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5, 2021

降低幸福的門檻(此文無價)

舒意分享

作者:哲學君

太過追求完美適得其反,不如試著降低幸福的門檻。。。


知乎上有個問題:人為什麼擁有的越多,幸福感卻越來越少?

有個高贊回答說的很對:大概是因為,人擁有的越多,想要的只會更多,你把幸福的門檻越定越高,即便是再大的驚喜出現,也會被你拒之門外。

細想來,的確如此。

人這一生,事事都想追求圓滿,得了好茶就想配好壺,得了鮮花就想配好瓶。

但卻常常因為沒得到茶壺耿耿於懷,而忽略了茶香;

因為沒得到花瓶鬱鬱寡歡,而錯過了鮮花最美的盛放。

太過追求完美,反而鉆進了幸福的圈套。

如果過得不快樂,不如試著換個角度,降低幸福的門檻。

01

降低對別人的期望

《生命的不可思議》中有句話:

“要想維係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沒有任何期待,便能無條件地愛,但是我必須承認我年輕時對人性的期望恐怕是太高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發現:

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能長久;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

有的期望,可以帶來新的希望,但有的期望,卻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失望。

唯有把對別人的期望值降低,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就像《瑯琊榜》裡的蕭景睿,因為上一代人恩怨的延續,不得不接受自己身世的改變,一夜之間承受了太多痛苦。

而造成這些變故的幕後推手,正是自己十分信賴、如兄長般的梅長蘇。

人人都覺得蕭景睿應該怨恨梅長蘇,毀了他原本幸福的生活,浪費了他一直以來的信任。

但他卻說:

“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

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

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每次看到這段話都覺得,人生最豁達的態度,莫過於此。

不高估與任何人的關系,不對他人期望太高,當關係走到盡頭時,也不會有太多悲傷。

降低期望值,不僅是放過了別人,還是解脫了自己。


02

減少對小事的計較

網上有人總結了保持快樂的三個秘訣:

無所謂、沒必要、不至於。

人生路上難免遇到坎坷,不幸摔了一跤,告訴自己:無所謂,別放在心上。

一路走來總有爛人爛事,不知如何是好,告訴自己:沒必要,別糾纏不休。

生活處處都有憂心瑣事,情緒難以自控,告訴自己:不至於,總會過去的。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20歲時,為了學業上的某個選擇,與父母爭論不休,多年後再回想,計較那麼多傷了和氣實屬不值得。

30歲時,為了柴米油鹽的多少,與伴侶爭執不斷,多日後再回想,最傷人的話將最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

40歲時,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孩子爭吵不停,多時後再回想,難得的相處時間卻傷了感情。

人之所以活得太累,不過是計較太多。

當你抓住了自認為重要的東西時,自然會失去另一部分人或事。

老話說的很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日子過得很快,別再斤斤計較,不要執念太深,事事寬容,亦是在寬容自己。


03

放下對生活的攀比

真正的幸福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

作家李筱懿曾經感慨道,在她四十歲之前,把幸福解讀為“有”: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

於是從那之後,她拼命尋找各種工作機會。

直到40歲那年,她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才突然明白,幸福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那時她醒悟了,生活中的“有”都是給別人看的,只有“無”才是真正給自己的。

有多少人,一生都希望比身邊人過得更好,活給別人看,久而久之迷失了自己。

大學時有個室友,看到班裡有同學穿著名牌,於是隔三差五給家裡打電話要生活費去買昂貴的衣服鞋子。

結婚後,她看到朋友住上了大房子,於是要求丈夫貸款換一套更大的房子,後來心願實現了,欠的債卻越來越多。

孩子上小學時,她看到親戚家的孩子多才多藝,於是給孩子報了多個興趣培訓班,周末從不讓他休息。

她不理解自己那麼努力,為什麼生活越過越糟糕。

可她忘了,若是不能放下攀比的心,不能捨棄攀比的欲望,虛假的幸福只會像泡沫般,一戳就破。

真正的幸福,應該像《飛屋環遊記》裡所提到的那樣簡單:

“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幸福是每個微小的生活願望達成,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愛你。”

| CYU

04

別再讓人生太用力

三毛在《沙漠裡的盛世繁花》中寫道:

“我相信,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十指緊扣,它仍然會漏走,我相信上天給我的,無論我怎樣失手,我都會擁有。”

走過半生,漸漸理解了那句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有時候,越是用力,越是握不住,過度強求,最後都會失去。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二十英里法則:

從美國聖地亞哥到緬因州,路程大約是3000英里。

如果要走完這段路程,每天走多少英里才是最合適的?

答案是20英里,而走完全程需要5個月的時間,事實證明有很大一部分人無法在規定期限走完全程。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這部分人在旅途剛開始時,每天拼盡全力走40英里,等旅途到了一半時,他們的體力和熱情就幾乎消耗完了。

最終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前行,所以花費了7-8個月才能到終點。

而在規定時間走完的人,從始到終每天堅持走20英里,按期到達終點。

所以說,一開始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遠。

人生也是如此,與其耗盡所有追求完美結果,不如調整自己擁有完美心態。

愛得太滿,物極必反;要的太多,失去更多;留有餘地,才能圓滿。

畢竟,幸福靠的不是抓的太緊,而是自我成全。


很喜歡楊絳先生說過的一段話: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

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和自己較勁,不和他人比較,不和生活較真。

不羨慕別人的生活,享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是人生的小確幸。

知足,並非不思進取,而是看淡萬事。

糊塗,並非愚昧無知,而是活得簡單。

人生最高的境界正是這十二個字:難得糊塗、半醒半醉、知足常樂。

願你歷盡世事後,與生活和解,感恩昨天,把握今天,期待明天。

來源:哲學人生網微信公眾號

本文摘自“哲學人生網”微信公眾號,2021410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