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June 6, 2019

端午 | 又到粽子飄香時

保怡分享
作者 | 清源

端午節 | 又到粽子飄香時;祝各位端午佳節 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又臨近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山城靜謐的夜空正彌漫著艾葉和粽子的清香。

打開辦公室的窗,迎進習習涼風,迎進西邊幾點忽明忽滅的星光,聽著夏夜裡的蟲鳴,這一刻突然格外想念家中的那一束燈火,想念那一雙包粽子靈巧的手,想念大鐵鍋熬煮粽子的裊裊炊煙。

記憶中老家每年端午前的一兩天,村莊裡的人都是忙碌的。奶奶總是在這期間拿著小鐮刀外出采摘過節用的艾蒿和香茅。

而兒時的我最喜歡提著個大的菜籃子蹦蹦跳跳尾隨其後,並以最快的速度接過奶奶遞過來的艾蒿和香茅。這兩種植物在村子外的田埂或坡地上綠油油的一大片,所以並不難找到。


前些天上街突然發現竟有賣這兩種植物的攤子,不由有點驚奇。我喜歡這兩種植物,它們散發的香味讓人聞之神清氣爽。所以逢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屋檐插上幾小束的艾蒿香茅。

奶奶說這有清邪除諱的作用,能給人帶來好運。至於是否真的如此,後來我沒有考究過,但兒時的我對此卻是深信不疑的。

此外,我還時常見奶奶或鄰居們還把艾蒿和香茅晾乾後,紮成小掃把用來打掃屋子或是用火點燃把屋前屋後都熏一遍。

奶奶說艾蒿和香茅的氣味還能驅趕屋子周圍的毒蟲。於是我便對這兩種平凡而又神奇的植物更加充滿了敬意。在我心中,我覺得它們樸實,不浮華,總是以最本質的東西來熏陶我們簡單而又美好的生活。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節日飲食也是一種文化。而端午佳節的美食,在兒時那個物質不充盈的年代,非粽子莫屬了。

現在一到端午,走上大街,隨處都可以聞到粽子的香味,而且粽子的種類繁多。我這遠離家鄉且喜歡吃粽子的人也會經不起誘惑而買上幾個解饞,但卻感覺異鄉的粽子沒有奶奶制作的好吃,也沒有我喜歡的那種味道。雖然它們的用料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年輕時奶奶包粽子的手藝在我們村裡可是數一數二的。每年的端午,奶奶總是自豪的包攬裹粽子的任務。無論是從箬葉的采摘、清洗、浸泡,還是糯米的精心淘洗,或是最後到粽子的包裹蒸煮等程序,她都做得一絲不茍。

奶奶幾十年的農田耕墾,手已經粗糙且結了厚厚的繭。我時常觸摸過奶奶的這樣一雙手,就像山上飽經風霜的老松樹皮一樣硌人。

但就是這樣一雙手,一個個精美的粽子在她的手上不到一會功夫就如一件件藝術品一樣在我的眼前呈現。有如拱形的四角粽子,有三個棱角的,還有漏鬥形的。


粽子的味道也多樣,有我最喜歡的紅豆粽子,有用植物灰堿水泡糯米包的糧粽,還有純凈的糯粽等。看著這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總忍不住拿起來一一細看,仿佛自己是在鑒賞古玩奇珍似的。

有時我也會學著奶奶的樣子學裹粽子,而奶奶也總是很耐心的教我。雖然最後我裹的粽子會很難看,但奶奶還是笑著說我做得不錯,但我知道最後粽子肯定還是會讓奶奶進行二次加工。每當這時,奶奶那歲月鐫刻在額上的皺紋都會笑出優美的弧線。

粽子裹好後,就要把粽子放在竈臺的大鐵鍋裡用猛火熬煮了,因為那時農村很少有人使用高壓鍋,所以粽子下鍋後,必須要經過4-5個鐘的漫長等待,可當熬熟的粽子一出鍋,香味四溢。我就會迫不及待的開吃,這時奶奶總說:慢點,慢點,小心燙著了

奶奶包的粽子糯米軟而粘性十足,且還帶有新鮮箬葉的清香,味道好極了,那時的我一口氣可以吃上3個,以致讓我覺得這就是最美味的食物了。


在嘗過粽子的美味後,接下來就是去看村裡人準備的賽龍舟了。由於我家處於庫區地帶,一出門幾十步遠就是水庫。

每年的端午,村裡都會集體組織一次龍舟競技。逢此時刻,岸邊也早已站滿了男女老少,五條龍舟上的青壯年早已準備就緒。

只聽一聲鑼鼓響,五條一字排開的龍舟在鼓聲中如箭一般穿浪前行,如蛟龍一般騰遊水面,其身後不斷的翻滾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此時岸上也不甘示弱,眾人都為他們認為可以取勝或落後的龍舟盡情的吶喊,聲音一陣高過一陣……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奶奶年紀大了,為避免她的操勞,包粽子的重任便自然而然的落到母親的肩上。

因為工作緣故,我回家少,而奶奶記得我喜歡吃家裡的粽子,所以總會囑咐母親提前幾天悄悄地把粽子寄到我遠在他鄉的住所,而事後也從電話中了解到近年來家鄉的龍舟比賽也不如以往熱鬧了。

咚!咚!咚!教學大樓夜的鐘聲把我從遙遠的回憶中喚醒。窗外原先的幾顆星星已經沉沉睡去,昏黃的燈光下,唯有蟲聲依舊,此時我的心早已平靜了下來。

回到住處,妻子正把一盤熱好的粽子端出來,無奈的笑著說:媽前些天又寄來粽子和一些老家的特產,我領回來了,你要不要嘗嘗。聞著屋子裡家鄉熟悉的味道,仿佛感受到了母親和奶奶在身邊的氣息,在他鄉的我不禁覺得眼眶一熱。

此時我想不管是幻覺也好,現實也罷,只要心中仍有對故土的眷戀,有對親人的牽掛,走得再遠,終究也走不出那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

唯美心情美文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