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February 12, 2019

腰椎椎管狹窄症

博偉分享
淺談腰椎椎管狹窄症。。。

椎管狭

腰椎狹窄的診斷及症狀

腰椎椎管狹窄症,係指我們的腰椎因退化而產生骨刺,或黃韌帶肥厚造成腰椎椎體間結構的改變。促使脊髓管腔、神經根管腔、椎間孔局部或廣泛性的狹窄。其狹窄的結果會造成神經根或馬尾部神經受到壓迫,或局部的神經瘀血,而產生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的產生因人而異,有些人的椎管先天較一般人狹窄,當腰椎有輕度退化時即產生症狀,此症通常好發於六、七十歲以上的人,男性比女性較多,職業以勞工和農民居多,患者通常會有下背或臀部的疼痛,這種疼痛常會因行走而延伸至下肢的一側或兩側,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有間歇性跛,此類患者行走幾分鐘或幾步後會感到下肢麻木、無力感加劇,小腿部分可能會有抽痛、腳底發麻等症狀,這種不適的現象必須休息一段時間才能獲得緩解。

  腰椎狹窄最容易發在六十歲以上的女性。以第三、第四腰椎及第四、第五腰椎之間最容易犯。典型的症狀是慢慢出現的,在背部、臀部、大腿及小腿後方有疼痛現象。視侵犯到那一節神經,疼痛在下肢的分佈也有所不同;而雙側下肢出現的機會又比單側多。

病人往往走一小段路便會出現疼痛,而休息一下子之後就會改善。此外,坐、躺或將腰及髖關節彎曲也會使疼痛消失。當腰椎狹窄變得嚴重時,坐或躺便比較無法使疼痛減輕,更嚴重時休息也會痛,甚至會引起排尿困難或失禁。

    每一位患者均應先接受完整的神經學檢查,其中包括對感覺及運動機能做詳細檢查、深部肌腱反射,膀胱及括約肌功能及步態是否正常,髖關節及兩下肢動脈搏動的附帶檢查亦不能忽略。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病患和下列疾病須做鑑別檢查,例如:後腹腔的病變、脊髓神經病變、髖關節的疾病、椎間盤突出症等。醫師能藉由腰椎X 光檢查、脊髓攝影檢查、電腦斷層檢查、磁振檢查等來做鑑別確診。

椎管狭

當醫師檢查病患時往往可以發現腰部較平,腰部向後仰會有困難,相反的腰向前彎疼痛會減輕。至於特殊神經根的症狀則很少出現。肌肉的力量會有少許的降低,在第四、五腰椎神經的感覺異常則較常見。腰部的正面、側面X光可以發現椎間板退化、骨刺、關節小面肥厚、脊椎脫位或側彎等。

    治療方式依病患症狀程度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較輕微、行走能力不受明顯影響的患者,可予以非類固醇抗炎劑治療,有時也能視病情,給予腰背支架或復健運動治療;凡經保守療法無法改善症狀者 (行走能力明顯受限、疼痛無法減輕、明顯的運動機能障礙或腰椎已經不穩定、脫位),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簡單的減壓手術包括椎板切除術、內側面關節切除術及神經孔擴張術,當患者年紀較輕而且椎體間已有明顯不穩定時,須做骨融合及內固定術。脊椎內固定器已相當進步,除了能使脊椎達立即穩定外,更能提高骨融合術的成功率。術前應先考慮患者的年齡、活動度、骨質好壞及是否合併其他嚴重內科疾病,手術後約有九成以上的患者,下肢疼痛能獲得緩解,行走能力也得到顯著得改善

椎管狭

腰椎椎管狹窄的臨床及預防方法

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原因發生結構上改變,導致一個節段或多個節段的一處或多處管腔變窄,壓迫了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而產生的臨床症候群。

其根本原因是人體脊椎的退化性病變,也就是脊椎的退化所引起的黃韌帶肥厚、骨質增生、小關節骨贅生物形成、硬膜外粘連、腰椎間盤突出等,以上總總原因都導致腰椎管腔狹窄,治療不及時,會誘發高血壓、腦中風、大小便失禁,甚至造成終身癱瘓。

