她想做什麼的時候,都會被各種理由阻止。
老人覺得在兒女眼裡,自己沒有一點用處,活著只能是家人的拖累。
所以,即便是每天孩子們把吃喝都端到桌子上,精心地伺候著,老人卻並不領這個情,反倒覺得自己活得沒有一點尊嚴。
為此,子女們也很為難,明明自己給父母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好吃好喝伺候著,不讓凍著不讓餓著,讓他們活得不那麼辛苦,可是父母卻不開心。
養老問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這些年來越來越被頻繁地提出來。如何養老,才能讓兒女盡到孝心,讓老人感覺舒心,一直沒有最好的答案。
事實上,目前很多家庭的養老,雖然形式上各異,但實質都是一種“廢物”式養老。
“廢物式養老”的危害
老年人逐漸失去勞動能力
很多年輕人或許不能理解老年人為何執著於工作,這就要從老年人的生活背景說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是一個人人工作的大鍋飯時期,想要日子過得好,人人都要努力才行,這種時代環境造就了老年人把工作當成享受的觀點。
或許在年輕人看來,讓父母幹活是大不孝,但對於父母本人來說,長期不幹活反而會讓他們喪失對生活的激情,也就成了所謂的“混吃等死”狀態。
心理換位一下,假如從現在開始,讓你三年不上班,每天除了吃喝什麼都不必做,怕是三年誰也熬不過去。
老人家也是一樣,他們對高科技很陌生,只想在勞動中尋找生活的證明,若是子女什麼都不讓他們幹,他們的勞動能力會逐漸喪失,反而容易得老年癡呆。
忽視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有些老年人早年喪偶,如今孤獨一人,若是子女忽視了他們的精神需求,他們會找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一旦個人價值感喪失,那老人家就無法從子女的孝順中得到尊重,這會是他們衰老的開始。
每日裡除了吃喝就是玩樂,這本身是對老人們“餘熱”的不尊重,似乎他們活著就是在浪費這個社會的資源。
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所不能忍受的。
3條建議,送給老人們
不要輕易給自己設限
人老了真的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不盡然。
年齡無法定義你,只有你自己可以!
90歲的袁隆平,84歲的鐘南山,依然在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奮鬥。
沃克森夏安納曾說:50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60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
一個人真正老去,不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而是因為他內心承認自己老了。被局限的,從來都是思維,而不是年齡。
不管活到什麼年紀,都要保持一份熱愛;不設限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
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父母和孩子是獨立的兩個個體,不應該相互捆綁。
趙樸初先生說過:“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凡事都圍著兒女轉,不僅自己活的不舒心,有時還會惹兒女嫌棄。
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到老了也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彼此成全,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
不要被“廢物式”養老綁架
俞敏洪曾說:年齡越大的人越固執。
老人晚年要想幸福,離不開一個清醒、明事理的頭腦。選擇好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才是晚年幸福的保證。
孩子們忙於工作,你可以和誌趣相投的老友們,開啟抱團養老的同居生活。
覺得哪都不去沒意思,你可以旅行養老,將以前想去的地方全部去個遍。
為什麼非要在兒女養老裡局限呢,靠自己也可以活出晚年的精彩。
2條建議,送給年輕人
不要過度尊老,過度孝敬
平時當自己父母年紀大的時候,我們都不願意讓自己的父母在勞作做一些家務,認為他們已經非常辛苦了,想讓他們休息一下。
在家裡面不管是洗衣、做飯還是出去遛狗,都不願意讓自己的父母辛苦,都會想要自己去替代。
其實我們想要孝敬父母的這個心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孝敬父母方面,如果過度的話,對於老年人來說影響也非常不好。
長此以往的話,就很容易給人一種老年人就是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全權包辦的感覺。
所以,我們平時在孝敬老人的時候,不但要滿足一些他們的物質需要,對於他們心理上的需要也一定要了解一下,不要進行一些廢物性的養老。
畢竟對於老年人而言,真正老的那一刻,就是他們感覺自己真的老了的那一瞬間。
要讓老人老有所為,而不是曬太陽
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之後他們會退休,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時間是非常多的,很多老年人他們也是非常新潮的,希望跟上社會的潮流。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學習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很多情況下年輕人都不理解,認為他們上了年紀只需要安安心心的養老就可以了,對於這些東西完全不需要了解。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上了年紀之後什麼也不幹,那麼是不是就只能等死了,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所以,平時一定要教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些新鮮的事情,學習一些新鮮的事物,這樣他們才會有一些歸屬感,才會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才會感覺生活特別的快樂,才能夠真正的活的年輕,活的自在。
“廢物式”養老,這並不是真正的孝順,所有人確實該警醒了。
老年人最怕的便是被認為老而無用。真正的孝順,是讓父母意識到“被需要”,只有這樣,父母對待生活才會充滿熱情。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