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December 15, 2017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每一個都能令人心動!

恬麗分享
中國歷史悠久,歷代才女比比皆是,她們更是彰顯不凡的才華

1-詞國俊傑——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她不僅有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識,而且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詞作中的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遊以及後世詞人有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2-名垂千古——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一生完成了《續漢書》四百卷,填補了《漢書》殘缺的空白,她留下了盪氣迴腸、動人心魄《胡笳十八拍》與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悲憤詩》。

她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也因此從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留名青史。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她初嫁於衛仲道,後因無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生育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

曹操將蔡文姬贖回來後,將她嫁給董祀。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非常有才氣,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名蓋過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文姬亦擅長書法,其文筆宋刻《淳化閣帖》有收錄。蔡文姬一生,特別是歸漢後,繼承父親的遺志,撰寫了《續後漢書》,對祖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3-史筆千秋——班昭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

班昭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個性而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兩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

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還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的講解!

作為第一位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間。



4-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一生跌宕起伏,與武后、中宗相始終。其門第高貴,卻身世坎坷。出生當年,祖父上官儀因議論武后的廢立而獲罪被殺,其父庭芝從死,婉兒隨母配入掖庭。上官婉兒天資聰敏,少年時代就在宮廷脫穎而出,《景龍文館記》記載:(婉兒)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上官婉兒不僅有文詞,而且明習吏事,逐漸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得以參與奏章的批覆和政令的擬定,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兩朝專美」一詞形容上官婉兒在武后和中宗朝的顯赫地位,實不為過。後被李隆基所殺。

在七、八世紀之交,作為初唐宮廷詩歌的發揚光大者和終結者的上官婉兒,比普通的詩歌作者更能體驗到時代風騷,故能最終超越乃祖創製的「上官體」,在「采麗日新」的基礎上,注入剛健之氣和開闊之境,促成了唐代詩歌從初唐宮廷詩到盛唐之音的轉變,從而為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

婉兒雖為失敗者卻得到了不少同情,死去的第二年就恢復了上官昭容的身份,而且被追諡為「惠文」。李隆基即位後還念其文才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5-璇璣絕唱——蘇惠


蘇蕙,始平(今陝西武功縣)人,善屬文,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織錦《璇璣圖》。

《晉書·列女傳》記載,武功縣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

蘇蕙十六歲那年,跟隨父親遊覽周原名剎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弦響箭出,飛鳥應聲落地;俯身射水,水面飄出帶矢游魚,真是箭不虛發。池岸有一出鞘寶劍,寒光閃亮,壓著幾卷經書。若蘭頓生仰慕之情,攀談中知此一少年即是竇滔。雙方父母作主,竇滔與蘇蕙於前秦建元十四年(374)結為夫妻。

根據《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與李善少《江淹別賦》中的《織錦迴文詩序》所言,可知竇滔在苻堅當政後,覺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機會,入仕前秦,政績顯著,屢建戰功,升任秦州刺使。後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讒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與妻蘇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海誓山盟,揮淚告別。蘇蕙表白對竇滔的忠貞不渝的愛情,等他回來團圓,海枯石爛不變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竇滔到流沙後卻另尋新婦,蘇蕙得知,由思轉為鬱憤。花前月下,椒房燈前,孤寂怨恨,吟誦成詩。後突發奇想,又經反覆推敲構思,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後懷著滿腔幽思、廢寢忘食地把詩詞織在八寸錦緞上。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寄於負心的竇滔。竇滔讀到這些情意真摯悲切的詩文,良心發現,痛恨行為之不檢,遣離情婦趙陽台歸關中;具備車輿禮邀迎接蘇蕙到襄陽,從此夫妻情好如初。為此事竇滔曾受到人們的遣責。

《璇璣圖》為一塊八寸見方的手帕。原圖以紅黃、藍、白、黑、紫。五色絲線織繡,容納八百四十一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外圍與內部井字圖案,是紅字,四角縱橫皆六字黑色。上下兩方縱六橫十六和左右兩方縱十三橫六字各為藍色字。井字中心,上下兩方縱四,橫五和左右兩方縱五橫四以及井內中心四角縱橫各三為黃色。

縱橫回璇反覆逆順讀皆成章句,可組成三、四、五、六、七言詩,共得7958首。每首詩語句節奏明快,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如訴如怨,情真意切。讀之,傷感處催人淚下,愉快處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謂妙手天成。

多才多藝的蘇蕙還是一個多產的女詩人。有文記她除《璇璣圖》詩文外。還有詩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無人搜集。

詩歌影響,自她以後,千多年來,歷代不少文人學士,也創製了許多迴文詩詞,如南朝齊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陽、張薦,宋代的王安石、蘇軾、李禺,明代的湯顯祖、張芬,清代人張淮、邱瓊山、謝默卿等,也都寫過多首迴文詩。但能象蘇若蘭的《璇璣圖》能讀出幾千首的,目前還沒有。不過,後人的迴文詩詞也有創新:有的詩詞可隨句倒讀;有的詞點破原句,倒讀構成同體詞;也有將詩句倒讀後變成一詩詞的,難度逐漸加深。

後來的迴文詩詞不論有幾多變新,蘇若蘭總是他們的啟蒙老師。



6-雁過留聲——薛濤


薛濤,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薛濤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早年喪父,母孀居,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其窘困,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浣花溪。

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通曉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成,為當時著名的女詩人。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製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的詩,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



7-道觀哀艷——魚玄機


魚玄機,晚唐詩人,唐武宗會昌二年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魚父飽讀詩書,卻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滿腔心血都傾注到獨生女兒魚幼薇身上,對她刻意調教。

