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October 19, 2020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腦梗死,做到三個堅決,讓你生活更健康

 康華分享

人到中年,如何避免腦梗死,做到三個堅決,讓你生活更健康……

我們平常說的中風,在醫學上又叫做腦卒中。腦卒中又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平常說的腦梗死,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腦出血。

腦卒中是我國導致居民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導致殘疾的首要原因,約2/3幸存者會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全世界每6個人一生中,就有一個人會出現腦卒中,每6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腦卒中,每6分鐘就有一個人因為腦卒中而導致終生殘疾。

而在腦卒中裡面,腦梗死占絕大多數,大約占腦卒中的70%-80%,腦出血占到20%-30%。今天,就和大家科普一下,人到中年,如何避免腦梗死,健康的生活。


腦梗死病人留下殘疾

什麼是腦梗死

腦梗死,通俗點說就是腦子裡的血管被堵住了,大腦得不到血液和氧氣,出現一部分區域壞死。根據血管被堵的原因不同,主要分為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一、什麼是腦血栓形成

    腦血栓形成其實和冠心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原理一樣。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但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出現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只是兩者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心肌梗死堵塞的是心臟的動脈,腦梗死堵塞的腦部的動脈。


腦梗死

二、什麼是腦栓塞

    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腦部的血管,堵塞了血管。栓子的類型主要有:血栓、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等。

    栓子的來源主要有心源性(從心臟過來的栓子)、非心源性(身體其他部位來的)、不明原因的栓子(找不到栓子來源)。其中最常見的是心源性栓子。

    心源性的腦栓子主要見於房顫占50%、感染性心內膜炎占20%、急性心肌梗死占10%,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占10%-20%

腦梗死不僅死亡率占首位,而且還容易導致殘疾。我想每個人都不希望發生腦梗死。那麼,人到中年,要怎麼做或者說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才能盡量避免發生腦梗死。今天在這裡主要講三條建議:

堅決避免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些是人為干預的,有些是無法避免的。比如,隨著年齡增加,腦梗死發病率和死亡率跟著更加,又比如男性發病率天生比女性要高,黑人比白人發生率要高。另外,還有遺傳因素,父親或者母親有腦梗的,子女出現腦梗的概率分別增加2.41.4倍。在這裡主要講一下可以幹預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就是說,高血壓不僅導致腦梗死還會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有研究發現,收縮壓(SBP)>160mmHg,舒張壓(DBP)>95mmHg,卒中的風險是血壓正常人的4倍,收縮壓每增加10mmHg,卒中風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卒中風險增加46%

    對於高血壓患者,血壓要達標,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對於高血壓合並糖尿病的患者,至少降低至130/80mmHg;對於老年人(年齡>65歲)可以放寬要求,降低到150mmHg以下,如果血壓低一些能忍受的,可以進一步降低。

2、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導致腦梗死,不大會導致腦出血。糖尿病患者發生腦梗死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8-6.0倍。糖尿病患者血糖要控制好,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


血糖監測

3、高脂血癥

    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最主要的原因,自然也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總膽固醇每增加1mmol/L,腦梗死相對風險增加25%。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每增加1mmol/L,腦梗死風險下降47%

    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建議將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至2.07mmol/L

4、房顫

房顫導致的腦梗死占心源性腦栓塞的50%,房顫導致的腦梗死往往病情比較重,那麼房顫是如何導致腦梗的呢?

    什麼是房顫?簡單的講,正常的心臟心房先收縮,然後心室收縮,每次收縮,所有的心肌細胞相當於萬眾一心,力往一處使,而房顫呢?相當於每一個心房肌細胞各自為政,每個細胞所用的力都不一樣,導致細胞間的力相互抵消,心房收縮相當於無用功。

    這個時候心房的血流變得緩慢,左心房有一個部位叫左心耳,左心耳突出於心房。這裡的血液基本上不流動了,那麼,左心耳部位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不牢固,脫落後隨著血液到達腦子,堵塞動脈,就形成了腦栓塞。

那麼,房顫患者要怎麼做,才能將危險消滅在萌芽裡。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吃抗凝藥防止血栓形成。抗凝藥物可以是華法林也可以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藥(OAC(比如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兩者的區別是華法林比較便宜,但是比較麻煩,要定期抽血,檢查一個指標,使INR維持在2-3之間。INR2,沒效果,INR太高,出血風險又變大。而新型的口服抗凝藥不需要抽血檢查。

    並不是所有房顫患者都要抗凝,還要看卒中的風險。如下圖所示,評分2分,卒中風險高危;1分,中危;0分,低危。低危的不用治療,中危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或者OAC;高危可以使用華法林或者OAC


