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ugust 3, 2020

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深度好文)

佼佼分享
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今天我們來談談教育。中國幾千年來最成功的就是教育,古人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所以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族群,只有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外國人研究的中國歷史,對中國沒有不佩服的,沒有不尊敬的。

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為什麼能在幾千年來得以維系和統一,能得到長治久安的局面,這為什麼?教育,中國古代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儒、道、佛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維護這個世界社會安定和諧幾千年。

而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窮人家裡竟然出現了富二代!貧富的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最後導致,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實在太多了!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驕傲。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徹底失敗。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如今,各種創富神話沖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能力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

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衣做飯、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毫無關系。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

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他們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對某個綜合性的項目負責。而是一枚螺絲、一個零件,幻想後面有為自己收拾打掃戰場的家長。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

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面對、接受,處理,放下。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自己的原因。有一位父親在飯桌上對他的孩子說:我這輩子才華和努力都夠,失敗的原因是個性太強、處事不圓滑。

後來他又多次反思這個問題,以至他的孩子很早就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一直特別重視自己的情商修煉。父親身上失敗的成因,在他的孩子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修複。如果他沒有坦誠面對,而是怪家庭怪社會,後代可能就會在偏執的怪圈中,變得又窮又驕傲。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會離羅馬一天比一天近。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最近看到太多窮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難,自尊心超強,做不得,說不得。教育的差異,會讓貧富差異定格,甚至加劇。而這種差異,不是你上什麼學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反思與成長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附上一篇值得深思文章: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卻驚醒全國無數父母!

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麵。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1、你沒有把牛肉給我

這家麵店沒有服務員,麵條一般是老板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這一天,奶奶來端麵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麵。然後才端著兩碗麵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

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掏,竟然將全部麵條都掏在了桌子上!奶奶露出無奈的表情,一邊說你真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桌面上的麵夾回自己碗裡。

2、我的不賣給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麼能這樣?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圍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著這個小霸王。奶奶嘆了一口氣,不吃會餓肚子的,那我再買一碗吧!正要開口,店老板冷冷地說:不好意思,我的麵不賣給你們了!奶奶無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經給你了,我真的沒偷吃!

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麵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後面。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麵!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03、我買的麵,我說了算

店主沒吭聲,給他們做了三碗麵。三碗麵一放下,男人將其中兩碗麵的牛肉全部夾到了孩子面前,老板,過來!當店主走近後,男人敲著桌子說:我給錢買的麵,我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喜歡給我兒子吃就給我兒子吃,你看,我全部夾給了我兒子。現在我們還不想吃你的麵了!” 
 
說完,往碗裡吐痰、吐口水!!然後甩下了100元,牽著孩子的手走了。店主生氣得掉淚,說掙的好人的錢,受的壞人的氣,當初拒絕賣第三碗麵給婆孫, 是希望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還想讓老人知道那樣溺愛孩子是不對的,沒想到給自己招來侮辱,這個社會好人難做!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中國的家長常常把這個可怕的禮物完完整整地送給自己的孩子,這個禮物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高分低能,重智輕德其表現是中國父母對孩子溺愛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養。

《弟子規》中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簡言之:先做人,後做事。學會做人了,還有餘力再學文化和知識。可是我們全部搞反了重視智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德育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體力行無言之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小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情,這就是他們將來貧窮悲慘的根源。所以,愛他就教他學會分享,愛他就讓他學會面對,愛他就教他學會接受,愛他就讓他學會處理,愛他就教他學會承擔,愛他就讓他懂得感恩,愛他......


附:中國式溺愛孩子的10典型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注意: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

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3、輕易滿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懶散: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5、祈求央告: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6、包辦代替: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7、大驚小怪: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剝奪獨立: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鬧: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10、當面袒護: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中國俗話說:寵兒多不幸,嬌兒難成才。


這是告誡家長怎麼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麼樣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職責。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首先走出愛的誤區。經常被過度溺愛的孩子,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不懂得為人著想,也不知道大人的艱辛和付出。

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驕橫乖張,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他們甚至不懂得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這完全是孩子的錯嗎?不要只是抱怨,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樣懂事,我家的孩子卻是個小霸王。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情。所以,愛他就教他學會分享,愛他就讓他學會面對,愛他就教他學會接受,愛他就讓他學會處理,愛他就教他學會承擔,愛他就讓他懂得感恩,愛他就......

文章轉載僅作公益性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