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October 24, 2016

波音公司首任工程師 --- 王助

東原分享
上班的時候,在這航空工程設計大樓,日日如是必經公司的歷史迴覧大廊,王助的紀念銅牌及其簡介就在前位。這是波音航空工程聚英堂,王助就是美國波音公司1916年首位航空工程設計師,而波音公司亦在同年開始創業。

波音公司首任工程師    王助

王助

王助 一 中國甚至世界現代航空工業設計先鋒和奠基人,1916年成為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 第一位航空工程師 (Aeronautical Engineer)

2005822日在波音公司的發展史上,雖然說不上是一個了不得的日子,但確也是很特別的一天,當天在波音公司飛航博物館內舉行了一個慶祝活動,為公司的首位航空工程師王助設立個人展區,以表達公司對王助在公司草創階段做出的貢獻。在波音公司的紀念文告上,開篇寫著的是這樣一句話:“是最先的,而且是最好的”(The First, and The Best)

波音公司歷史擋案


東原附語:2016是波音公司創業百年大慶,或者有人認爲王助是"波音之父",王助是美國(亦是世界)20世紀初第一代高级航空工程師先鋒,當年王助才只23歲就已經畢業MIT航空工程碩士。1916年,王助以他的航空工程技術知識和驚人才智,在短短十個月內,拯救了威廉·波音 (William Boeing面臨崩潰的太平洋航空制品有限公司(Pacific Aero Products Co。説王助為波音創業功臣道理上應該亦不為過。就這樣 1916 年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 正式成立。究竟是不是威廉·波音William Boeing命中注定在絕境中的最後關頭得到"者之……
王助(英文名Wong Tsoo,也用Wong Tsu之名),1893年生於北京,原籍河北。1908年進入煙臺海軍水師學堂學習。1909年考取官派留學,赴英國學習造船與機械,當時的王助只有16歲,可謂少年有成,同行者包括巴玉藻、王孝豐等。經過6年苦讀,19156月從英國德倫大學(Durham,或譯達勒姆大學、德蘭姆大學)畢業,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隨後與巴玉藻、王孝豐等人轉赴美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航空專業,1916年夏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麻省理工學院是全美第一個開辦航空工程專業的大學,該專業於1914年開辦,19156月第一屆航空碩士畢業,其中一人為喬治·韋斯特維爾特(George Westervelt)。韋斯特維爾特與波音公司創始人威廉·波音(William Boeing)一樣,被視為波音公司的前身太平洋航空制品有限公司(Pacific Aero Products Co)的奠基人。通過韋斯特維爾特的推薦,王助才得以到波音公司去工作,擔任該公司的第一位航空工程師。

不過,王助與韋斯特維爾特在校期間並不認識,許多有關王助的報道想當然地以為他們是校友,所以一定是在學校時認識的,事實上王助1915年夏季入學時,韋斯特維爾特已經畢業離開了學校,到西雅圖去與威廉·波音一起設計、制造飛機了,他與王助根本就沒有在學校見過面,更談不上認識。韋斯特維爾特是在1916年夏通過他們的共同導師、傑羅姆·胡薩克(Jerome Hunsaker,胡薩克也是航空專業的創辦者)的介紹,才在紐約市見到王助的,當時王助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搬到紐約居住不久,而韋斯特維爾特正在紐約服役。

韋斯特維爾特原本與威廉·波音一起在西雅圖設計B&W型飛機,這是一種小型水上雙人飛機,但飛行效果不理想。1916年時韋斯特維爾特被海軍征召,以海軍中尉的軍銜派到懷俄明號戰艦上服役,而戰艦停靠在東部的紐約港,所以不得不中止與威廉·波音的合作。由於韋斯特維爾特的離開,威廉·波音急需尋找一位新人繼續飛機設計,在韋斯特維爾特的大力推薦下,王助來到了西雅圖,與威廉·波音一拍即合,被委以繼續設計飛機的重任,成為公司的首位工程師。

1910年代,王助是美國不多的幾位學過航空專業的稀有人才,那時美國的航空業也在草創期,所以威廉·波音十分器重王助,委以公司第一位工程師的重任,時年23歲;以後也有人稱王助是公司的首任總工程師。王助在五十年代應聘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職位時,履歷表上填寫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波音公司的總工程師,這份履歷表陳列在波音公司飛航博物館王助展區內。

