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August 28, 2020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滿愛分享
作者:雅言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鼓勵孩子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想要的。。。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

《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

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 1 -

被溺愛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

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被溺愛的孩子,都不懂得感恩,這正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10歲的男孩僅僅因母親沒有滿足他的小要求,就對母親拳打腳踢,每一拳都極其兇狠,打中其要害。


即使母親躺倒在地,卻依舊不依不饒,用腳狠狠地踹自己的母親,仿佛眼前的不是自己親人,而是多年的仇人。


生活中,這樣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

女子與母親發生爭執,當街給母親甩了兩個耳光;母親為了請求孩子去上學,當街給自己孩子下跪。


更為嚴重的是,溺愛孩子甚至會搭上自己的性命。

有個被溺愛的孩子,從小好吃懶惰,只想著如何快速致富。

為了一己私欲,給父母購買保險,在他們茶水中下毒,制造煤氣中毒假象,用父母的性命來謀取錢財。

這些事件無一不讓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就像一頭白眼狼。

不僅毀掉了孩子,還反噬到自己身上,而且刀刀致命。

莎士比亞曾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被溺愛的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永遠也學不會感恩。

- 2 -

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的父母。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這個故事眾所周知。

小時候偷竊東西,母親看到不制止,反而還誇讚自己的孩子能幹

長大後,偷竊的東西越來越多,一次,偷竊別人家的金子被抓住,被判死刑。

臨刑前,兒子請求見母親最後一面,大家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同意他的要求。

兒子對母親說:我從小喝您奶水長大,現在我快死了,只有一個要求,想再喝您的奶水。

母親答應,不料,兒子卻將母親的乳頭所咬掉,狠狠地說道:要是小時候您阻止我做這種事情,我現在也不會淪到如此地步!

印光大師曾言:愛子之道,不是姑息。姑息非愛,乃害也。

現在有很多父母生怕委屈了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無限度地滿足孩子。

對於孩子的錯誤,不批評,不指責,一句他還只是個孩子就簡單帶過。

有的父母在孩子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時,選擇包庇,辯解,甚至花重金去幫助他逃脫責任。

要知道這樣的溺愛,根本不是愛,而是一把無形的刀,斷送孩子的一生。

它殺死了孩子的感恩、獨立,責任和成長,葬送了整個家族的希望和未來。


- 3 -

常見十種溺愛方式

⑴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⑵ 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⑶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⑷ 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⑸ 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⑹ 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⑺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⑻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⑼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⑽ 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 4 -

愛他,就讓他吃苦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不吃小虧將來會吃大虧,不吃小苦吃大苦。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小時候,父母為孩子遮風擋雨,可是父母終究會老去,即使能幫一時,但幫不了一世。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1.吃讀書的苦

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只有累過,才能知道閑的滋味;只有苦過,才能享受極致的甜。

讀書雖苦,卻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今日吃讀書的苦,往後都會成為一條寬廣的路,指引他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2.吃勞動的苦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疼愛孩子,才為他的將來長遠考慮,捨得讓孩子吃勞動的苦,正是深愛的表現。

勤勞的品質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永不會過時。

勤奮獨立的孩子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更強,幸福度也相對更高一些。

3.吃批評的苦

《左傳宣公二年》: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善莫大焉。

孩子犯錯實屬正常,父母應正確引導,適當批評,讓孩子學會自我審視,不斷改錯,不斷成長進步。

若是選擇包庇和寬容,則會養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4.失敗的苦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

身為父母,需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失敗觀,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告訴孩子每一次的失敗都是離成功更進一步。

5.分離的苦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來來往往,離別總是常態,要學會坦然接受。

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風箏,想要他飛的更高,就要捨得剪掉手中的線;想要他學會真正的獨立,就需吃分離的苦。

孩子越早獨立,越早分離,越是成功。

6.不守規則的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漠視規則,不守紀律,父母若是一味偏袒,則會養成肆無忌憚,目中無人的性格。

要知道一味的縱容,不是愛,而是害!

孩子犯錯,接受適當的懲罰,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鼓勵孩子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想要的。

只有經過不斷歷練,孩子的羽翼才能越來越豐滿,即使風雨來臨,也能學會自己撐傘,扛起希望和責任!

正如泰戈爾所說:你今天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分享出去,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引以為戒,願世間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作者:雅言,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