幼薇五歲便能背誦數百首著名詩章,七歲開始學習作詩,十一、二歲時,她的習作就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被人譽為「詩童」。

當時正在長安的大詩人溫庭筠慕名拜訪魚幼薇,並以「江邊柳「三字為題,讓其即興賦詩一首。魚幼薇略作沉思,一會兒,寫下一首詩:「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溫庭筠對玄機的聰明睿智非常欣賞,從此便常常出入魚家,悉心教授詩詞歌賦,成為這位「詩童」的老師和朋友。

不久,江陵名門之後李億來京,出任因祖蔭而榮獲的左補闋官職,與之一見傾心,魚幼薇成為李的小妾後,兩人柔情蜜意,然而李億的妻子裴氏,對玄機妒不相容,懼內的李億被逼寫下休書,忍疼將玄機掃地出門。走投無路的玄機,只好到長安咸宜觀做了一名女觀。其實她和李億分別後,還深深的愛戀著。三年的時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過去了,她朝思暮想的愛人李億卻已偕嬌妻出京,遠赴揚州任官去了。聽此言,玄機如遭五雷轟頂,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東流,真情難換薄倖之心!從此她看破紅塵,及時行樂,對愛情不再幻想,走上了一條放蕩不羈的人生之路。

唐朝的道觀一般作為遊覽和交際的場所,京師諸觀的女冠大都喜歡作詩,某日她在觀外貼出了一副「魚玄機詩文候教」的紅紙告示,這無疑是一旗艷幟,不到幾天工夫,消息就傳遍了長安。自認有幾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風流公子,紛紛前往咸宜觀拜訪魚玄機,談詩論文,聊天調笑,以至昏天黑地,魚玄機的艷名也就越傳越廣。這種香艷的日子,表面上看來悠哉美哉,實則是魚玄機對不幸婚姻的一種反抗。

魚玄機身邊有一位美麗的女婢,名叫綠翹。史書上記載說,一天魚玄機因事外出,恰值其要好的男友陳韙來訪,綠翹在觀內接待了他。玄機回來後懷疑婢女與陳韙苟合,狂妒不已,在鞭笞綠翹時,失手將其打死。人命關天,難逃抵命,最終為京兆尹溫璋處死。年僅二十六歲的魚玄機,就這樣匆匆走完了她悲悽的一生。

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8-傳世佳情——卓文君


卓文君,漢代才女,西漢蜀郡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大富商卓王孫的女兒。《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載有她的事跡。其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卓文君,一個美麗聰明,精詩文,善彈琴的女子,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辭賦家司馬相如落魄歸蜀時,某日席間,只因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聽傾心,一見鍾情。可是他們之間的愛戀受到了父親的強烈阻撓。卓文君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以及非凡的勇氣,毅然在漆黑之夜,衝決封建羅網,逃出卓府,與深愛的人私奔,與之自由結合,當壚賣酒為生。生活艱難,但兩人感情日深。這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裡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話。司馬相如的才華,卓文君的美艷,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封禪遺書傳為千古佳話。

自古至今,大多數男人總是令人失望,司馬相如也不例外。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於被舉薦做官後,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一首《白頭吟》:「皚如山間雪,皎若雲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杆何裊裊,魚兒何簁簁,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和悽怨的《訣別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也為她們的故事增添了幾分美麗的哀傷。

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其詩曰: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卓文君是聰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棄。她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終於苦盡甘來。他們之間最終沒有背棄最初的愛戀和最後的堅守,這也使得他們的故事千轉百回,成為世俗之上的愛情佳話。



9-斷腸英女——朱淑真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

朱淑真曾作一「圈兒詞」寄夫,信上無字,儘是圈圈點點。夫不解其意,於書脊夾縫見蠅頭小楷《相思詞》,頓悟失笑:「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整圓兒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數不盡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兒圈到底。」夫閱信,次日一早僱船回海寧故里。朱淑真的「圈兒詞」實際是詠月詩的形象化表達,是抽象畫的另一種形態。詩人的幽默含蓄風趣演繹得淋漓盡致。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並駕齊驅。

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後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



10-鳳韻高邁——謝道韞


謝道韞,東晉著名才女,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其父是晉安西將軍謝奕,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百萬大軍的一代名相謝安之侄女,謝安的二兄亦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其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

她自幼聰識,有才辯。在東晉士族中王、謝兩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謝安以軍功和才能立身,王導則以中庸安命,王、謝間明爭暗鬥,但畢竟盤根錯結,才女謝道韞成了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謂門當戶對,才女配才子。可謂是出身於詩書富貴之家、禮樂簪纓之族。

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謝道韞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叔父謝安曾問她:「《毛詩》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稱讚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謝安召集兒女子侄講論文義,俄而大雪驟下,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安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因此,後世稱讚能詩善文的女子為「詠絮才」。謝道韞的文才氣度,曾令她的小叔子王獻之折服。相傳謝道韞曾為王獻之論戰過。

謝道韞長於詩文,劉孝標註《世說新語·言語》引《婦人集》說: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她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

謝道韞的書法也為後世所稱道。唐張懷瓘《書斷》稱其書法「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書後品》則稱其書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公元399年丈夫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後一直寡居會稽。孫恩之亂既平,新到太守劉柳素拜訪謝道韞。事後劉柳素常對人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世說新語-賢媛》)

謝道韞這般的女子,被後世才子佳人的筆墨不斷追訴敬仰也是意料中的事。

每日頭條
                    

1 comment:

  1. 能譲心動仍然是咱們的那一位。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