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October 23, 2017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10句老話,話粗理不粗!

世態分享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10句老話,話粗理不粗!


1、貓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翻譯:

貓鼠不在一起睡覺,虎鹿不走在一塊。

感悟:

道不同,不相為謀。交友貴在價值觀相容。在原則問題上,假設一方贊成的恰好是一方反對的,久而久之必然反目成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就會彼此影響,因此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2、先釘樁子後系驢,先撒窩子後釣魚。

翻譯:

想要系住驢,一定要先打好樁子。想要釣到魚,就一定要事先撒好魚餌。

感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讓自己後悔的事。


3、一人不說兩面話,人前不討兩面光。

翻譯:

一個人不能兩個面都光滑,不能在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人。

感悟:

一人不說兩面話,人前不討兩面光。是做人的一種原則和信條。就是說,說話要人前人後都一樣,不能口是心非,兩面倒,沒有主心骨;處事要有基本原則,不能太圓滑,不能為了兩面都不得罪而放下心中的準則。


4、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翻譯:

就算認識很多人,可是知心的卻沒有幾個人!

感悟:

朋友易得,知己難求。人生活在世上,要找幾個普通朋友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找一個貼心知己,很難。

相知,不是只有他知你,或者只有你知他,而是彼此互相知心,交談之間不必害怕會說錯什麼話會傷害對方,而且能知道對方真正需要些什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5、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

翻譯:

第一代人感情上很親近,到了第二代那就有些離得遠了,第三代就沒什麼聯繫了,有些連基本的稱呼可能都不清楚了。就是從親情上來說距離越來越遠了。

感悟:

隨著社會發展,親戚關係正在逐漸淡化,人們的關係從血緣紐帶轉向利益、事業。

雖然如今親戚關係越來越淡薄,但是其中的情感和倡導的人倫價值卻是實實在在的。從更深層次說,它還寄託著親人間的相互牽掛,呼喚的是中華民族不可消弭的傳統美德,黏合的也是在某些環節已有疏離之勢的社會溫情與溫暖。


6、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翻譯:

如果你是位有錢有勢的人,即使你住在山上,也會有人親自上門來攀親帶故。如果你是個窮困潦倒的人,即使住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鬧市街頭,也沒有任何人會搭理你。

感悟:

世界本就是個名利場,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世故,是人生的必須課。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才是真正的成熟。避開紛紛擾擾,在心靈裡為自己建一座後花園,用超脫塵世的心態去體驗那世俗、世故之外的樂趣。


7、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翻譯:

瓜沒有長得很圓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

感悟:

·戴復古《寄興》里講,「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沒有十足之赤。人有優點和缺點。


8、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晃蕩。

翻譯:

瓶中裝滿水晃不響,裝半瓶水時一晃就響。

感悟:

充實的人謙虛寡言,而淺薄的人偏偏愛顯示誇耀自己。謙遜之心是做人的美德,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哲人對此十分崇尚。謙遜之心自古以來就是衡量人們道德教養的標準之一。

一個人心懷一顆謙遜之心,才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欣賞,但更重要的是,人還可以在這顆謙遜之心的幫助下成長,進步,自我完善,獲益匪淺。


9、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翻譯:

老人歷經世事,若是不聽他們的勸告,就要吃大虧了。

感悟:

老人言,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

老人言雖然看似守舊落後,其實是他們走過的路多,經歷的事多,接受的歷練多,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更深刻。他們的一些處世經驗,對後輩而言等於是苦口良藥。

世間上的道理,最平實的即是最偉大的,最偉大的必然是平實的。

老人言,好比陳年佳釀,歷久彌新。

「老人言」的智慧,不只體現在對人生的描述和認識,更體現在對一種古老智慧的參透。


10、人在世上練,刀在石上磨。

翻譯:

人要經歷世事,經過磨練才懂得道理,才能成就事業。刀要在石頭上磨礪才能鋒利。

感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的鋒利是反覆磨礪的結果;梅花的清香是經過嚴冬臘月寒冷的考驗才發散出來的。人也是這樣,凡在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都是經過困難和挫折磨練出來的。

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列別捷夫說得好:「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困難和挫折可以把人嚇倒,使人唉聲嘆氣,退縮不前;也可使人精神振奮,經受磨練,增長才幹,增強意志。就看你如何對待它。只有能面對困難和挫折而毫無懼色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頂峰。


儒風大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