近年來,由於工商社會的高度發展,日常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發病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辦公室職員、電腦操作員、會計、打字員、教師、司機、體力勞動者,因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使得脊椎退化速度加快,因而發病率極高。尤其45歲以上的族群更需慎防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或是常擔重物者、體力工作者更是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的高危險群。

臨床上,有些酸痛、乏力的腰椎管狹窄症的老年人,經常有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的症狀,常常會被誤診為年老體衰或者是骨質疏鬆所導致,因此,當出現明顯下肢麻木、乏力、彎腰舒服、伸腰不舒服等症狀時,只有將症狀、臨床表現、影像學三者相結合,才能判斷出是否患有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

椎管狭

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中,只有有少數為單純狹窄病變,而其他患者通常伴隨脊椎滑脫、腰椎不穩、椎間盤突出、腰椎畸形,因此,衍生出退化性腰椎滑脫、退變性腰椎節段性不穩等等診斷名稱。 對於僅有輕微症狀的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可進行腰腹肌、游泳等鍛煉,藥物、熱療、按摩、針灸具有短期效果,一旦患者的疼痛發展到持續地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退化性腰椎管狹窄症的保守治療包括:

1.調整日常活動: 由於脊椎狹窄的患者前屈時會較舒服,因此他們日常活動時採坐姿較佳,而運動方面可以踩腳踏車,以及走路時使用拐杖。

2.脊椎膜外腔注射: 採用注射法的患者,約有一半會減輕疼痛,但是藥物的效果較為短暫 。

脊椎手術是唯一能夠真正治本的方法,只有手術可以擴大原本被壓緊的脊椎椎管,放鬆神經,切除肥厚的黃韌帶,以及部分的面關節,減少神經被擠壓的機會。

腰椎管狹窄症的預防與保健:

1.正確用腰:搬抬重物時應先蹲下,用腰時間過長時應改變腰的姿勢,多做腰部,因工作性質用腰過度或已產生輕度傷害時,應避免進一步加劇而最終引起腰椎退化。

2.腰部保健運動:經常進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動,加強腰肌及腹肌練習。腰肌和腹肌,此外,肌肉的力量強可增加腰椎的穩定性,對腰的保護能力加強,防止腰椎發生退化性病變。

3.腰部的保護:床墊要軟硬適中,避免過硬或過軟,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扭傷,避免過長時間處於同一種姿勢,造成肌力不平衡,導致腰部損傷

來源:活力得 華人脊椎線上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症狀表現及其並發症

椎管狹窄症(vertebral canal stenosis)從總體概念上來講是指因組成椎管的骨性或纖維性組織異常,引起椎管內的有效容量減小,以致位於管道中的神經組織受壓或刺激而產生功能障礙及一系列症狀。椎管狹窄症有間歇性跛行、主訴多而陽性體征少以及伸腰受限三大臨床特征。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並發病症為大多合並腰椎間膨出或側陷窩狹窄症。
    
 Vcs

腰椎椎管狹窄症有哪些症狀?

下面向您詳細介紹腰椎椎管狹窄症症狀,尤其是腰椎椎管狹窄症的早起症狀,腰椎椎管狹窄症有什麽表現?得了腰椎椎管狹窄症會怎樣?


 Vcs

一、症狀

1一般概況 發育性腰椎椎管狹窄症雖多屬胎源性,但真正發病年齡大多在中年以後。而主要因退變所致者年齡要大於前者10~15歲左右,因此,多見於老年。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可能與男性勞動強度和腰部負荷較大有關。其發病隱漸,常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出現症狀。


 Vcs

2主要症狀如前所述,本病主要症狀為腰骶部疼痛及間歇性跛行。腰骶部疼痛常涉及兩側,站立、行走時加重,臥床、坐位時減輕。主訴腿痛者比椎間盤突出症者明顯為少。症狀產生原因除椎管狹窄外,大多因合並椎間盤膨出或側隱窩狹窄而致。
 
 Vcs

70%~80%的患者有馬尾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其特點是安靜時無症狀,短距離行走即出現腿痛、無力及麻木,站立或蹲坐少許時間症狀又消失。病變嚴重者,挺胸、伸腰、站立時亦可出現症狀。馬尾神經性間歇性跛行與閉塞性脈管炎的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的不同處是後者下肢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而感覺、反射障礙較輕,且冷水誘發試驗陽性(無必要者不需測試)。椎間盤突出症的根性痛及間歇性跛行平時即有腿痛,且大多為單側性。
 
