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November 30, 2018

人生的厚度: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心印分享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修養。


我們的舌頭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必須小心使用,否則不但會傷害別人,還會傷到自己。

如果你明確了這點,就會發現,原來,很多時候都可以閉嘴,很多話都可以不必說。

怎樣把話說好?林語堂先生送給我們的十六字說話箴言:“要說得巧,要說得少;言多必失,語多必敗。”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和品味。

不說,實在是一門大學問。


少說話,就是我們推崇的金口玉言。

“金”在於少說,不多說一句,在正義和關鍵時刻能敢於直言,無所畏懼,但生活上卻惜“語”如金。

說話能做到一語中的,一言九鼎,一句話有一句話的份量,落地能有聲能砸出一個坑兒。

把該說的話說到就可以了,不必啰里啰嗦個沒完,那樣反而會“敗品”。即我們常講的“多說無益,點到為止。”

真正的智者,不在言語上爭輸贏論英雄,而在素養德性上走人生!


少說話,意味著藏拙。

我們的內在難以速成,那就首先在形象上塑造一個謹言慎行可信可靠的人吧。

藏拙,克制一點表現欲,多聽,多觀察,多思考,少說話,謹言慎行。

言多必失,有句話是,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有時候無心的一句話,也可能引起別人的不滿和怨恨。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強調真正的君子應該少說話多做事,誇誇其談並非最佳選擇。

東晉時期,王徽之三兄弟曾到太傅謝安家裡做客。

王徽之和王操之說話較多,且談的多為瑣事俗事,而王獻之簡單問候之後再無多言。

事後謝安的賓客問這三兄弟誰更勝一籌。謝安認為是王獻之,其理由是“吉人辭寡”。


如果有些話明知道不該說,但就是憋不住非要說怎麼辦呢?

這件事,林肯有一個好辦法。有一個人問林肯,說我特別恨那個人,怎麼辦。林肯說,寫信罵他,想怎麼罵就怎麼罵,寫完了信給我。

那個人在信裡把恨的那個人罵的淋漓盡致,好不痛快。他把信給林肯看了說, 是不是可以郵寄出了。林肯說,你開什麼玩笑,燒了它。

憋不住的話就自己寫出來燒掉,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對著親人朋友說出傷人的話來,否則事後一定會悔恨不已。

要知道,打碎的玻璃難以拼合如初,說出去的話,是永遠收不回來的。


我們不是聖人,也不可能做到說話全都字字珠璣、金口玉言。但我們至少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去學習說話的藝術。

重要的話,從來都不必說三遍。只說一遍,就足夠了。

越是少的東西,往往越是珍貴,說話也是如此。

不說,是一種修養。


不說,是一種智慧,

不說,是一種選擇,

不說,不代表懦弱,

不說,不代表無能。


很多時候,

面對一些人和事,

我們選擇閉嘴,保持沉默。

不說,不是因為我們心虛,

而是讓事實說話,

不說,不是因為我們畏懼,

而是讓時間驗證。

清者自清,時間能看清,

人品端正,事實會證明。


看清一個人,不說,

面子上好過,是一種智慧。

看透一件事,不說,

心裡面理解,是一種修養。

受到委屈時,不說,

一個人扛著,是一種成熟。

被人誤解後,不說,

等真相浮現,是一種坦蕩。

在瑣事面前,不說,

不浪費時間,是一種選擇。

在憤怒之時,不說,

讓自己平靜,是一種淡定!


面對不講道理的人,不說,

是為了減少傷害和爭吵;

面對思想不同的人,不說,

是為了避免矛盾和沖突;

面對不懷好意的人,不說,

是為了保護自己,遠離災禍;

面對斤斤計較的人,不說,

是為了節省時間,減少麻煩。


說,是一種表明,

不說,是一種聰明。

真正的智者不會嘴不饒人,咄咄逼人,

而是保持沉默,謹言慎行,絕不多說。

在大事面前,不慌不忙,

在瑣事面前,不氣不鬧,

在流言蜚語面前,淡然一笑,

在指點議論面前,從容不迫。


此生為人,

做一個成熟穩重的人,不浮躁,

做一個少說多做的人,不出錯,

做一個謹言慎行的人,不惹禍。

不管是遭人議論,還是被人詆毀,

都不要忙著爭辯,氣著報複,

只要行得正,就不怕罵聲,

只要站得穩,就不怕人評!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1 comment:

  1. 人們常言:有屁快放,那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