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April 6, 2020

為何“尿毒症”越來越多?醫生坦言:不是煙酒,多數是3件事害的...

桂康分享
你經常憋尿嗎?


腎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是一部動力強大的“凈化器”,通過排泌尿液,可以清除代謝廢物以及進入人體的有害物質,還可產生尿液,調節體內的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

但是,就是這樣功能強大的腎臟,卻很容易受傷,據調查,我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也就是說,十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此病。

壹、

為何“尿毒症”越來越多?

醫生坦言:不是煙酒,多數是3件事害的!

習慣一
飲食愛吃重口

常言道:病從口入,腎病也是如此,現代人腎病高發,多跟飲食過於重口有關,相信外賣、小吃、炸雞、漢堡、可樂等等,都是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餐”組成,而這裡面不乏高鹽、高脂、以及高蛋白。


腎臟怕鹹,鹽攝入過多,易誘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會促使腎臟血流量增加,損傷腎臟。

長期攝入高蛋白物質對腎功能的傷害也是極大的,因為蛋白質在人體新陳代謝後,會產生尿素等廢物,需要由腎臟排出。如果腎臟功能不好,多餘的尿素會在腎臟中堆積起來,對於腎臟不利。

習慣二
慢性病拖的太久

尿毒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尿毒症的前身,就像是高血壓、高尿酸以及高血糖,都是尿毒症的導火索。

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血糖升高會破壞腎臟穩定的濾過系統,增加腎臟的負擔,未能正常清理體內物質導致蛋白質等一些有用的物質可能會被濾進尿液,而無用的肌酐、尿素等,卻被留在血液中。

這時,尿毒症就會被加重,疾病愈演愈烈。

若是身體血壓長期居高不下,隨著時間延長,使病情的進展嚴重,最終導致腎臟纖維化。

習慣三
經常性熬夜、憋尿

熬夜以及憋尿是損傷腎臟最嚴重的兩個行為,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腎炎病人都是和長時間的勞累有關,人在疲勞的狀態下加上工作精神緊張,容易造成人體抵抗能力下降,會導致細菌病毒的感染,加重腎臟損傷。


此外長時間憋尿,則很容易導致體內的腎臟、膀胱等持續處於高壓的狀態,造成雙腎盂積水,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會使腎功能受損造成尿毒症。

貳、

這三個部位痛,可能是早期信號

01
腰痛

中醫講:腰為腎之府,腎不好,便會表現在腰上。

若是尿毒症發生時,人會有腰痛異常等感覺,這是因為腎臟不能及時的排出毒素,身體和腎臟的負擔很重,腎臟應付不過來了,所以出現腰痛的現象。


02
小便痛

尿痛指的是排尿時尿道有類似於灼痛感的情況,若是以往排尿順暢的人,突然出現尿痛等異常現象,警惕是腎臟出現了毛病。

因為身體會將有害物質以及毒素都通過尿液排出,而腎臟就是分解毒素的重要器官,如果是尿毒症早期,小便時可能會出現疼痛,因為腎臟已經受損,毒素大,尿液難以及時排出。

03
頭痛

腎功能受損,是會影響全身的,臨床上,尿毒症患者經常有頭疼、困倦、疲勞等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受到毒素影響,人體腦神經細胞會發生病變,這樣導致患者出現頭疼等感覺。


預防尿毒症,養好腎臟
謹記“一勤、二查、三多”

一勤

勤喝排毒茶水

中醫認為“腎為水臟”,是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健康飲水利於補充身體水分,還可促進毒素排出。平時喝點養生茶水,功效更佳。


可取龍鬚、尾參、蒲公英、玫瑰花四者搭配制成龍鬚尾參茶,熱水沖泡即可。

龍須就是民間的玉米鬚,有保肝利膽,護腎排毒的作用。研究顯示,龍鬚入腎、膀胱經,具有利尿、利膽等作用,可改善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等病,還用於治療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

尾參,補而不膩,可滋養氣血,兼除風熱之功,對滋養腎陰有幫助,可讓腎陰充足而使腎臟功能得到提升。

蒲公英,利尿通淋,有“尿床草”之美譽,也就是說蒲公英有利尿功效,可以促進排毒,減輕腎臟負擔,還有助於排出腎臟微小結石的能力,減輕腎臟負擔。

玫瑰花做調和之用,兼補益五臟,調和茶性。

二查

1肌酐

肌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損害程度,若是腎實質受損,腎小球濾過率就會降低,使得肌酐急劇上升。


2尿素氮(BUN

尿素氮是人體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主要經腎小球濾過隨尿液排出體外。若腎實質受損,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會使得尿素氮升高。

三多

1多積極治療原發病

臨床上,許多病理基礎都會加重尿毒症,因此要盡可能消除加劇腎功能衰竭的因素。

例如,發現尿路梗阻要及時治療,發現高血壓要服用降壓藥,發現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糾正。

2多運動增強免疫

適量的運動,可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利於毒素排出。

日常可打太極拳,利於加強兩腎和命門的功能,讓腎精充實、陽氣旺盛,還可促進二便調和、骨強齒堅。

3多搓足心補元氣

一個人有沒有活力都依賴於腎精的充足。經常搓足心,能引血下行、溫腎助陽,改善腰膝酸軟、渾身乏力等症狀。


足心,是湧泉穴的所在,常按可補腎強身。

文章轉載僅作公益性分享,圖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