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1, 2020

美國男人婚後會變成什麽樣?

兆隆分享
這才是美國出品,作者Sean,洛杉磯工作生活的產品經理。

昨晚上健身房人跡罕至,除了我之外還有三個白人,四十出頭的爸爸帶著兩個十幾歲的兒子。

倆孩子個頭不高,細胳膊細腿的,但是在肌肉輪廓上已經開始顯現出鍛煉的痕跡。他們的爸爸一米九多大個,寬肩後背,但是輕聲細語地指導兒子,耐心做著示範。

剎那之間突發感慨,想到在我十幾歲的年紀,跟我爸一起最多的活動就是在酒桌上領略各種人情世故,並在煙霧繚繞中看著微醺的大人們指點江山了。

如果說讓中國爸爸帶著孩子去健身房鍛煉,可能相對較麻煩一些。因為忙事業,或者忙應酬;亦或是對自己的身材要求過於苛刻——自己的八塊腹肌都沒出來,怎麼好意思拋頭露面,並且帶孩子去練?中國爸爸都很堅韌與低調。


於是我不禁想到,婚姻在美國男人身上通常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結婚動機

先不管離婚率怎麼說,就美國而言,現如今男人們結婚的主要動機還是因為愛情。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顯示,約有88%的美國人認為愛情是結婚的重要原因。此外,以財務狀況或者“權益”為主導的結婚動機分別占了28%23%,而以宗教原因為主導的也只有30%,在基督教那麼普及的美國,這個比例還真是很低。同時,“經濟能力”對於超過71%的異性來說都是成為“好伴侶”的重要條件。


所以對美國男人來說,有“愛”最重要,有錢當然更錦上添花。

相較之下咱們國內要考慮的事情就稍多一些。背景、成長環境、父母、職業發展等等,當然了,除了重要的經濟因素之外,地域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戶口嘛,你懂的。

個人形象

酒吧裡的一些單身漢們精致的就像雜誌封面上蹦出來的,他們為約會而生,並且自己的公寓永遠都弄的井井有條——天知道今天會釣到什麼女神。


而有些家夥結了婚,再去酒吧的時候卻油膩的像剛剛經歷過摔跤比賽,因為他們來的目的是純粹的放鬆,來緩解工作上的壓力。

至於財務狀況,我相信中國和美國的男人都是一樣的:約會時誇大展示,而結了婚卻恨不得把撿到的每一個鋼镚藏進自己的口袋。

傳宗接代

相較而言,美國男人並沒有什麼來自上一代的“傳宗接代”的壓力。當然了,除非家裡是上市公司或者別的亂七八糟的“王位”要繼承。


美國人除了有信仰的教徒(禁止墮胎),或是純粹“擦槍走火”以外,當上爸爸的也大多是完全“自願”的行為。總而言之,不會是由於來自長輩的壓力。

而對咱們來說,這個問題就會稍微複雜一些:生不生,生幾胎,生男生女,親戚打聽,父母壓力,養育成本,二胎政策,學區房條件等等。內憂外患吧,你懂的。

沖動消費

對於美國男人來說,婚後花錢的目的性更強。在自己的財務分配上也更加理智——雖然有的時候會理智過頭。


一位白人女性網友說:“我老公還是我男朋友的時候,曾經會拿收入的三分之一給我買禮物,當然了我並不是期盼他現在還這麼沖動——但是他好久都沒有送我超過25美金的東西了。”

獨立,計劃和目的性讓他們在金錢方面更加成熟。一方面不會把“財政大權”交給妻子,另一方面也不會有“小金庫”這種偷摸的行為。一同設立銀行的“共享賬戶”成為了潮流,夫妻為家庭共同努力,大大方方的。


但是他們對“加薪”問題上會充滿更多的侵略性,美國男人在婚後可能會更頻繁地要求加薪,他們要為自己和伴侶的生活負責。因為他們通常也不願意為了家庭開支而犧牲自己以往的生活模式,於是就需要更多的“燃料”去支撐。

自我感覺良好?No

也許是教育方式不同,美國人相對而言都比較自我一些,特別是美國男人。但是無論是自私、固執和充滿侵略性,亦或是幼稚、自戀和獨斷專行,在成功的婚姻後都會大幅度淡化——因為這些屬性在和另一個同樣“自我”的伴侶的相處中沒有任何地位。而美國人在離婚方面也幾乎沒有什麼“傳統觀念”的束縛。所以成功維持下來的婚姻關系中,雙方付出的質量還是十分可觀的。


所以美國男人更會學到如何做出多方妥協,這也使他更善於處理友誼、家庭和工作關系。

女性真正的保護者

在熱衷於賽車、滑雪、沖浪以及懸崖蹦極的美國男人來說,婚後不僅會有意識地收斂很多,而且也會變得對妻子的安全非常敏感。推己及人,他們也會容易感知到所有周邊女性的安全狀態。


如果餐廳裡的一個陌生女性旁邊有讓她不舒服的騷擾者,通常走過來查看狀況並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的,都是已婚男人。因為他們不僅能對女性“正常”與“厭煩”之間的界限更加敏感,而且在拔刀相助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在需要的時候也會得到好心人的幫助。

男人帶娃

既然是團隊,那麼帶孩子的工作均攤也就見怪不怪了。美國的爸爸們相對而言在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更多。除了減輕妻子負擔之外,美國男人相信一手牽著老婆、一手抱著孩子更能體現出自己的男子氣概——這種情形在各大旅遊景點都十分常見。


兩個已婚男人在一起互嗆時,甚至還會比誰才是更好的父親。

一個人說:“得了吧,上周聚會你甚至都沒有跟孩子們一起玩,你當時只顧著喝酒!”

另一個回嗆道:“哼,我能講出來我兒子五個老師的名字,還是全名,你行嗎?”

結果第一個父親就噎住了,因為他只能叫出一個老師的名字——於是就偃旗息鼓,輸掉了“比賽”。


在諸如此類的輿論氣息的影響下,美國一個“好父親”的標準並不是賺多少錢、給孩子買了多少東西,而是真正參與了孩子的生活,熟知孩子的方方面面。

所以說到這裡,我在剛開始提到的父子三人一同鍛煉的場景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國內,雖然也有少數“喪偶式育兒”的現象的發生,但是中國環境下的“好爸爸”卻當真是父愛如山的。如果說美國男人願意言傳身教的同時和子女打成一片,那麼中國男人就願意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完全燃燒自己的生命,直至成為灰燼。

對“傳承”和“希望”的態度不同,這也許就是兩國之間最大的文化差異吧。

這才是美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