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October 20, 2021

得了痛風很傷腎,管住嘴才能護好腎!收好這份飲食指南

經文分享

痛風患者要怎麼吃才好?得了痛風很傷腎,管住嘴才能護好腎!。。。

“ 痛風性腎病又叫高尿酸血癥腎病,簡稱痛風腎。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使血尿酸生成過多,或腎臟排泄減少,導致血中尿酸水平過高,沉積於腎臟引起的腎病變。血尿酸水平過高,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損害腎臟。

本病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常見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變化,痛風性腎病的發病率迅速上升。”

----------

在中國,2013年因痛風導致的死亡人數就已高達390萬人。且隨著生活質量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痛風越來越年輕化。痛風損害的不僅僅是關節,更容易造成腎臟的損害,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衰竭。


腎臟猶如人體的“污水處理站”,主要功能是為人體排毒並調節體內的酸鹼平衡,人體內 2/3 的尿酸都是通過尿液經由腎臟排出的。若在痛風的 5年內沒有得到正規治療會有50%患者的腎臟器官受到損害甚至引發腎功能障礙,這也是導致痛風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對其他慢性腎臟病而言,痛風腎發展較緩慢,若及時治療控制則完全可能終止病情的進展,避免進展至腎衰竭,所以早期預防非常關鍵。

如何早期預防痛風腎?

有以下情況的人群應有針對性地化驗尿常規、血尿酸,並行雙腎B 超檢查:

1)中老年病人不明原因的蛋白尿。

2)男性不明原因的腰痛、關節痛伴蛋白尿和血尿。

3)原因不明的慢性腎臟疾病,且伴有以夜尿增多為早期表現者。       

4)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冠心病病人。

病人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

 避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這類食物包括:各種動物內臟、海鮮、沙丁魚、緋魚等,各種肉類也應避免過多進食,因肉類含嘌呤較多,經過機體代謝後可使尿呈酸性,不利於治療。

盡管如此,飲食控制降血尿酸的功效有限,僅能降低1毫克/分升而已。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宜選用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露,也可常食百合湯、蒸山慈菇片等,因百合、山慈菇含有秋水仙鹼,對痛風有治療作用。

 避免酗酒

因酒精代謝後使體內血乳酸含量增加,而乳酸增加可以使腎臟排泄尿酸減少,於是導致血尿酸升高。若大量飲酒,同時還進食高嘌呤飲食,如海鮮等,將引起血清尿酸水平急劇升高,極易誘發痛風發作,導致腎功能損傷或急劇惡化。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因它們在體內代謝後生成堿性物質,降低尿液酸度,故有利於治療。

 多飲水

如病情允許,應該多飲水,使每天尿量達20003000毫升,將有利於尿酸的排泄,睡前多飲水使夜尿增多,還有助於尿酸性結石的排除和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保持大便通暢

人體產生的尿酸中,約1/3可由腸黏膜分泌進入腸道,在細菌的尿酸氧化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每天由腸道排出的尿酸量約200毫克。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時,腸道降解、排泄尿酸有所增加。因此,尿酸性腎病病人保證腸道通暢,每天排便,以維持腸道內環境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治痛風性腎病吃什麼好?

積極合理的治療配合有效的食療方法,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百合湯

百合20~30克,煎湯或蒸熟食,每天1劑,可長期服用。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百合含有秋水仙鹼等成分,對痛風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

 百前蜜

百合20克,車前子30克,煎水約500毫升,加蜜一勺,調勻服,每天1劑。

功效∶補肺益氣,健脾利尿。車前子促進尿酸排出,可防止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赤豆薏仁粥

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熬粥服,每天1劑。

功效∶補益脾胃,利尿滲濕。有促進尿酸排出作用。

 土苓粳米粥

土茯苓30克,粳米50克,先將土茯苓煎成藥液,再加入粳米熬成稀飯,每天1劑,可經常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通絡。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山慈菇蜜

山慈菇5克,煎水,加蜂蜜一勺,調勻服,每天1劑。

功效∶解毒化痰,散結消腫。山慈菇含有秋水仙鹼等成分,適用於濕熱型急性痛風腎發作期。

 桃仁粥

桃仁15克,粳米150克,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每天1劑。

功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適用於瘀血痰濁痹阻型痛風腎。

 加味蘿蔔湯

蘿蔔250克,柏子仁30克,蘿蔔洗凈切絲,用植物油煽炒後,加入柏子仁及清水 500毫升,同煮至熟,酌加食鹽即可。

功用:養心安神,利尿滲濕。常服可預防痛風發作。

 防風薏米粥

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米熟,每天1劑,連服1周。

功用:清熱祛風行痹。適用於濕熱痹阻型痛風腎。

參考資料:

《病人的十萬個為什麼 腎臟內科》

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治療依據。具體治療建議及用藥指導,請一定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醫聯健康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