房顫患者卒中風險評估


根據評分選擇相應藥物

第二種方法:心內科的一種介入手術,叫做左心耳封堵術。這是一種比較新的防止房顫導致的腦梗死的手術方式。據說,有效率達到90%左右。這兩種方法,雖然不敢說百分百有效,但是用了肯定比不用要好。

5、無癥狀性的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在我們脖子兩側,各有一條。供應大部分腦部的血液。一般高血壓病人去醫院,醫生會開頸動脈的彩超,查一下頸動脈有沒有斑塊。頸動脈有沒有斑塊可以推測一下,心臟和腦部的血管怎麼樣,有沒有斑塊。

    頸動脈有斑塊,本身也會導致腦梗死。研究表明,頸動脈狹窄(50%-99%),隨訪2-3年,腦梗死發生率1%-3.4%,隨訪10年,腦梗死發生率9.3%;隨訪15年,腦梗死發生率16.6%

    出現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需要開始吃他汀類藥物,如果斑塊不是很大,是有可能逆轉,斑塊消失的。對於高危患者(狹窄>70%,預期壽命>5年)可以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頸動脈狹窄嚴重的話,出現症狀,也可以放支架,就像放心臟支架一樣。


頸動脈狹窄

6、其他

    腦梗死的危險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肥胖、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如果存在這樣的危險因素,都要做相應的幹預。

堅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戒煙限酒

1、戒煙

    香煙煙霧裡面含有很多的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另外,吸煙會導致動脈粥樣斑塊不穩定,斑塊一破裂,腦梗就形成了。

    研究表明,吸煙者,腦梗死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倍。

    另外,二手煙危害也不小,長期的二手煙暴露,腦梗死的風險增加1.82倍。

2、限制飲酒

    主要是大量或者過量飲酒,大量飲酒對血管的損害主要表現在導致血壓升高。限制飲酒可以降低血壓,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減少酒精攝入67%,收縮壓可以下降3mmHg,舒張壓可以下降2mmHg

    對於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天酒精的攝入量,男性<25克,女性<15克;每周酒精攝入量男性<140克,女性<80克。

二、合理膳食

1、低鹽飲食

    我國大部分居民,都是鹽敏感性的體質。但是我國居民,口味似乎又都比較重。我國推薦每天食鹽的用量是6克,但是目前我國平均水平是10.5克。研究表明,我國高血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的太鹹了。

    因此,要吃的清淡一些。鹹菜、腌制品、火腿這些高鹽的加工食品盡量少吃,另外,在做菜的時候,防止多放鹽,可以使用定量的鹽勺。

2、低脂低糖飲食

    尤其是肥胖、糖尿病的患者更加要注意低脂低糖飲食,可以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的谷物,植物來源的蛋白質,減少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攝入。

三、堅持運動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研究表明,與缺乏運動的人相比,體力活動可以降低腦梗死死亡風險27%

    當然運動強度、運動的形式因人而異。運動時間每周最好達到5天,每次30-45分鐘。

四、規律的作息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導致現在年輕人熬夜的比較多,熬夜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現在很多原來屬於老年病的現在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比如冠心病、高血壓、腦梗死等等。

    規律作息很重要,休息不好容易導致血壓波動,久而久之,會出現高血壓。

五、管理好情緒、壓力

    情緒容易波動、長期壓力比較大,這些對健康都是不利的。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老人家一生氣,就暈過去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的。

    情緒一激動,血壓就會升高,血壓一高,如果身體就有斑塊之類存在的,就容易出現斑塊破裂,造成心梗、腦梗死。

堅決做到每年體檢

    對自身健康不怎麼上心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在醫院裡,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患者。你去問患者情況,家屬會說他以前身體很好,從來不去醫院,不吃藥,這次怎麼突然病的這麼重。

    從來不去醫院,不體檢。一些慢性病就發現不了,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都很狡猾,一般沒什麼症狀,而且出現並發症往往要很多年。因此,將身體沒什麼不舒服,當做身體健康,是不合適的;身體沒有不舒服,但是一些慢性病可能已經找上來了。

    在我看來,40歲以上,如果家裡條件還可以,就應該每年體檢一次。這樣就可以提前發現一些毛病,防範於未然。

總結:腦梗死是很兇險的疾病,每一個人都應該上心。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一旦出現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一定要毫不猶豫的進行干預,不要覺得無所謂。另外,每年進行體檢也很有必要,可以提前發現某些疾病。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