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une 14, 2021

喝茶,一分鐘解渴,一小時休閒,一個月健康,一生長壽

 桂康分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自3歲開始,堅持喝茶80多年,研究茶60多年。

他有句名言:“飲茶一分鐘,解渴;飲茶一小時,休閑;飲茶一個月,健康;飲茶一輩子,長壽。”

讓我們看看如何喝茶能把其好處發揮到最大。


1108歲是茶壽

“‘茶’字拆開來,可變成幾個數字,草字頭是二十,中間人是八,木字拆開是八十,三者相加是108,人活到108歲稱為茶壽。”

陳院士講,我國成年人喝茶比例為45%,有人喜歡其味道,有人為了養生,但具體茶分幾種,有哪些保健功效,知道的人卻不多。

陳院士介紹,根據制茶工藝不同,可將茶分為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白茶和黃茶。我國綠茶消費量第一,紅茶第二;但從世界範圍來看,紅茶消費量最高。具體到每個地區對茶的消費又各具特色,比如江浙喝綠茶多,雲南、內蒙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喝黑茶多。

目前確定的茶葉功效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不同茶,具體功效也不同。

抗氧化

研究表明,綠茶比其他參與實驗的21種蔬果的抗氧化活性高出許多倍。也有研究顯示,茶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比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強。因此,喝茶能預防由氧化損傷引起的衰老和癌症。

預防心血管疾病

黑茶和烏龍茶效果最好。陳院士介紹,在茶對人體的保健效應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最令人信服。結果顯示,堅持喝茶不僅有利於降壓降脂,還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防癌、抗過敏

其中綠茶抗癌作用最好,與其中富含的兒茶素有關。日本對8000多人跟蹤1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每天飲10杯綠茶可延緩癌症發生,女性平均延緩7.3年,男性3.2年。日本和美國均已將綠茶用於防癌。研究還發現,茶葉中的兒茶素有抗過敏功效,對海鮮、花粉過敏的人可多喝茶。

防齲齒

這是因為其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可以殺死牙縫中存在的齲齒細菌,並讓其難以附著在牙齒表面,從而預防齲齒,牙膏中添加茶多酚也是這個原因。另外,茶葉中的氟也有堅齒作用。

此外,有最新研究指出,常喝茶可降低老年人認知功能減退風險,特別是那些有老年癡呆症遺傳風險的人群。


2、健康喝茶七大建議

根據多年研究與實踐,陳院士給出7條喝茶的建議。

不同體質喝不同茶

綠茶性涼,建議胃不好的人喝紅茶,新的綠茶放久一點再喝也可以;有肥胖問題的人建議喝烏龍茶、黑茶。

不同季節喝不同茶

建議春天多喝綠茶,冬天喝暖胃紅茶。但主要還要看個人喜好。

每天泡兩三次茶

不要一壺茶從早喝到晚,茶淡了應倒掉重新泡,一天泡兩三次最好。

別喝太濃的茶

不建議喝濃茶,尤其是睡覺前。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會影響礦物質吸收,對神經刺激也大。建議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

黑茶、紅茶用開水泡

有人認為,泡茶時為了避免破壞茶多酚,應用80℃的水,其實未必。陳院士建議,嫩的一芽一葉茶可用低水溫泡,而黑茶、紅茶完全可用開水泡。

不喝隔夜茶

沒有研究顯示隔夜茶致癌,但是茶放了一夜,難免有微生物汙染,衛生不能保證,所以不建議喝隔夜茶。

密封、低溫存茶

陳院士會把茶裝滿罐子,蓋好再用密封袋密封,放到專門儲存茶葉的小冰箱。密封、低溫可避免茶多酚被氧化,並避免串味。這樣保存半年到一年,茶味都不會減。


3、挑茶四大關鍵

陳院士認為,選出適合自己的好茶,要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個人喜好選茶

茶葉越嫩越好,但越嫩,其口味越清淡。選茶要依個人口味,喜歡清爽的可選安吉白茶;喜歡濃厚的可選經過揉搓工藝的毛尖或毛峰。陳院士不喜歡太清淡的茶,購買時基本不選一芽一葉的,常選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的茶。

袋泡茶不一定品質差

常在酒店看到茶包,沖泡方便,喝茶時不用擔心茶葉吃到口中,這種茶並不一定品質低。在國外,高品質的茶一般都用茶包,這樣做只是為了方便,不能作為衡量茶品質的指標。

不被華麗包裝迷惑

有些包裝精美的茶雖貴,品質卻不一定好,因此貴並非茶葉品質的衡量標準,包裝做到基本的防潮、防濕即可。

盡量選擇春茶

同一品牌的茶,盡量選擇春茶、嫩茶,也可以選擇春茶後期的茶。


4、茶可以放心喝

近年來,茶葉農殘、鉛、氟超標等問題時常見諸報端,讓人們常糾結到底要不要喝茶。陳院士表示,茶不安全的說法多被誇大,茶仍可以放心喝。總體來看,茶葉中的殘留水平對健康不會構成威脅。

茶水中基本沒有農殘。陳院士介紹,國家目前對農藥的使用範圍、劑量和安全間隔期都有嚴格規定,農藥登記使用前,須對其進行大量的實驗,符合要求才能上市。

另外,近幾年抽查顯示,茶葉農殘合格率都達97%以上。最關鍵的是,我們喝的是茶水,並不吃茶葉,當前我國應用到茶上的農藥基本都是脂溶性的,在泡茶過程中較難溶解出來。

若還是擔心農殘,建議選春茶。6~9月病蟲害嚴重,是噴灑農藥的主要月份,在這之前已上市的春茶農殘較少。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