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February 9, 2020

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請了七天假!”結局讓人深思

滿愛分享
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請了七天假!”結局讓人深思


你有沒有發現,曾經英姿颯爽的父母,偉岸的身影正在日漸佝僂。

你有沒有察覺,曾經意氣風發的父母,在你面前正變得小心翼翼。

我們似乎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父母,就老了......

比起年老,他們其實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子女添麻煩。


01

拖累你,還不如自我了結

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父親仍沒死。

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

老人隨即自殺。兒子趕在一周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這個不是杜撰的網絡段子,幾年前媒體曾有報道:在湖北京山縣農村,有自殺屋自殺洞

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患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老屋或荒坡、樹林、河溝,安靜地自我了結

當地人對此習經為常,有村民說:

只要滿足年齡在7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經濟條件差、子女生活比較困難、得了無法治愈的疾病這樣幾個條件,老人自殺就是明智的選擇


距湖北武漢不到100公里的村莊裡 69歲的老人林木文沐浴之後,換上一身乾凈的衣服。

然後坐在堂屋中間,一邊在火盆裡為自己燒紙錢,一邊喝下半瓶農藥。紙錢燒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他很久以前就開始計劃自殺了。《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項目主持人的劉燕舞後來聽說。

村民猜測老人自殺的原因是與兒媳婦失和。

他怕將來死了,孩子連紙錢都不給買。一名村民對劉燕舞說,這樣死,還體面些。

林木文的死,並沒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激起多少波瀾。

甚至,老人曾當過村支部書記的兒子,也沒有像劉燕舞以為的那樣責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總是要與活人過的,難道還與死人過日子不成?

有老人說:比起親兒子,藥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更可靠。

自殺的老人一面因得不到子女回報而悲傷,一面又體諒子女沉重的負擔。

老人自殺後村莊的平靜,和人們講述自殺老人時的談笑風生,讓這一樁樁自殺根本來不及彌漫悲傷就已被淡忘。

孝,依然被視為美德,但不孝,也可以被認可。

如果說,這是農村老人的悲劇,那城市的老人,就能夠避免空巢麼?

02

和死神爭丈夫、爭兒子,她三次都輸了。

85歲的王奶奶坐在床沿給撲克牌排隊,是她每天除吃飯外必做的事兒。

四年前她最後一個兒子去世後,她就每天擺撲克。

兩個兒子和老伴曾來過的痕跡一絲都找不到。

都燒了,不想留,看了難受。王奶奶說這話時,眼睛一直看遠方,嘴角使勁向上,努力做出都過去了的樣子。

大兒子死於車禍,一直照顧她的二兒子幾年前查出喉癌,為了給兒子治病,王奶奶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和死神爭兒子,最後她還是輸了。


03

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訊錄裡

65歲的朱阿姨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她擔心過各種突發的情況,但唯獨沒想過癱瘓的老伴會掉到地上。

我摟著他的腰,想把他抱到床上,可坐著抱我站不起身,站著彎腰抱我擡不起胳膊。

那天,朱阿姨折騰了20多分鐘,也沒能把老伴抱回床上。

打開手機通訊錄,裡面包括獨生女在內100多人,她卻不知道該打給誰。


朱阿姨要照顧生病臥床5年的老伴

女兒遠在成都,親朋這個時間都在熟睡,剛強了一輩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著老伴哭了

最後她跑到樓下央求兩位保安,一再保證即使出了問題也和人家沒關系,兩名保安才上樓幫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一周後,朱阿姨將自家一間住屋對外出租,出租條件第一條就是本分、老實、男孩

今年春節女兒回來過年,娘倆找個大床單,一人拽一頭兒,把老爺子擡進衛生間,浴房裡鋪上瑜伽墊,給一年多只是擦擦身的老爸洗了個澡。

女兒哭了,她覺得朱阿姨太苦太累,她讓兩位老人跟她一起去成都。

朱阿姨沒答應,她在心裡又一次告訴自己,可不能病啊,老伴已經癱瘓了,自己再病倒,那簡直要了姑娘的命啊!

朱阿姨一直不去成都,一方面不想給孩子添麻煩,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異地醫保無法結算。

前幾個月,在小廣場走大圈,一位圈友告訴她,去年國家就表示要推進全國醫保聯網。

現在這是朱阿姨們最感興趣的一件國家大事,互相見面總打聽總理說的那事咋樣了?

04

女兒在手機通訊錄裡叫

老伴去世後的張阿姨有個獨生女,畢業就留在了廣州。她一個人很害怕安靜。

收音機、電視都是從睜眼開到閉眼,還特意花了幾千塊錢買了條善解人意的小狗,就為了自己說話時,有個應聲的。


對外張阿姨總抱怨女兒花錢多,給她買了一櫃子的衣服,給她買2000多的包。但細聽之下,能感覺到張阿姨的顯擺

女兒離家13年,在張阿姨的手機通訊錄裡始終叫,因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

張阿姨曾經去過廣州,看到為了攢錢買房的寶貝女兒周日一大早頭髮都來不及紮,嘴裡塞塊乾麵包就頂著大太陽做兼職時,當媽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父母為孩子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大城市打拼太難了,這麼貴的房價,我們也幫不上忙,心裡覺得委屈了孩子。

