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February 25, 2022

猴子的欲望(經典好文)

度恒分享

| 晚君

猴子的欲望(經典好文)。。。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看過一則小故事:

有一隻小猴子,打算外出學本領。

它看到梅花鹿在拉小提琴,覺得十分悠揚動聽,於是便興沖沖地去學拉小提琴;

沒學幾天,又看到山羊在下圍棋,它大讚山羊棋藝高超,並且央求對方教它下棋;

可圍棋還沒學會,它又看上了熊貓的書法,和猩猩的山水畫……

就這樣,忙活了好些日子,小猴回到了家裡。

它自信地對媽媽說:「我琴棋書畫都學了,現在就表演給你看。」

於是小猴拉起了小提琴,聲音和拉鋸差不多,十分難聽;

它又和媽媽下圍棋,很快就敗下陣來,寫的書法和畫的畫也不成樣子。

猴媽媽看後不停地搖著頭,語重心長地對小猴說:

「學到很多東西的秘訣,就是一下子不要去學習太多的東西。

你什麼都想學,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學會啊!」

求多是人的本能,我們這一生,總想著不斷地給自己的欲望做加法。

有了金錢,還想要權利;有了美貌,還想要身材;有了自由,還想要安逸。

最後的結果就會如克雷洛夫所說:

「貪心的人想把什麼都弄到手,結果什麼都失掉了。」


1

欲望太多,是痛苦的根源

柳宗元曾寫過一篇文章叫《蝜蝂傳》。

「蝜蝂」是一種很善於背東西的小蟲,它們在爬行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東西,都會抓取過來,背在背上。

漸漸地,它們身上背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

直到累死,也不肯把背上的東西卸下一些。

蝜蝂的這種生活方式,也是現在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他們一方面抱怨自己活得不幸福,一方面又從不節制自己的貪慾。

有了還想再有,得了還想得到更多,被欲望裹挾的人,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之前看過一則坎城獲獎短片——《黑洞》(The Black Hole)。

深夜,主人公查理正在獨自加班。

列印文件時,印表機卻出了點故障,他煩躁不已,對著印表機狠狠踢了兩腳。

突然,一張印有一個黑洞的白紙從印表機裡滑了出來。

查理以為是機器故障,所以沒有多想。

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咖啡,並把紙杯隨手放在了那張印有黑色實心圓的紙上。

但令人震驚的是,杯子竟然穿過工作檯掉了進去。

查理有點害怕,但還是緩緩把手伸進黑洞中,把杯子拿了出來。

此刻他驚奇地發現,他的手居然能夠輕鬆穿過黑洞,進而拿出黑洞後面的物體。

於是他打算藉助這個黑洞做點什麼。

他先是用這個黑洞,從自動販賣機上拿到了一塊士力架。

成功之後,他又把目光轉向了老闆辦公室裡的保險柜。

來到保險柜前,他將那張紙粘在櫃門上,把手從黑洞裡伸進去,不費吹灰之力便拿出了一摞又一摞的鈔票。

可他還是不滿足,為了拿到保險柜最裡面的錢,他乾脆從黑洞裡爬了進去。

結果他進去之後,粘在保險柜門上的紙由於粘得不牢固掉了下來。

最終,他什麼都沒拿出來,反而把自己給鎖死在了保險柜裡。

誰都有欲望,這本身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有欲望,卻不懂得節制。

就像短片中的查理,他最初所求也不過是一塊巧克力而已。

但在貪念的驅使下,他想要的就變成了保險柜裡全部的鈔票。

結果最後,自己把自己鎖死在了財富的保險柜裡。

這是他的悲哀,同樣也給了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這世上最難填滿的,就是心上的無底洞。

很多時候,當你覺得一無所有的時候,或許只是你想要的太多。

長詩《神曲》中有這樣一句話:

盲目的貪慾煽動著人們,到後來卻永遠使人們受著酷刑。

人若不懂得節制欲望,終將被欲望反噬。

2

管住人性慾望,才能主宰生活

亦舒在《印度墨》裡有一句話,耐人尋味:

我提著一個袋子,邊走邊拾,一路上拾起無數我不想要的東西。

當我遇到真正想要的東西之時,袋子已經裝滿了。

人生就像一個尺寸固定的袋子,你裝進去的每一樣東西都會佔據一定的容量。

若你什麼都要往裡放,最後弄糟的只會是你自己的人生。

只有管住欲望,捨棄一切不必要的,才能空出位置,去擁有你真正需要的。

王寶強曾在《十三邀》裡,講到他在成名前的一件事。

當時的他,因《天下無賊》嶄露頭角,小有名氣,有不少導演和製作人都上門邀約。

其中就有一部比較特殊的客串戲,只需拍攝一兩天便可以獲得巨額片酬。

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擱誰面前,都很難不心動。

但王寶強最後拒絕了。

事後有人問他:「這麼高的片酬,你怎麼不去啊?」

他說:

「得克制自己,控制自己對金錢的欲望。

不能讓別人帶著你走,把自己給框住,局限住了。」

王寶強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非科班出身,唯有好好愛惜自己的羽毛,才能飛得更遠。

也正是因為他懂得取捨、克制,才有了後來的「影帝」稱號。

而在我們普通人身邊,誘惑也同樣無處不在。

有人渴求物質,有人汲汲名利。

還有很多人覺得,擁有就是快樂。

於是他們千方百計地去獲得,去佔有。

可擁有的東西越多,付出的精力和消耗越多,人就開始成為物的奴役。

擁有的東西越多,得失心越重,反而越發緊張,因為患得患失,失去快樂。

埃及有句諺語說:

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欲望,就算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學會捨棄一些無謂的貪念,才能有時間去過好自己的日子,有心情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3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生活低配,靈魂豐盈

前幾天,看了一則《勸減》的短文,深有感觸:

世間所行,有加有減;

加法簡單,減法卻難。

加一新,不如減一煩;

增一益,不如減一害。

以前,我們總以為人生就應該做加法,擁有得越多越幸福。

其實不然,少欲則心靜,心靜則素簡,再多的物質都比不過精神的豐盈。

物質越多只會越空虛,靈魂越富才會越豐盈。

魯迅先生曾是我國的大文豪,但他的日常生活卻非常簡樸。

平常穿著舊衣服,上面還有補丁,大冬天裡,穿著一條單褲,而且一穿十多年。

有一次,魯迅的母親做了一條新棉褲,偷偷地放到魯迅的床上,結果,魯迅回來看到了,把新棉褲還給了母親。

母親找到魯迅的好友孫付園,讓他把新棉褲拿給魯迅,孫付園只好硬著頭皮找到魯迅,勸他換條新褲子。

魯迅卻說:

我不僅不穿棉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沒有換的老棉花,我不願意換。

你再看我的鋪板,我從來不願意換藤繃或棕繃,我也從來不願意換厚褥子。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被生活所累。

就連他的房中,也只有床鋪、網籃、衣箱、書案幾樣東西。

他的錢絕大部分也都用來購買書籍和資助學生、友人、貧困者。

於魯迅先生而言,這一輩子,錢財都是身外之物。

唯有內在的學識,與精神世界的豐盈,才是最大的財富。

在這個物慾膨脹的時代,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身外之物,而有些人只把物質、錢財當做實現人生追求的工具。

這也就是為什麼,魯迅不喜錢財,甘願簡樸的原因。

慈善家查克費尼說:

「裹屍布沒有口袋,天堂也不需要金錢。」

一個人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就越能洞穿世間的繁雜,明白素與簡的可貴。

而這樣的人才能看到人生美好的風景,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心理學家休麥凱曾在《慾念心理學》中,提到「欲望-幸福」曲線。

當一個人慾望很小的時候,只要一點小小的期望被滿足,就會感到莫大的幸福。

可當欲望增加到一定程度,幸福感非但不會再提升,反而會迅速跌入谷底。

正所謂,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人一旦陷入了難填的欲望當中,就會不斷地消耗自己。

只有當你學會節制自己的欲望,開始簡化你的生活,你才能洞見幸福,守得清歡。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晚君。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歡迎關註每晚一卷書。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