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ugust 6, 2020

你的獨處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心印分享
凈物(ID: cystyle001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1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周國平曾說: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

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大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去哪都是一個人,去食堂,去圖書館。

很多人會在背後議論,認為她是個奇怪的女生。

偶然的一天,我因為有事和同伴分開走,正好碰見她。

出於好奇,跟她聊了兩句,發現她這個人很好接觸,說話很舒服,不張揚,也不刻意。

我鼓起勇氣問:「你人這麼好,為什麼你總是一個人呢?」

她說:我不喜歡等人,也不喜歡耽誤別人時間。

「那你自己每天不會覺得無聊嗎?」

「我每天也會和朋友聊天的,但是從來不會為了遷就別人,打亂自己的步伐。」

開學到現在,三個月,她已經把往年的四六級卷子做了很多遍,現在在準備導遊資格證的考試。

在圖書館裡讀過30本古詩詞,自己畫畫設計去投稿做兼職,用掙來的錢去旅行。

當其他人在KTV裡慶祝這一學期終於結束的時候,她已經一個人走在稻城亞丁的石頭臺階上。

寫詩集,做旅遊攻略,自學軟體做視頻,現在已經是知名博主。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種選擇。

如果說孤獨有寂寞的意味,那麼獨處就是一個人的清歡。

雖不熱鬧,但是充滿智慧。

就像大冰在《摸摸頭》中描述的小女孩:

「兜兜那時蓄著一米的長髮,背影如煙雲,她寫詩、畫畫、愛旅行,出版過自己的長篇小說,鶴立雞群在世俗的生活中。」

一個人的旅程看起來孤獨,身在其中的人卻樂此不疲。

不去迎合外界的標準,只為心中的目標出發,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爽。

只有獨處的時候,我們才能完全取悅自己,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2

獨處,是精神上的狂歡。

獨處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也是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巴爾紮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我們需要精神上的共鳴遠勝於虛無的熱鬧。

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是一個特別喜歡獨處的人。

他每天都會獨自在書房裡待6個小時,除此之外還會圍繞家附近的小樹林散步。

在書房和小樹林裡的獨處時光,誕生了很多達爾文對於世界的思考。

基於這些思考,他完成了偉大的《物種起源》。

可見孤獨感和有質量的獨處差別在於:

| 精神是否飽滿的集中在自己身上或者要處理的事情上。

| 孤獨感使人感到難過,但是有質量的獨處,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智慧。

| 獨處是精神上的狂歡。 獨處給精神的家園帶來了繁盛。

我們熟知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高質量的獨處下完成的。

司馬遷利用在獄中的時間,把畢生所學和史學資料集合一體,完成了《史記》。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是非常喜歡通過獨處尋找靈感。

他可以幾小時伏案獨坐,聽聽音樂,寫文章。

他說:「一個人安靜地待在井底,是我做了一輩子的夢。」

細數歷史上有很多人物,在默默的享受獨處帶來的精神自由,放蕩不羈的靈魂。

只有獨處的時候才得以實現真正的安放。

獨處不僅可以升華個人的靈魂,還留給後世無限的精神財富。

追根究底,人類在獨處中實現精神的進步。


3

獨處,是一種境界

最後一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人楊絳先生,曾被錢先生稱讚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淡然於世的態度,不與外界相爭。

她安安靜靜做自己,讀書寫字。

她與錢鍾書先生,常常同居一屋卻各自讀著自己的書,研究自己的學問。

在她看來,只有不斷的在獨處中找到自己,才是人生中的大事。

她說: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願的改造自己。

1996年獨女圓圓離世,丈夫錢鍾書在次年離世,接連的打擊,並沒有打垮楊絳先生。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

|「我壓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一個老人在遲遲暮年,坐在書桌旁,認真整理錢先生幾十年來的書稿和筆記,梳理回顧了一家人的點點滴滴。

最終寫出了《我們仨》,讀過的人無不動容。

當經歷過人生磨難和流離波折之後,依然靜謐,淡然,不急不躁的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

周國平曾經這樣評價她:她在細心的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

這位看透世事的老人,在獨處的境界可謂是最高級形式。

獨處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與世界交手的形式。


4

叔本華先生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獨處是選擇,是自發認識自己最好的途徑。

我們能做的就是獨處的時間,踏踏實實的做好當下該做的。

不迷失過去,也不驚恐於將來。

不要著急讓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

生活的美好,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盛裝蒞臨。

最後想把楊絳先生在《100歲感言》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來源:作者:凈靜,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讓你內心寧靜,回歸生命本真。每晚九點,凈靜與您相約;在這裡,遇見你嚮往的生活。凈物(ID: cystyle001)。

文章轉載僅作公益性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