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April 10, 2019

飲食決定壽命長短 壞習慣成為人類健康最大殺手

柔茜分享
飲食決定壽命長短 壞習慣成為人類健康最大殺手

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

BBC科學與健康事務記者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健康飲食關係壽命長短

一項新調查顯示,飲食問題造成全球每年1100萬人早亡。

這份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發現,日常飲食是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比吸煙還厲害。全球五分之一人的死亡是跟飲食不健康有關。

食鹽

其中,食鹽過量是造成人們減壽的最大原因。麵包、醬油以及加工食品中都有許多鹽。

科研人員說,該研究主要針對「非健康」飲食對心臟所造成的傷害以及誘發癌症,而不是肥胖問題。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炸魚和薯條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發表了關於全球各國死因的權威性評估報告。

該報告的最新分析,是利用對各國飲食習慣的評估來判斷多少早亡是與飲食有關。

這些危險飲食包括:吃鹽過多造成全球每年300萬人死亡。食用全穀類食品過少同樣導致300萬人死亡。吃水果過少則導致200萬人死亡。

此外,堅果類、植物種子、蔬菜、富含歐米伽-3的海產品以及纖維等吃的不足也是造成人們早亡的主要原因。

死因

心血管疾病是跟飲食有關的最主要死因,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鹽是最大問題。

因為食鹽過多會導致血壓增高,從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

鹽可以對心臟和血管產生直接影響,導致心臟衰竭等。

而多吃全穀類食品、水果和蔬菜則對心臟有好處。它們可以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並降低心臟病風險。

除心血管疾病以外,癌症和二型糖尿病也是與飲食有關的另外兩大死因。


堅果和植物種子?

根據該研究,在全世界各國人們膳食中吃得最少的健康食品就是堅果和植物種子。

既然堅果和植物種子這麼健康,那為什麼我們不多吃點呢?

英國劍橋大學的尼塔•福羅希教授(Nita Forouhi)表示,這可能跟人們認為這些食品能量高,容易引起人髮胖有關。

「而且,大多數人並不認為它們是主流食品。另外,還有成本問題,」福羅希教授說。

近年來,人們一提非健康食品就會想到脂肪、糖等。同時,還有紅肉和加工肉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但是專家表示,雖然以上食品攝入過多的確對人體有害,但與進食全穀類、水果、堅果、植物種子和蔬菜過少相比,危害還算輕的。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人們飲食中普遍缺少堅果類

因此,研究人員說,現在是該從談糖和脂肪等不健康食品轉向呼籲人們多吃健康食品的時候了。

研究人員說,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飲食不佳可以導致人的預期壽命減少兩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評估研究所的主任莫裏教授敦促人們自問一下:「我會不會在50多歲就死於突發心臟病?或是由於飲食關係在40多歲患癌症?」

那麼,哪些國家在這方面做得相對好一些?

地中海國家,西班牙和以色列是全球範圍內由於非健康飲食致死的人數最低的國家。

但東南亞、南亞以及中亞則正好相反。


在以色列,與飲食有關的死亡人數是最低的,每10萬人有89個。

但在烏茲別克斯坦,每10萬人中就有892人由於不健康飲食而死亡。

中國

中國是食鹽大國。中國人做菜一般少不了醬油以及其它含鹽量較高的調料。

而隨著加工食品的日益普及,人們從飲食中攝取的鹽量有增無減。因此,中國也是所有國家中由於食鹽量過多導致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

莫裏教授表示,中國人目前的鹽攝取水平有點像3040年前的日本。雖然,吃鹽過多仍然是今天日本所面臨的第一大問題,但日本人食鹽量已經大幅減少。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中國食品和調料中含鹽較高

另外,日本人飲食中含有許多對心臟具有保護作用的成分:例如蔬菜和水果。

在健康飲食攝取方面,西歐當中法國、丹麥和比利時都排在英國前面。

英國飲食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全穀類、蔬菜、水果、堅果和植物種子類。

研究稱,估計英國14%的死亡與飲食有關。 英國每年與飲食有關所導致的死亡人數為每10萬人中有127人。

建議

莫裏教授說,「無論你的體重如何,飲食質量很關鍵。」

他的建議是:多吃全穀類、水果和蔬菜、堅果及植物種子類食品,同時盡量減少食鹽。

當然,在比較貧窮的國家,每天能保證五份水果和蔬菜會佔據家庭收入的52%。因此,這裏還有錢的問題。

但福羅希教授警告道,如果公眾知情並有能力會做出更加健康的選擇,而商店貨架上則到處是買一送一的不健康食品呢?那健康飲食的建議就會失靈。

「人們急需的是物美價廉的健康食品選擇,」福羅希教授說。

兩位教授一致認為,人們需要轉移重心:即從關注營養成分(脂肪//鹽)問題轉到吃什麼食物才健康。

來源:中文 BBC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