 Vcs

盡管患者主訴較多,但在早期安靜時體檢常無發現,腰椎後伸誘發疼痛較前屈多,直腿擡高試驗在單純性椎管狹窄者可為陰性,但在繼發性椎管狹窄症者陽性率可高達80%以上。步行時小腿無力,並有麻木感。原發性者多無肌萎縮征,但繼發性病例,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者最為明顯。


 Vcs

歸納以上癥狀,即為前述的間歇性跛行、主訴多而陽性體征少以及伸腰受限三大臨床特征。

3側隱窩型(根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與椎管狹窄症者相似,側隱窩狹窄的病例亦多於中年以後發病,男多於女。其症狀亦隨年齡增長、退變加劇而加重。男性之所以多見,主要因男性側隱窩狹而深,神經周圍保留間隙小,增生較重而易出現症狀。


 Vcs

患者多有較久的腰腿痛史。腿痛常較椎管狹窄及腰椎間盤突出症者為重,亦可因勞累、外傷而發病或加重病情,神經根麻痛大多沿腰5或骶1神經根走行放射,神經根性間歇性跛行較前者更為明顯,行走數百步甚至數十步即可發病,蹲位或停止步行則緩解。

檢查時大多數病例無陽性體征,少數有脊柱生理彎曲消失或側凸,但不如前者及椎間盤突出症者重,脊柱後伸可誘發或加重肢體的麻痛,但神經根已麻痹者可無。感覺障礙有無及其程度視狹窄輕重而不同,重者可出現受損神經支配區感覺、運動障礙,反射減弱或消失。


 Vcs

1椎管狹窄症的診斷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前述的三大臨床症狀特點,尤應注意長期的腰骶部痛、兩側性腿不適、馬尾神經性間歇性跛行、靜止時體檢多無陽性發現等,為本病特征。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應疑及本症而需做進一步檢查,包括:

1X線平片:在發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狹窄者,主要表現為椎管矢狀徑小,椎板、關節突及椎弓根異常肥厚,兩側小關節移向中線,椎板間隙窄;退變者有明顯的骨增生。

在側位片上可測量椎管矢狀徑(見圖2,14mm以下者示椎管狹窄,14~16mm者為相對狹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現症狀。也可用椎管與椎體的比值來判定是否狹窄。

2CTCTMMRI檢查:CT檢查可顯示椎管及根管斷面形態,但不易了解狹窄全貌;CTM除可了解骨性結構外,尚可明確硬膜囊受壓情況,目前應用較多。此外,MRI檢查更可顯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數骨科醫師已將其作為常規進行檢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間隙穿刺注藥造影,此時可出現尖形中斷、梳狀中斷及蜂腰狀改變,基本上可了解狹窄全貌(見圖3)。由於本檢查屬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側隱窩狹窄症的診斷凡具有腰痛、腿痛、間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狀者,均應疑有側隱窩狹窄症,並做進一步檢查:

1X線平片:於X線平片上可有椎板間隙狹窄,小關節增生,椎弓根上切跡矢狀徑變短,大多小於5mm,3mm以下者,即屬側隱窩狹窄症。此外,上關節突冠狀部內緣內聚亦提示可能有側隱窩狹窄性改變。

2CTCTMMR檢查:CT檢查能顯示椎管的斷面形狀,因而能診斷有無側隱窩狹窄及有無神經根受壓;CTM檢查顯示得更為清楚。MR檢查可顯示三維影像,可同時確定椎間盤退變的程度、有無突出(或脫出)及其與硬膜囊、脊神經根之間的關系等。

3椎管造影:用非離子型碘造影劑omnipaqueisovist造影可見神經根顯影中斷,示有側隱窩狹窄或神經根受壓征,但此種檢查不易與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的壓迫相區別。

腰椎椎管狹窄症可能並發哪些疾病?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並發病症:

大多合並腰椎間膨出或側陷窩狹窄症。

來源:第二人生

以上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視頻/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