張阿姨說,她挺盼著女兒能趕緊要孩子,要是用她照顧,立刻打起背包就出發。把孩子照顧到上了學,她就回哈爾濱。

就在前幾天,張阿姨遠在廣州的女兒收到了媽媽寄的新鮮的東北油豆角,這是今年夏天收到的第8包,運費都比豆角貴。

為了讓她能吃上今年最後一撥油豆角,張阿姨跑了好幾個早市,坐著小板凳從十斤裡一根根挑選

05

我不餓,就想你們一起吃頓飯

三個子女一個在外地,一個在國外,另一個身體不好,一年來探望不了他兩趟。

82歲的劉叔每天基本不著家,去江邊看別人下棋,在小區裡坐著看野貓打仗,實在沒意思就隨便找個公交車坐到終點,再坐回來。

這個躲過了日軍轟炸機、挨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老頭兒,卻被晚年孤獨牢牢捕獲。

聽說記者要來家裡采訪,老人特意去超市買了一個裡面有一整只蝦仁的高檔速凍餃子,一定要留和孫女年齡相仿的記者吃頓飯。

爺爺其實不餓,就是想桌子對面有個人一起吃飯。老人喃喃自語。


06

兒子不在家,老頭子你別和人吵架!

67歲的陳阿姨因為胃潰瘍穿孔手術住了院,他們沒有告訴在美國工作的兒子。手術後住院都是老伴在醫院24小時陪護。

有一天正在點滴的陳阿姨要上衛生間,沒忍心喊熬了好幾晚,正在打盹的老伴,自己舉著點滴去衛生間。

上廁所既要解褲子,還不敢用力怕滾針,肚子稍微一用力就象刀在裡面剜一樣疼。

剛蹭回病房,手機響了,媽,你在家呢?咋這麼半天才接電話呢?

媽在廚房擦瓷磚呢,沒聽見!陳阿姨最後一個字說完,用牙咬住了下嘴唇,就怕千里之外的兒子聽見自己的哽咽聲……

在兒子出國前一個多月,陳阿姨的老伴趙叔就常失眠。有幾個晚上就是整宿躲在辦公室了,把各種出國留學指南翻得都卷了邊兒。

兒子走後,趙叔專門去書店買了個超大個兒的地球儀,晚上睡不著撥弄它轉。地球儀上不他們和兒子不到一紮的距離,實際上卻是15000多公里。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陳阿姨夫婦在生活上出現的不便也與日漸增,但他們依然沒後悔當年把兒子放出去,只要孩子好,他發展好,當父母的啥心情都能放進肚裡。

陳阿姨說,前些年是單純的想和惦記兒子,現在還會多了一份老無倚靠的恐慌。

家裡遙控器壞了,二人就硬生生地挺了好幾天沒電視的日子,後來實在沒辦法,才讓親戚家孩子過來幫弄好。

有時候去早市,偶爾遇到小販缺斤少兩,趙叔要沖上去找人理論,陳姨總會拉住勸兒子也不在家,你一個老頭子可壓住點火吧!

07

只要你好,我們就都好

前段時間,兩張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照片的拍攝者叫周建海,是一名體育教練,老家在農村。他從杭州出發,驅車十多個小時,才順利返家。

因為各種原因,即便是春節,我們也很難聚到一起。

就拿我來說,以前當運動員時,因為備戰比賽的需要,連續四年都沒有回家過年。

當他踏上返程,臨別前擁別父母,不想一向堅強的母親竟然落了淚。

兒子啊,自己多保重身體,好好工作,爸媽會照顧自己,家人要和睦相處……”

就在汽車即將發動的時候,母親又把頭探進車廂,凝望著兒子,反複囑咐。

08

去年春節,村裡一位79歲的老人跳河自殺了。

老人姓張,膝下有一兒一女。

老伴70歲那年得癌症死了後,她就搬到了大兒子家住。

大兒子在贍養老人方面做得挺好,只是唯一有一點——脾氣十分暴躁,經常對老人擺臉色。

比如忙不過來時,張奶奶想幫忙,大兒子就會很不耐煩地說:誰要你幫忙了?萬一摔了磕了又得折磨多少人啊。

這樣的話常讓張奶奶唯唯諾諾,躲在一邊偷偷擦眼角。

後來,兒子兒媳搬去了城裡住,慢慢回村裡就少了。雖然兒子也經常給她寄錢,但偶爾回來時,還是總免不了習慣性的說教一番老母親。

張奶奶也不想去打擾二女兒的生活,所以更多時候,只好孤獨難過的獨自在家。

就在去年春節,大兒子為了80歲大壽設宴的問題與張奶奶大吵了一架,還生氣的提前去了城裡。

就在他們離家的第二天,張奶奶直接投河自殺了,二女兒得知後,一怒之下與大兒子斷絕了關系。

在給母親辦完喪禮後,因為自責,也因為周圍輿論的壓力,大兒子帶著全家搬去城裡,再也沒有回來過。

子女盡孝,不止是物質的支撐,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陪伴滋養,老年人的孤獨,往往在於年華老去、無人傾聽、無人陪伴、仿若被時代拋棄。

於丹曾說,如今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我們不是惡人,更不是不懂孝道,我們只是習慣了自私,習慣了任性。

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

或許這些年,你過的很成功,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可是你卻少了很多參與父母後半生的機會,那些在一碗湯的距離裡,陪著父母慢慢變老的時光。


等我有了錢等我有時間這樣的話你是否每年都會默默許願幾次?

我們總以為還有很多機會,去孝敬父母。可惜人們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

不要等到真的來不及了,才去追思父母的好,才去追憶那些父母陪伴你一起長大的時光。

圖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