王助在威廉·波音與韋斯特維爾特共同設計的B&W型飛機原型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稱為C型機(Model C)。王助的設計大大提高了飛機的性能,經過多次設計修改,19161123C型機試飛成功。C型機是一種雙浮筒雙翼、雙人座教練機,最高時速117公里,巡航速度約105公里,飛行高度1981米,最大航程322公里。由於飛行性能穩定,加上當時美國已經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海軍在19174月決定向太平洋航空制品有限公司(不久改名為波音航空公司)定購50架,金額57.5萬美元。這筆訂單對於剛剛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根據波音公司的資料,1917年年初時,公司共有28名雇員,所有工資開銷每周約700美元,最低工資每小時才14美分,相對人力成本來說,57萬美元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正是這筆訂單,使得波音公司走上正軌,對此,王助功不可沒。根據波音公司的資料,C型機一共生產了56架,海軍購買了51架,陸軍購買了2架。

此後沒過幾個月,王助在191711月回到了祖國。對於王助功成名就後突然回國,許多人很不理解,但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想當然地簡單編造出“種族歧視”作為王助不再在波音繼續工作的理由。

王助設計的C型機(照片:美國空軍部)

根據現在可以看到的資料,王助不但可以設計C型機,還可以駕駛飛機上天試飛。根據當年西雅圖報紙的報道,威廉·波音十分信任自己的員工,允許他們試飛自己設計的飛機。事實上當時的飛機設計工程師只有王助,這件事曾引起當地媒體的關註,媒體報道說王助可以試飛新型飛機,而他是一個雄心勃勃,希望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年輕中國人。我沒有在歷史記載中找到王助曾駕機試飛的資料,但王助被允許駕機試飛卻是確鑿無誤的,他也曾在畢業前,到飛機駕駛學校學習過駕駛,會駕駛飛機;波音的飛機,都是由自己的員工試飛的,軍方只負責驗收。

此外,王助設計的是教練機,並非什麼軍用戰鬥機,沒有什麼航空機密可言,波音公司設計的飛機,都是在工廠附近海上起飛試飛的,沒有嚴格的進入試驗區不進入試驗區的規定,用現在軍方試飛區套當時的試飛,根本是張冠李戴。

王助在公司成功獲得軍方大筆訂單後不到半年,就離開了波音公司回到大陸發展。其中原因,可以從與他一起同時回到大陸,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同行巴玉藻的有關記載中得知一二。巴玉藻與王助一樣,也是中國航空業奠基人之一,他與王助一起考上官派留學名額,與王助一起去英國留學,後來又一起轉到美國,一起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專業學習,一起去飛機學校學駕駛、一起畢業,他們兩人的碩士畢業論文,也是合作完成的。兩人志趣相投、經歷相似。王助婚後沒有生孩子,巴玉藻就將自己的孩子過繼給王助,成為王助的養子,兩人交情由此可見。

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不久,王助去波音公司工作,巴玉藻先是去寇提斯公司,繼而又去通用公司工作。巴玉藻與王助等人對發展自己祖國的航空業一直很熱心,191711月,巴玉藻與王助以及另外兩位同時在美留學、工作的王孝豐、曾貽經一起回到了中國。關於他們回國的動因,巴玉藻後來在自己的著作中曾提過:“我們進廠的時候適好碰到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在1917年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我們很可以回去創造起來了。我們建廠計劃在這個時期成熟。”雖然巴玉藻沒有詳述這個所謂的“很好的機會”是什麼,用了省略號,但卻明確記載說“我們建廠計劃在這個時期成熟。”可見,王助,巴玉藻、王孝豐、曾貽經四人結伴同時回國,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建立自己國家的飛機制造廠。說王助回國是因為受到“種族歧視”,不但貶低了王助報效國家的宏圖大志,也是強加給美國軍方的不實指控。

王助,巴玉藻、王孝豐、曾貽經回國後,在他們的努力下,海軍部成立海軍飛機工程處,任命巴玉藻為主任、王助、曾貽經為副主任,暫隸福州船局,1928年改名海軍制造飛機處,直隸海軍部。海軍飛機工程處實際上是飛機制造廠,有員工兩百多人,王助,巴玉藻等人在此設計、制造出第一批水上飛機。但在北洋政府時代,政局動蕩,航空制造業發展維艱,此後巴玉藻早逝、王助一直在航空業發展,五十年代到臺灣後,1955年起擔任成功大學教授,為臺灣培養了大批航空人才。1965年病逝,享年72歲。

東原輯本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