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June 3, 2018

混合雙人太極拳

樹材分享
浙江隊 戴丹丹 王靜申,混合雙人太極拳 第一名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品味太極】-文章分享

太極拳是一首詩,一幅畫,是無聲的音樂,流動的雕塑。太極拳不是打出來的,是品出來的,只有品出來的太極拳才有味。

太極拳不是武夫拳,也不是體操,是哲學的拳術,是文化拳、化腦子的拳。太極拳是由人體內在的物質所產生的辨證運動,因此說太極拳是聰明人練的拳。

太極拳符合古代樸素的陰陽之理。太極拳與《易經》的「相生相克」同出一輒。太極拳理論融會了古代哲學、中醫經絡理論和氣功養生理論,動作講陰陽,講虛實,講矛盾的轉化。

太極拳還是集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為一體的「道德拳」。處處講究以善為本、中庸和無為。即使用在搏擊上也是「隨屈就伸」、「捨己從人」。這是一種善與美的結合,是外在與內涵的高度統一。


視頻截圖

太極拳的產生和發展由來已久。自老子始就在修煉符合太極之理的拳術。宋人又創太極圖。到明清,太極拳日臻完善,並形成五大流派。著名太極拳大家楊祿禪京城比武無敵手,打出了太極拳的赫赫威名。光緒的老師翁同龢觀看楊祿禪比武大為驚嘆,對王公大臣說:「楊進退閃躲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似太極渾圓一體也」。並贈一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此前,太極拳叫三十七式、炮捶、綿拳、化拳、沾粘拳。此後,太極拳名傳遍神州大地。目前,世界上習練太極拳已達15億人之眾。

太極拳不是體操,練太極拳不能練成太極操。太極拳是意識指揮身體行拳的運動,不是操。太極拳和太極操在外人看來並沒有多大差別,甚至還認為太極拳外形不美觀。這是不懂得太極拳的緣故。

李雅軒先生講:「現在練拳人中,99%的人打的都是不對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太極拳。」其實,太極拳和太極操內在的區別是非常大的。

太極拳需要拜師,太極操不需要拜師;太極拳需要口傳心授,太極操跟著練就會;太極拳是傳承,太極操是普及;太極拳練的人少,太極操練的人多;太極拳僻靜處練,太極操廣場練;太極拳每次練一套,太極操每次練七、八套;太極拳一遍有一遍的體會,太極操十年還是十年的重復;太極拳找拳味,太極操找外形到位;太極拳練意氣,太極操練動作;太極拳用腳說話,太極操用手比畫;太極拳練內功,太極操練外形;太極拳是用減法練拳,太極操是用加法練拳;太極拳是拳練人,太極操是人練拳;太極拳膝蓋不傷,太極操膝蓋會疼。操可以練成拳。

學拳開始先練操,有老師引路,慢慢就練成了拳;懂勁前練的是操,懂勁後練的就是拳;功夫不入門是操,功夫入了門就是拳。做操只能活動筋骨,增加點柔韌性,盤拳能化腦子。做操是容易的,但出不了真功夫。拳練到一定程度,重意不重形,隨心所欲,貌似操實是拳,外行人已看不出是拳是操。拳練到神明境界,手舞足蹈,就無所謂是拳是操了。


視頻截圖

真太極練的是裡邊不是外邊。太極拳綿而不軟,柔中有剛。講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練拳練的手、眼、身、步。太極拳更重身法。頭正、頸直、眼睛平視,懸頂,領起全副精神。需要鬆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襠、尾閭正中、氣沉丹田、全身放鬆、虛實分清。要內三合、外三合,四正四斜,備五弓。要鬆腰開胯用命門;要對拉拔長、八面支撐;要鬆、散、通、空練內功。腳是主動、腰是傳動、手是隨動。前後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奧秘。前後推拉人人都會,本能使然。左右是技巧,是訓練得來。但技巧有盡,也能被克制。何況年老體衰就不能為了。只有竪勁在身體裡面,看不見,摸不到,耄耋老人照樣抵御眾敵。主要依靠根基、中定、平衡,沾粘連隨,借力打人。站著如坐著,坐著似站著,行、立、坐、臥都練拳。練形、練意、練氣,有意無意是真意,就象拳譜講的「無形無象,全體透空」。

學太極拳要找明師,跟著明師學太極拳才不會走彎路。照著書本、光盤,跟在人後練出來的是外形,不是內功拳。一次在蘭州召開的太極拳研討會上調研公佈,練習簡化太極拳的人中有27%膝蓋受傷,半月板受損。太極拳練到損傷身體的程度是不是要引起驚醒了?。

太極拳不僅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文化。練太極拳不僅是練拳腳功夫,更是練頭腦、心靈中的功夫。最高境界的太極拳,是修養一種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久練太極拳能夠打通經絡,使肌肉內密集的微血管網絡暢通,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新陳代謝、怯病健身的作用。就是古人說的「延年益壽不老春」。

(/高繼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